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铁路对外开放和走出去已由总体布局转向精致细腻。回望过去六年,"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和合作伙伴不断扩大,中国高铁成为新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为了进一步扩大铁路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铁路任重道远。一、中国铁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国际环境1."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历史机遇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23)
<正>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6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除了国内的发展,中国高铁触角还遍及四大洲20余国,为布局"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建设基础。2017年4月,一名外国游客拍摄一段测试中国高铁稳定性的影片并摆在国外视频网站上,随之引起了人们对中国高铁浓厚的兴趣。影片中,这名游客把一枚硬币放在高铁列车座位的窗旁,硬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构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一带一路"借助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所遗留下的丰富资源,建设性地回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是面对世界发展困境、世界历史力量转移和世界秩序重构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等联通起来,是连接世界多元多样文明的纽带。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也是负责任的参与者和有担当的行动者。追溯"一带一路"产生的历史渊源,阐明互联互通的精神实质,深入挖掘"一带一路"的世界历史意义,对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在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中,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搭建了新型发展桥梁。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推动贸易往来中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开行的中欧、中亚等国际班列,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铁路货物运输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一、开行国际班列的初步探索在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五通三同"要求的过  相似文献   

5.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间关系的判断,要从弄清并理解"一带一路"治理创新"是什么"开始。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道路"自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成基础。"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发展特征和"发展导向"的机制原则,都内生于对中国发展与治理的理论理解和开放、均衡、普惠、共赢的目标追求,正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经验的总结和中国"内嵌"于全球体系的发展,构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传统治理结构之间的共生联系。无论是中国对多元价值的尊重,还是"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特征、原则,都决定了它并不寻求"替代"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而是向世界提供"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43年前,邓小平在乘坐时速210公里的日本"光-81号"新干线时曾发出感慨:"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适合了,坐这个车"。13年前,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运营。4年前,中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正式面世。今天,中国高铁一路高歌,运营里程世界第一,技术装备世界领先,唱响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时代强音。中国高铁这趟时代列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出行方式的变革、经济社会的进步,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一项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大棋局",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工程,也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正顺利推进并已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才能脚踏实地下好"一带一路"大棋局。  相似文献   

8.
文明互鉴与人类社会的演进相生相随,文明传播和发展的规律昭然可见。"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也是不同文明取长补短、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过程。毋庸置疑,"文明互鉴"作为一种客观应对世界文明格局走向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前行,引领沿线各族人民迎接"美美与共"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正新时代呼唤新思路。"一带一路"正在开创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新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5次提及"一带一路",明确表示,今后,中国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优化对外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国际合作的新倡议。这一倡议充分体现了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新理念。这一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活力,是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新的推动者的突出标志,将促进中国和世界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倡议的提出和实施强调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和国际经济体系的改革中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的方针。"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改革路线图,也是发展路线图。"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改革,以合作促和平,从而力争实现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1.
国内要闻     
正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面向未来,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8,(24)
正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工程,发展铁路是改革所需、开放所要、民心所向。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加速奔跑,江苏铁路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从以往只有陇海和京沪两条铁路"+"字交叉布局,到即将建成"三纵四横"高铁路网;从以往只有苏南和徐州、连云港通铁路,到全省13个设区市开通或即将开通快速铁路;从以往"一票难求",到"家门口"坐高铁走遍全国;从以往"绿皮车"的,慢速晃行,到享誉世界的中国高铁速度快速出行……江苏铁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奋斗的号角     
正时代在召唤,奋斗正当时。复兴号风驰电掣,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落户印尼雅万、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欧班列日夜驰骋,构建"一带一路"铁路国际物流体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铁路奋勇先行。2018年,全路正按照铁路总公司党组的部署,在安全、运营、建设发展、改革创新、党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既明确了今后对外开放的方向,又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与亚欧经济联盟对接奠定了基础。文章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探寻了互利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路径,为中国制造与装备走进"一带一路"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促进世界经济合作的共赢之路,更是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理解交流的和平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如何从全球视角认识和应对不同文明的差异,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借助"一带一路"的实践平台,中国提出的新文明观以其极大活力有力地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5,(7)
<正>走过千年时光,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带去了文明和美好、繁荣和梦想;纵览当今世界,"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繁荣发展的纽带和桥梁、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展望美好未来,"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战略举措。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蕴含着丰富的全球化思想。"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化的新举措,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表现,将会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新的调整,是中国走向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顺应趋势,积极融入,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国高铁"走出去"已由过去的勘察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单个环节的局部"试水"进入产业链整体"出海"阶段,高铁已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一张名片。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步伐扎实有力、局面良好,且动力、实力、潜力十足,但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风险、激烈的市场竞争、未知的不利因素的挑战。新形势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文明的封闭隔阂,阻碍了世界的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新的世界,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仅要注重文化投资,更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好时机,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指导我国对外文化投资"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正>落地生根,"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取得多大成就?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首届高峰论坛的各项成果顺利落实,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联合国、东盟、非盟、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