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好友小B五年前也是搞政工的,但对政工这个专业压根儿瞧不起,常常自暴自弃。后来在他的大学同窗的撺掇下,一个猛子扎到深圳,做起了生意,且浪小船疾,运势颇佳。他与我毕竟是朋友一场,时不时给我写封信,但言语中不乏揶揄之辞,多是针对政工的。 有一封信,其中夹了一幅题为《老政工素描》的漫画,画旁配有打油诗:  相似文献   

2.
我今年26岁,在我短短的人生历程中,曾经有过多次失意和挫折。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好,暗暗发誓,要考上大学,去攻读自己喜爱的中文系。可是,高考时却名落孙山,我遭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击。1982年,我应征入伍,走进军营又做起将军梦,可是我的梦想又一次落空,在尽了三年义务之后,我又无声无息地回到生我养我的乡村小镇。 1985年,我有幸被招工到六里坪电力机务段,当上了一名机车乘务员,我想这次总算捧起了“铁饭碗”,该过舒心生活了。谁知六里坪地域偏僻,生活单  相似文献   

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除中央电大和二十八个省(直辖市)级电大外,在全国三百七十多个市(地)、二千多个县当中,有三百三十五个市(地)都办起了电大分校(工作站)、一千四百三十个县建立了电大管理机构。此外,全国各地各企事业单位还建有两万多个教学班,每天学习电大课程的共有八十五万人之多。有的地区如江苏,电大已发展到部分乡镇。  相似文献   

4.
我的大学     
朋友,提起大学,你一定会想到北大、清华等许许多多名牌学府。不错,那里是科学家的摇篮,是有志青年向往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刻苦学习的人都能走进大学的校门。我在“大学梦”破灭之后,走进了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里实现了我真正的“大学梦”。这,就是吉化。 1977年,因几分之差大学落榜后,我报考了吉林省石油化工学校。3年后,我分配到吉化工作。工作后我还在坚持自学。  相似文献   

5.
海参崴印象     
宾宾 《侨园》2014,(8):26-26
2013年12月,我去俄罗斯谈一笔生意。我去的城市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参崴。我申请的商务签证大概用了1个月左右,但入境后还必须办理落地签。俄罗斯很奇怪,是我到过惟一一个办了正式签证还要办理落地签的国家。落地签大概需要人民币700-800元左右,而且去每个城市都要办。  相似文献   

6.
人与人之间有时是很难沟通的。去年,当我决定放弃做得正“火”的生意,将全部资金投资办学校时,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哪根神经出了毛病。有的人认为我想出什么风头,他们说,你想出名,给“希望工程”捐个十万八万也能上报纸,犯得着把几千万投进去吗?好心的亲友们却替我捏着一把汗,谁都知道,去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发  相似文献   

7.
我的大学梦     
我做了半辈子的大学梦,没想到五十岁以后真成了现实。 我出生在湖南省隆回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得天独厚地上了高小。要知道高级小学一个乡才有两所呢。学校离家有十几里地,要读寄宿。因此村里人都叫我“大学生”。然而大学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却没有见过。听说大学很远很远的地方才有,要很多很多的钱才能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命运。1952年春节,一个县中学生,我上高小时的同学,再三动员我去考中学。我那已经死亡的心开始复苏了。我卖草鞋筹集  相似文献   

8.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一个以广播、电视、卫星、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特征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时代,也已然到来。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于1978年11月建校,1979年初正式招生办学,随后广东省各市、县和有关部门先后建立电大或分校。到目前为止,广东电大下辖19个市级电大、75个县级电大(不少市县电大还把办学点延伸到乡镇)和8个省直分校,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汪秋慧 《学理论》2014,(9):79-81,99
我国有些大学已经制定出大学章程,但却千校一面、缺乏各校特色,内容上也有所欠缺。制约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主要有大学章程由谁来制定还缺乏共识、大学自治权和行政权的界限难以厘清、大学与师生的法律关系性质尚未明确,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等组织与大学最高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等因素。要克服这些制约因素,需要从促使大学章程各具特色、保证相关利益主体成为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理清政府权力和大学自治权界限、明确大学与师生之间法律关系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0.
日月 《瞭望》2001,(28)
时下,隐私走俏大抵是个不争的事实,就连商场也不甘寂寞,做起了用隐私促销的生意。 这不,不久前深圳一家商场就挂出了一幅近60平米的广告,“胸围最大的女人”便是“深圳之最”大比武的项目之一;日前,又是深圳南山区某商场打出大幅广告:你敢穿我就送。即只要女性顾客穿着商场出售的内衣内裤在商场走一圈,即可免费获赠。  相似文献   

11.
你问我怎么干上这一行的?高中毕业那会儿,管分配的老师说:你们赶的时候实在不好,3年不分配,得跟家呆着,我帮你找份临时工吧!临时工没干几天,又被叫到学校开会,说北京市卫校招生。当时对卫校一点也不了解,就想,没戏了,护士都是女的呵。后来说也要男的。我说那男的当护士叫什么事呵。老师劝我:男的当不长护士,表现好了就转成大夫。我想也对,于是进了安定医院卫校。中学时代和一个女孩子很要好。后来她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我也想考电大中文系,可当时的院长硬是不同意。我在卫校住校,常和那女孩子通信。有一天她跟我说,以后再写信,信封上不要署学校名了,因为班里的同学一见信,就说安定医院是看疯子的。她又劝我改变环境。我有什么办法呢?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路子,所以挺苦恼。卫校毕业后,我去她家,从她父母的态度上,我感觉到不象从前那么热情了。人在那阵儿好象特别敏感。  相似文献   

12.
县级电大是整个电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争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市场的过程中,提升县级电大的服务有效性无论是对其自身还是上级电大都很必要且很紧迫。这里,站在全省电大的角度分析了提升县级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有效性的意义,同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人先正己     
最近我在报刊上看到如下两篇报道: 一篇是,某市纺织局一九八四年年末超发了奖金。中央关于纠正新的不正之风的指示上达后,局主要领导干部结合整党认真做了自我批评。党委做出决定,纠正不正之风要从先领导干部做起。局党委书  相似文献   

14.
王涛 《学理论》2009,(18):259-259,275
县级电大是整个电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争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市场的过程中,提升县级电大的服务有效性无论是对其自身还是上级电大都很必要且很紧迫。这里,站在全省电大的角度分析了提升县级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有效性的意义,同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都是世界著名大学。牛津创建于一一六七年,剑桥成立于一二○九年。在长达八百年的悠久历史中,两校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高,科学研究成果也极为卓著。但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特别是在风靡世界的高技术热中,两校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胡军 《民主》2007,(7):26-27
2006年11月20日至28日由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十五位学生在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石朝颖教授带领下,来北京大学参访。我是这次参访主要的筹划与组织者,与台湾师生相处一周来,感觉两岸的学生相处融洽。台湾学生返台后,感慨万千,都写下了心得体会,准备出一图文并茂的纪念文集,并邀我为此纪念文集写个序。我于是遵命写下此小短文。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创办了中国“电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首届广播电视大学开课至今,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已培养了212万名高等专科生,占全国各类高校同期毕业生的14%。办“电大”,这个被视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的首倡者是谁?几个年头过去,一位辽宁老者终于找到了答案──邓小平创办了中国“电大”。这位老者名字叫彭忱。为了找到邓小平的批示,他千辛万苦,曾13次进京。彭忱先后撰写了30多篇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论文,其中(邓小平与广播电视大学)一文详细地叙述了邓小平创办“电大”的过程。彭忱写道:1977年10月19日,邓小平会见了第三次访华的老朋友、英国前首…  相似文献   

18.
楚莉莉 《学理论》2012,(35):278-279
天津电大高职(生活科学)学院从2010年春季开始面向全市开设了引进台湾空中大学课程资源的五门家庭生活类选修课程,开启了大陆地区生活科学教育进大学的先河。两年多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诸如地域文化差异、教学案例的适用性等问题。就此进行梳理,以期找到更好地深化两岸课程资源交流的,适应终身学期要求的远程生活科学教育模式,有力推动生活科学教育进大学。  相似文献   

19.
娄岩 《侨园》2012,(2):26-28
(接上期)上大学后的睿如鱼得水,不但知道用功,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可以施展才华的所在.从我们的谈话中,我深深感到睿的大学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和快乐,而且对什么都感到满意.我想这时他的脸上一定和阳光下的向日葵一样灿烂无比.这也正是我们想看到的,我始终都认为做人没有比充实和快乐更值得追捧的了.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的二子郭博郭博在日本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1955年回国后,就一直在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工作。郭博不仅是一个很有造诣的建筑设计师,而且在摄影上也别树一帜。他曾举办过8次个人摄影展。讲到摄影,郭博说,文革中,我看到上海许许多多的优秀建筑被破坏殆尽,这太使我痛心了,我想用自己的镜头,将上海的面貌保留下来。不想歪打正着,却成了“摄影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