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绍辉  陈学良 《世纪桥》2011,(18):23-27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处中国东北的牡丹江地区,以其丰富的森林、农产及矿产等资源,成为日、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中东铁路贯穿牡丹江,这一地区的矿山工人  相似文献   

2.
阿富汗大选、巴勒斯坦大选和伊拉克大选是美国改造中东地区而连续砍下的民主“三板斧”,三次大选如美国所愿,选出了他们认可的领导人,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实施似乎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大中东民主计划是否会一帆风顺地在中东地区实现呢?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一朝一夕难以改变,强行推行西方式民主不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将是个长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中东地区在中国对外政策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加强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已成中国的一项基本外交政策。中国中东外交的基本特点和现状总体看,中国中东外交有以下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是一项影响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倡议。作为亚欧非三大洲的结合部,中东处在"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枢纽点,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中东的政治关系,实现经济互利共赢,优化现存的国际秩序。但中东时局动荡不安,局势瞬息万变,"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的推进面临政局多变带来的政治风险、区域局势波动产生的经贸安全风险、大国博弈形成的"第三方风险"。中国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应以正确的义利观为导向,遵循有利、有节原则,适时主动参与中东安全事务,同时扩大和加深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确保"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稳步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5.
2007年的中东颇不寻常。该年度中东政治最大的看点就是美国政策的大幅调整。由于美国是中东政治的最大外部影响者,因此,其政策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中东热点问题、地区政治力量对比、大国关系均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杨艳新 《党课》2011,(13):79-82
5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中东、北非局势发表长篇演讲。这是继2009年6月埃及开罗演讲后,奥巴马两年之内再度全面阐述中东政策。在中东剧变、本·拉登毙命的微妙背景下,奥巴马的“中东新政”格外引人关注。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美国历来视中东地区为战略重地,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6,(2)
"阿拉伯之春"及随后的大中东地区(中东、西亚、北非,以下简称中东地区)暴恐并发症持续发酵,国际暴恐活动进入新一轮活跃期。历史顽疾与现实问题叠加,政局不稳与内部争斗不断、外部干预与利益博弈激烈、宗教极端主义思潮上扬、教派冲突加剧、经济落后及贫富差距大等多重矛盾成为中东地区恐怖主义滋生肆虐的重要因素。在国际恐怖形势趋恶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境内外恐怖威胁日益严峻,并采取坚决反恐立场。未来,国际社会需共聚合力,有力推进国际反恐进程。  相似文献   

8.
田文林 《党建》2012,(9):59-61
▲"9·11事件"后,美国中东战略日趋转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发动两场反恐战争和进行"中东民主改造"。 ▲美国本想更牢固地掌握中东地区主导权,却使该地区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并导致了美国最大死敌——伊朗作为地区霸权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巴勒斯坦问题长期以来未能得到解决,已成为国际问题中一个持续时间最长、所涉及因素最复杂、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地区热点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中东问题的核心,涉及到大国争夺、历史恩怨、宗教信仰、民族感情、领土争端、阿以冲突、各国利益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变得异常困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经过半个多世纪刀与火的争斗后终于在1993年9月,双方签署了著名除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外,它在国际地缘政治中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制高点。冷战后,美国利用在中东地区建立起来的强势,将中东地区纳入其构筑全球霸权战…  相似文献   

10.
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强国在全球争夺、抢劫资源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世界石油资源基地中近东,曾经成为英国和德国交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美国先是脚踩两只船,向交战双方提供石油,从中渔利;后来则全力向协约国提供石油。战后美国石油势力进入中东。  相似文献   

11.
死卡中东石油脉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的石油,是支撑美国乃至世界经济良性发展的命脉。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贯彻其既定中东战略的重要步骤。对伊战争顺利取胜使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地缘战略利益,同时也促使美国根据新的情况调整中东战略。而这一调整又必将对中东战略格局、地区安全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东地区是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调整的重点之一。最近,五角大楼公布了一份长达40页的“美国对中东的安全战略报告”,为美国冷战后的中东安全战略勾勒出一个大体的轮廓。  相似文献   

14.
周云亨  杨震 《新视野》2012,(1):125-128
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在政治、经济以及地缘上的有利条件,以油气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为重点,推行多元化发展策略,并且通过投资、贸易、提供贷款和发展援助等方式降低本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以便最终实现油气资源供给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对于距离较远的石油产区,要进行资源追踪,如果遇到具有战略价值的投资项目,力争以双边甚至多边合作的方式参与开发;对于资源较为丰富的周边国家与地区,要集中力量寻求突破,对当地的石油生产设施进行投资,对油气生产国与中国之间的石油天然气管道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具体而言,应当依托俄罗斯以及中亚地区,稳步向中东地区和非洲大陆辐射,最后进一步扩展至中南美洲。  相似文献   

15.
中东是历史上以欧洲为中心的地理座标划分的,把由近至远的东方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以西亚为主,地跨欧洲、亚洲、非洲三洲的广大地区,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土耳其、塞浦路斯、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埃及,这个地区有着美丽富饶的土地,拥有“黑色黄金”——石油资源,出口量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2/3,特别是处于这一地区中心位置的海湾地区的8个国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其中…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说,“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美国反过来又改变了世界,至少在中东是这样的。5年来,美国明显将中东锁定为反恐主战场。按照美国的想法,要想根除中东恐怖主义,就必须将反恐战争和“民主改造”融为一炉,毕其功于一役。然而,5年过去了,美国的中东政策却因四处碰壁而处在“变还是不变”的战略迷茫之中。“9·11”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颠覆性转变,即由过去强调现实利益和地区均衡的现实主义政策,转为推行一种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这项战略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在大中东地区发动“反恐战争”,意在“先发制人”地消灭可能…  相似文献   

17.
去中国访问,感觉就像回家埃及拥有人口7200万,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军力最强的阿拉伯国家。对整个中东地区来说,埃及的一举一动都是“风向标”。作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穆巴拉克的影响力不言而喻。78岁高龄、执掌埃及25年,使他成为硕果仅存的中东老一辈权威领袖、中东一个时代的象征。很多报道中,穆巴拉克都被描述为“典型的铁血强者”。  相似文献   

18.
美国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中东地区。中东政策亦是特朗普政府整体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将美驻以色列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等举动引发世界关注。然而,综观特朗普执政一年多来的中东政策,外界很难勾画出一幅清晰、完整的框架图,就实际效果而言,其表现或可用乏善可陈来形容。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石油工业的大力发展,中东地区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在世界进出口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在国际贸易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但总体而言,中东经贸仍然保持其能源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的本质特征。通过与东亚、拉美的比较发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国家干预等因素对于中东经贸模式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总统布什看来,中东之所以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滋生蔓延,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存在民主赤字、知识赤字和经济赤字,尤其是民主赤字。为此,他精心策划了“大中东计划”并力保阿富汗、巴勒斯坦和伊拉克三国顺利进行大选,目的是“要让民主之风吹遍中东的每个角落”。实际上美国冠冕堂皇的民主盛装之下另有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