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群众》2017,(12)
<正>为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扩大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全省战略决策领域的舆论宣传力度,5月27日,群众杂志社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研讨会在徐州召开。群众杂志社总编辑朱维宁、副总编辑李克海、李程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纪检组袁丁组长,徐州经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12)
<正>在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徐州发挥"三个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面对使命重托,徐州自觉担当,构建新型城市群,推动已有基础和区位优势转为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四个中心",提升城市集聚能力和首位度,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一座更具实力、令人信服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在崛起。担当"龙头"重托引领淮海经济区发展在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上,淮海经济区囊括苏鲁豫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0,(18)
正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对徐州发展多次作出明确指示,寄予厚望,特别要求徐州要树立中心城市应有的目标追求,进一步巩固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力争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近年来,徐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持续推动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大转型",强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  相似文献   

4.
梁伟 《群众》2023,(5):12-13
<正>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推动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区域消费链条上的关键枢纽。在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徐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徐州商圈”集聚效应等被列入2023年重点工作。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之首、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9,(16)
<正>建设国际陆港,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徐州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高水平规划建设淮海国际陆港,进一步发展繁荣枢纽经济,有利于放大徐州区位交通优势,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有利于做强全省经济板块支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交汇交融、聚合反应,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首位度。徐州在全市上下树立强烈大局意识、机遇意识、答卷意识,深刻领会省委战略意图,把建好淮海国际陆港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和省委重大决策的具体行动,作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6.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规划建设。省委书记李强对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市工作,强调徐州要努力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更大作用。徐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撬动徐州新一轮发展的最大战略机遇,从省内、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7,(12)
正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战略谋划,自1986年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去年11月,在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省委书记李强对这一战略给予高度关心,多次指出淮海经济区在苏北和江苏全局发展中的重要性。今年5月,李书记在徐州调研时进一步强调:徐州要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目标定位,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发展特色,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切实增强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集聚  相似文献   

8.
<正>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是提升徐州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竞争力、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连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徐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徐州要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徐州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铁路货场、内河港口、综合保税区等口岸平台和功能设施齐备,在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电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7,(22)
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徐州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去年以来,徐州市把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作为建设淮海经济区"四个中心"目标之一,加大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工作推动力度,全市物流业发展进入到规模快速扩张、结构不断优化、质态持续提升的新阶段,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去年徐州社会物流总  相似文献   

10.
<正>鲁发改投资[2014]483号各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现将《山东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山东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省政府批复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区一  相似文献   

11.
正区域物流中心是指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市)际、全国范围的用户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中心。区域物流中心能够吸引和利用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带动商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大发展。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2017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正式确定了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加快以铁路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7,(12)
正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强力予以推进,明确提出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出台了《徐州市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2016年,徐州服务外包实现了迅猛发展,业务总量位居苏北第一,增幅全省第一,成功获批"江苏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徐州充分发挥高校众多、人才集聚优势,加快建设各类服务外包载体,拥有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软件园两个  相似文献   

13.
夏友峰 《群众》2024,(4):16-17
<正>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从中央到地方,恢复和扩大内需被置于突出地位,而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便是恢复和扩大内需最有力的抓手。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2021年8月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通知中,徐州与南京、苏州、无锡一起,被列为培育打造的四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们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之首、长三角北翼的现代国际商都,打造立足淮海、引领苏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0日下午,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以下简称"电电公会")徐州联络处揭牌暨合作签约活动在徐州举行,这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淮海经济区台资集聚新高地、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园区的重要平台,更是徐州市深化徐台经贸合作、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大突破。徐州市市委书记张国华会见台湾"电电公会"来徐代表。徐州市长周铁根,台湾"电电公会"理事长、台湾正崴集团董事长郭台强,市委常委、徐州经济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分形理论,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分析,发现淮海经济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体系比较完整,但城市首位度偏小,大中城市比较发育,小城市数目太少,规模结构失衡。在淮海经济区城市体系动态变化过程中,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且不断趋于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徐州一级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加快区域空间结构轴的建设;建立健全统一协调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5,(9)
<正>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意见中提出,发挥徐州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重要枢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用,推进淮海城市群和东陇海经济带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商贸、旅游、产业等一体化发展。这一要求为徐州交通运输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徐州以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一手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一手抓运输服务体系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运输服务业水平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12)
<正>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属于次一级城市群或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与增长极、跨省际的交通枢纽与物资集散中心,其形成发展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必须充分认识和积极支持,促进其培育成长。徐州城市功能的发挥,主要有四个方面需要高度关注:一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12)
<正>淮海经济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既是"一带一路"的交汇之地,又是我国南北两大发达地区(即长三角与京津冀)、东西两大生产力主轴(即沿海与沿东陇海线)的结合部,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枢纽地位。但长期以来,这一区域却处在"经济低谷"和"政策低谷"的"双重低谷"窘境中。实现"淮海崛起梦",必须充分发挥徐州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徐州的发展高度重视,省委书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7,(13)
正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省委书记李强在省党代会期间参加徐州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徐州要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在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赋予了徐州新的使命。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和在徐州调研时,李强书记再次强调,徐州要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目标,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睢宁作为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12)
<正>淮海城市群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由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主要城市所组成。在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淮海城市群起着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地位与作用。高起点规划建设推动淮海城市群,对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洼地崛起、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我国东部黄金海岸形成和助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淮海城市群建设的显著成效本世纪初,江苏省就开启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依托的苏锡常、南京和徐州三大都市圈的规划建设。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