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自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的改革开放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法治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一系列调研数据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出中国法制改革与法治发展始终贯穿的七条主线:中国社会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法律职业者素质日益专业化;中国司法独立公正原则以及党与司法关系初步法定;党和政府各项制度改革措施更加人性化;法律资源配置和法治发展水平加剧非均衡化;民众权利意识和维权行动更加显性化;国家政法意识形态与改革路径选择的争论尖锐化。通过这七条主线,可以总结和分析中国特色法治道路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法治中国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有了迅速发展,但是环境正义作为一种较新的环境理念,在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中还存在缺失。现阶段,我国环境法治进程中存在的环境正义问题主要体现为:立法目的和原则缺乏环境正义理念、环境法治中的权利义务失衡、司法中的环境正义实现制度存在缺陷等。因此,要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原则中确立环境正义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健全法规制度,进行司法改革,以期环境正义在我国环境法治进程中的最终实现,人类与环境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2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全面依法治国"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大之间,法制建设直指秩序与纪律重塑;十三大至十八大之间,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治建设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法治建设目标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更加强调顶层设计,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面推进,更加鲜明地提出司法公正与建设法治社会,进一步深入阐释依法治国同党的领导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人类社会的经验表明,在国家和社会法治化进程中,立法必须首先法治化。法治化的立法是国家和社会走向法治状态的前提和基础。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在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立法的法治化问题。在中国,立法应当是一个法治的过程,立法的法治化应当成为中国立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现代法治,意味着权限的法制性、内容的合法性和程序的法定性。立法的法治化主要体现为立法权限的法制性、立法内容的合法性和立法程序的法…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4,(11):1-1
正对于行进在现代化之路上的中国,法治是繁荣稳定的基石;对于掌舵民族复兴航船的中国共产党,法治是执政兴国的支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改革开放以来,从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确定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到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司法体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正是法治进步的过程。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  相似文献   

8.
杨小军  陈建科 《前线》2014,(6):46-48
<正>中国有着丰富的变法或者改革历史,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改革进程中法治的作用受到更进一步重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与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新时期改革与法治的  相似文献   

9.
关注新闻就是关注明天的历史,解读新闻就是解读今天的社会。在辞别2005年的时候,让我们共同梳理和回顾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法治新闻。——作者题记2005年,是中国法治进程稳步推进和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创新”依然是2005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其中,就立法而言,《物权法》的起草和公开征求意见、《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信访条例》的实施、《公务员法》和《公证法》的颁布,都为2005年的立法景观增色不少;就司法而言,以最高人民法院统一收回死刑复核权为主旨的死刑复核制度颇令人关注,国家赔偿和国家补偿制度的改…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老龄研究的进展、创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40年,不仅是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人口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的关键转型时期。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相伴而行,中国老龄研究在40年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从分析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老龄化变化的宏观背景出发,对40年来老龄研究的进展进行初步梳理,在总结老龄研究文献基本特征基础上,以研究主题为依据,可以中国40年老龄研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老龄趋势及其原因探索的研究阶段、老龄社会特征及其政策应对的研究阶段和跨学科与本土融合的研究阶段,并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老龄研究的创新、不足及其未来展望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的文明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到法治文明化的轨道。三十年来法治文明的演进表现在两个转变: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历史性转变;从法律制度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到法治理念内在的自觉性意识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一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能否重视法治、是否坚持法治,直接关系到能否本质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二是丰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不仅是富裕的中国,而且是法治的中国、和谐的中国、美丽的中国;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三是建构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方略。民主是法治的灵魂,制度现代化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法治是民主的"护身",法治现代化是制度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四是拓展了党依法执政的新视野。明确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如何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的文明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到法治文明化的轨道.三十年来法治文明的演进表现在两个转变: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历史性转变;从法律制度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到法治理念内在的自觉性意识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创新”已经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主旋律和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词,这突出表现在立法创新和司法创新之上。其中,就立法创新而言,治安管理处罚法变处罚法为控权法、法规备案审查程序对遏制立法违法现象具有积极意义等,都为中国的立法景观增色不少;就司法创新而言,以最高法院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法治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中国的新要求,为我们明确了新时期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思路,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初创到繁荣,坚定不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以宪法为引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再创辉煌。立法机关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的法治建设.而农村由于在观念上等的相对落后,在法治进程中越来越跟不上国家法治进程的节奏,本文从现阶段农民和国家法律两方面分析农村法治进程中出现冲突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法学是我的空气、水分和阳光.”2014年10月,在法治中国进程中的法学教育研讨会暨邹渊教授法律生涯60年座谈会上,邹渊这样形容法学与自己的关系. 作为贵州法学界的资深专家和代表,邹渊拥有近40年的高校法学教龄、60年的法律生涯.尽管已经年迈80,但邹渊仍然不遗余力地从事法学教育、立法调研及普法等相关工作,为推进贵州的法治建设躬耕不缀.  相似文献   

19.
党的领导是法治成功的根本保证;法治的建成、巩固和持续,则最终要落脚和依赖于全民守法。所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法治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改革开放以来从法制建设到法治建设,党领导全民守法始终是重要的一环。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随着法治被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宪法权威至上性得到确立,执政党在制度层面的法律保障和价值层面的法治指引下,日益重视法治文化建设,领导人民着力打造法治中国建设最坚实、最广泛的基础,弘扬法治精神,"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不断坚定法治信仰,养成法治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那些在改革实践中探索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及时用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改革的推进与法治的建设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发展的必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运用理性思维处理法治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依互随,形成合力,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