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五年预测:中国青年消费八大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趋势一:住行消费排位前移 衣、食、住、行,是物质消费的四大领域.在生存型的消费中当以食为先,其次才是衣、行、住.到80年代末,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饮食部分仍达55.2%,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5%以上.进入90年代,衣食住行的消费比重开始变化,恩格尔系数从1990年的54.2%降至1999年的41.9%.与此相应的是,消费档次逐渐提高,住、行消费日益显露头角.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社会下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 现代主义是一股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 ,至今仍然有着广泛影响的西方思潮。在经济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个以信息、传媒等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文化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种反理性主义、反中心、反主体性的哲学思潮 ,它从根基上拆除了一切带有总体性倾向的终极希望 ;在艺术方面 ,“后现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前卫艺术运动 ,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在后现代消费社会 ,文化艺术可以拿来消费 ,文化亦难免逃脱被消费的命运 ,文化变成了一种商品……一切商品消费又都可以美其名曰“文化” ,在文化的氛围里捕捉…  相似文献   

3.
自1990年代中期起我国在告别短缺经济的同时出现了过剩和内需不足的问题,在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并且实现了高速增长,而消费一直处于启而不动的困境之中。启动我国消费的措施包括: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整体消费能力;逐步理顺分配关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稳定居民消费倾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4.
扩大内需关键在于引导和鼓励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投资只是一种中间需求,消费才是最终需求。没有80年代以来的几次排浪式的消费热潮,就不可能出现农业、轻纺工业和能源、交通、通信业的快速增长。只有消费的较快增长,才能形成对投资需求的倍增效应,实现投资的较快增长。 近几年来,消费增长放慢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突出因素。 应逐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积极调整消费政策,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正确引导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社会形态转型的关键时期,消费社会在美国出现。我国正处于消费社会的初级阶段,研究美国消费社会的成因,对于研究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的城乡差别、阶层差别、阶层内部差别,以及高消费或过度消费等现象,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羌薇 《中国发展》2023,(2):30-35
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消费复苏正在加速,今年将迎来着力创新消费场景、持续营造良好消费氛围、创新消费升级加快的新阶段,深挖新消费增长点、抓住新契机促进新消费为经济企稳向好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持续动力。与传统消费相比,新消费更能将消费潜能发挥到极致,使消费市场活跃起来,进而促成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正从改善型、物质型消费需求向追求品质提升的服务型消费需求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新消费的发展前景备受瞩目,我国正在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7.
消费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是消费创新得以实现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自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制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传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仍占支配地位。消费能力不足、消费信心不足、消费者素质不高、消费环境差、消费方式与结构不够合理等使得消费创新得到抑制并遏制了技术创新。本文最后提出通过消费方式与结构、消费环境的创新来完善消费制度、消费创新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70年代末,“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使中国人口总数减少了3亿,1980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父辈和祖辈众多的宠爱中已经长大成人。 日本投资银行百富勤在调查报告中预言,从现在到2016年,将是中国的消费繁荣期,随着中国“80后”独生子女步入成年,他们将成为消费的主力,引领音乐、互联网、数码产品的潮流。  相似文献   

9.
夏鲁平 《新东方》2001,10(2):86-88
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第二住宅消费的新趋势,海南成为第二住宅消费热点地区,其有利条件与意义,国内许多发展较好的地区无能比拟,海南向国内富裕地区推销自己的四个方面的第二住宅销售对策与建议,将给海南第二住宅消费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促经济、扩内需、拉消费、稳增长成为关键词。顺应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活力,要注重丰富消费场景、培育消费热点。消费对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它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又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内容,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更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基点。当前,促经济、扩内需、拉消费、稳增长成为关键词。顺应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活力,要注重丰富消费场景、培育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11.
农村消费落后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海霞 《小康》2006,(8):22-30
2005年9月,时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的邱晓华一语震全国:“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19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除了消费差距过大,另一个让人关注的危险是城里无法立足的商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农村。所谓“城里不要,农村走俏”,尤其在城市消费维权运动日炽的同时,假冒伪劣商品展开“上山下乡”运动,使得农村大有成为假冒伪劣倾销地之虞。在《小康》进行的“消费小康”调查中,对农村的消费环境评估没有达到及格线。  相似文献   

12.
绿色消费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性的消费新潮流,这股绿色浪潮的产生是基于对现代工业社会“非生态化“消费的深刻反思。现代工业社会的“非生态化“消费,是建立在“恶性增长“的基础之上的,它以资源环境的极大破坏和浪费作为代价,人们放纵着日益膨胀的物欲,崇尚奢侈的高消费,把消费作为生存的  相似文献   

13.
邱晶 《前沿》2012,(23)
鲍德里亚着眼于20世纪40年代以来日益凸显的大众高消费现象,指出当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已经由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围绕“符号—物”展开的消费逻辑即是消费意识形态.本文以“功能性转化的物”为理论批判的逻辑起点,通过在解放的认识旨趣上揭示消费意识形态的多重外化模式,展现了消费逻辑的实践结构与运作原理,最终阐释消费意识形态控制的实质即符号意指逻辑下的等级区划.消费意识形态的批判分析对于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体被奴役的处境,从象征性消费的意识形态束缚中觉醒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旭东 《前沿》2010,(20):65-67
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中国是石油和石油产品进口大国,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十分不利。本文对近年来国际、国内石油市场进行了回顾,以及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消费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对21世纪前20年我国能源消费进行了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如何使其已有的范畴精确化、科学化,并在消费实践的发展过程中抽象出一系列新的范畴,以完善和发展这门新兴学科?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抛砖引玉,就教于同志们。 一、消费需要 消费需要这一范畴,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规定,已有不少同志论及。但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消费金融有利于农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相较于城镇消费金融市场,农村消费金融发展仍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农村消费金融主体,加速线上消费金融下沉,完善消费金融信用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消费金融风险的控制,进而多管齐下发展完善农村消费金融体系,提振乡村消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晏辉 《长白学刊》2007,(5):9-12
资本的运行逻辑使得生产与消费变成了与人的实际需要相脱离的社会现象,资本原本就是一个包含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社会设置和社会运动。这种设置和运动造成了"庞大的商品堆积",而解决"商品堆积"的根本道路在于扩大消费,因此,普遍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主义乃是市场社会的必然结果,致使一些消费越过了合理消费的边界而变成了奢侈、炫耀、浪费。确证消费合理性的基础在于消费的代内正义和代际正义。而解决合理消费的根本途径则在于发掘人的精神潜质,强化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以及培养和提升人们对幸福的创造和体悟能力。  相似文献   

18.
消费教育是涉及每一个消费者的全民教育,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础工作。消费教育面广量大,教育对象组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工作难度大。因此,要根据每一时期的消费情况、消费潮流来确定消费教育导向。  相似文献   

19.
一、消费膨胀与消费萎缩的状态特征 消费膨胀与消费萎缩都是针对正常的消费状态而言的,要判断现实的消费状况是否正常,或者说是膨胀还是萎缩,关键在于必须确立一组区分以上状态的标志值,以避免因各执一词而对同一客观事实产生不同认识。近年来消费经济学界对我国是否存在消费膨胀的问题发生了争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没有一套比较客观的数量标准来对此进行量度。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拟在吸收各家观点之长的某础上,企图设计一组指  相似文献   

20.
网络消费与当代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它赋予当代青年消费文化许多新的特质.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在消费工具、消费空间及消费体验三个层次上推动了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工具,网络消费使当代青年消费文化具有消费观念的超前性、消费行为的时尚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和消费方式的便捷性的特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空间,网络消费呈现出了流动性、隐秘性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这一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系统的脱域问题;而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体验,网络消费给当代青年带来了新奇体验、认同体验以及现代性的"好恶交织"体验等方面的新内涵,这些都与当代青年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