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10,(5):15-15
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举行。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他对经济特区提出五点要求: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10,(5):16-17
1980年8月26日,中央正式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自那时起,经济特区就以敢为天下先的姿态。挺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潮头。发挥了开路先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端时论     
<正> 胡锦涛对经济特区提出5点要求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强调,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胡锦涛对经济特区提出5点要求: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三、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四、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五、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4.
今年8月,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很值得纪念。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全面回顾总结深圳经济特区25年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经验,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对于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东民政》2010,(10):13-15
珠海市民政工作伴随珠海经济特区建设发展,风雨兼程,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来,珠海市民政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书写了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业绩。  相似文献   

6.
唐璐 《半月谈》2004,(3):87-89
2000年,印度前商工部长马朗宣布将以中国经济特区为模式建设印度式经济特区。从那时起,有关经济特区的讨论在印度就没有停过。今年1月8日,在印度内阁批准由中央为经济特区立法,并原则同意再设立23个经济特区后,这场争论算是暂告终结。未来无论经济特区法案是否按时出台,有两点是肯定的:第一,印度将加快建设经济特区步伐。目前印度经济增长率预计是7%左右,而经济特区的增长率高达23%。第二,印度将不会再像当初那样盲目模仿中国,新经济特区肯定是在仿效中国经济特区模式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唐赫梓 《新东方》2008,(8):17-18
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进行繁忙的外事活动期间,不辞劳苦,对海南进行深入视察和调研。他在充分肯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经济特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和新期待。他强调指出,经济特区的干部,一定要把解放思想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和突出品格。正确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塑造一支解放思想型的经济特区干部队伍,对于顺利完成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朋友们、同志们: 在欢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的时候,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为建设我国经济特区创造性地辛勤劳动和工作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在座的各位来宾,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  相似文献   

9.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我们党不仅在革命斗争时期能够当好“三个代表”,而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也完全能够当好“三个代表”。在新的世纪里,经济特区应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郭宣 《协商论坛》2011,(9):46-49
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关键词:对外开放 事件回溯:1979年,中央决定在毗邻港澳台的深圳、珠海、厦门和侨乡汕头试办出口特区,后改称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政府划出的开展灵活多样的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享有特殊对外经济管理权的特定区域。特区内,  相似文献   

11.
毕普云 《新东方》2011,(1):47-49
在国际、国内、区域三个层面,经济特区三十年实践均具有重大意义。深圳经济特区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包括了勇于发扬"先行先试"的敢闯精神,以系统观的方法论指导要素市场持续创新,着力培养本土企业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力支持。新形势下海南再发展的对策是:继续发扬"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系统规划"国际旅游岛"建设与着力培养本土企业。  相似文献   

12.
盛勇  谭键 《今日海南》2012,(1):32-33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海南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体制等优势,在建省办经济特区多年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对海南发展思路不断进行完善和提升,坚持改革开放、探索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海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实践。2009年12月31日,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迎来了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7,(4):65-65
在推进经济向技术创新型转变过程中.俄政府对经济特区寄予厚望.首批经济特区已开始启动。俄罗斯2005年通过的《联邦经济特区法》,为经济特区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据新华社今年5月下旬报道.截至目前.俄政府已决定建设2个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4个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和7个旅游休养地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14.
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主体和核心,人口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生产发展、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本文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东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人口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就三个经济特区的人口发展、人口素质和人口城市化状况与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0,(4):52-55
近20年来,中国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沿海地区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几个特区的经济发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国门大开以后的广东省之三──深圳:中国的“窗口”●张彦深圳市人民南路。上午九时半,乘豪华快轮离开珠海破浪向东方驰去,一小时后就到了我们此次广东之行的最后一站──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中国决定在深圳建立第一个经济特区时,这里还是一个只有3...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17)
<正>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珠海,定位于加快建设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等,在交通、产业、区位方面都有特定的优势。其中,横琴新区有望成为珠海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支点。珠海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珠海市人大常委会近日审议通过了《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据悉,该《条例》是党的十八大后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首次在立法中规定,未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约束性指标的,责任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称职等级。《条例》也明确,逐步建立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19.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其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法规,分别在汕头和珠海经济特区实施,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并分别在汕头和珠海经济特区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20.
穗字[2008]17号(2008年11月28日) 11月19日至20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召开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了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和广州、湛江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