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3年SARS危机、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到法国巴黎群体性骚乱、巴基斯坦山区地震、不久前爆发的禽流感,一件件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接踵而至,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岛。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尽量避免灾害发生或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捍卫生命的尊严和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本期关注的问题,就是希望能给大家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2003年SARS危机、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到法国巴黎群体性骚乱、巴基斯坦山区地震、不久前爆发的禽流感,一件件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接踵而至,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岛。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尽量避免灾害发生或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捍卫生命的尊严和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本期关注的问题,就是希望能给大家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杨涛 《今日浙江》2006,(3):23-23
从2003年SARS危机、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到法国巴黎群体性骚乱、巴基斯坦山区地震、不久前爆发的禽流感,一件件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接踵而至,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岛。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尽量避免灾害发生或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捍卫生命的尊严和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本期关注的问题,就是希望能给大家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2003年SARS危机、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到法国巴黎群体性骚乱、巴基斯坦山区地震、不久前爆发的禽流感,一件件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接踵而至,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岛。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尽量避免灾害发生或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捍卫生命的尊严和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本期关注的问题,就是希望能给大家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出现新变化 从最近一两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践来看,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灾害形势和全国救灾版图呈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强地震活跃,密度大.2008年以来,我国大陆进入7-10年中强震活跃期,连续发生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和云南鲁甸地震.二是灾害的突发性、超常性特征明显.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几次灾害,如2012年“7·21”北京暴雨洪涝灾害,2013年四川都江堰山洪泥石流灾害、8月中下旬辽宁抚顺洪水灾害、黑龙江秋季大洪水以及今年8月“威马逊”超强台风灾害等,这几次灾害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三是“北涝南旱”趋势越来越明显.从2010年开始,中国北方有涝灾越来越重的趋势.四是东部地区灾害形势相对较轻,而中西部越来越严峻.这些新变化意味着我们的救灾任务将会更加艰巨、更加繁重.  相似文献   

6.
正如同往年,2014年夏汛依然不平静,灾害的侵袭多次发生,影响遍及全国各地。我们挑选今年入汛以来8个灾害过程,涵盖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灾害,分析其灾情和特点,为读者全面展示2014年夏汛灾害过程。  相似文献   

7.
2005年救灾应急响应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05,(12):28-29
灾害每天都在发生,而人类经过太多灾难的袭击后,从中会得到怎样的教训与警醒呢?岁末将至,本刊对2005年的灾情和救灾工作进行一次回顾,希望读者跟随我们的脚步,进一步认知灾害,防御灾害……  相似文献   

8.
几个月前发生在印度洋的大地震和海啸,使沿岸十几个国家遭受严重损失。由此我们想到,为了更好地研究灾害发生的规律,有效地防御自然灾害,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必要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灾害经济学属于“消极经济学”、“负经济学”,我们不敢苟同。事实上,灾害本身是属于消极的东西,但研究解决消极灾害的灾害经济学却是积极的。因为,灾害经济学是一门关于揭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酝酿、形成、发生、后果而对其进行预测、预防、评估的学问,是关于研究和揭示灾害的经济规律的学问。国内曾有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呼吁建…  相似文献   

9.
吴玮 《中国减灾》2023,(13):56-57
<正>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纳·穆罕默德在今年召开的《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中期审议高级别会议上表示,管理风险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项全球承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呈现出长期性、突发性、巨灾性和复杂性等新特点。气候变化也给灾害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防御带来新挑战。此次高级别会议启示我们要继续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  相似文献   

10.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回望2021,我们坚守、聚力、担当;翻过时光的扉页,展望即将开启的新征程,我们也同样充满力量、满怀期待。2021,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阳光与风雨交织,希望与灾害并存,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各种地质地貌与气候气象为我们织就了锦绣山河,也令我们经历着灾害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我们现在对1957年棉布供应问题向国务院提出以下的报告。因为1956年的灾害,棉花生产计划和收购计划都不能完成,今年的棉纱、棉布生产,将较原定的预计数有很大减少。原来预计,由1956年9月到1957年8月底国家可以收购棉花二,五二二万担,今年生产棉纱五六○万件,棉布一八,六○○万匹。由于去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年末,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其中有9件是气象灾害事件,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首当其冲。近日,本刊记者就气象防灾减灾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已经转身,渐成背影。在这一年里,减灾救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减灾》杂志作为全国唯一全面反映国内外各类灾害信息和防灾、减灾、救灾发展的综合性刊物,更是紧紧跟随减灾救灾前进的脚步,成为减灾宣传的坚实阵地。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特进行岁末大盘点,把2004年杂志所刊登的减灾救灾领域具有影响的事件、热点以及多次灾害响应程序进行回眸,希望读者跟随我们的目光,重温记忆……  相似文献   

14.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我们满怀豪情地迎来了2009年。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国家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成功地抗击南方部分地区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成功地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地完成神舟七号裁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地  相似文献   

15.
王曙光 《政策》2003,(6):20-22
"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使我们整个民族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这场考验面前,整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责任感和精神状态,令人感到欣慰。"非典"是一场灾害,但同时也给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次反思的契机,使我们在反思中警醒,在反思中感动,在反思中振奋;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4,(10):14-23
如同往年,2014年夏汛依然不平静,灾害的侵袭多次发生,影响遍及全国各地。我们挑选今年入汛以来8个灾害过程,涵盖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灾害,分析其灾情和特点,为读者全面展示2014年夏汛灾害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08,(6):F0004-F0004
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袭巴蜀的8.0级大地震,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紧急行动起来,开展了一场英勇顽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面对灾害,我们的心在一起!面对灾害。我们选择坚强和勇气!灾难终将过去。迎接我们的一定是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记者 《友声》2009,(1):17-18
<正>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众志成城的一年,是激动人心的一年,也是继往开来的一年。我们共同抗击了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用顽强的意志、执着和爱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坚韧;我们传递和平的  相似文献   

19.
潘江峰 《中国减灾》2013,(5X):63-63
<正>自然灾害,连同人为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泥石流、台风等。人为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人们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遇到灾害时我们心连心应对灾害。是啊,现在的灾害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危险。例如,1998年特大洪水,造成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问。2008年年初,我国发生了50年不  相似文献   

20.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与灾害共存———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意味着,在“国际淡水年”期间,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为了生计而保护好水资源,而且更要减轻水破坏生命的能力。现在世界上90%以上的灾害都与水有关———不是水太少了导致干旱,就是水太多了导致洪涝、滑坡、气旋、飓风和台风。许多地区年复一年地遭遇同样的灾害。自然灾变事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只有当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受到威胁时才会变成灾害。导致贫困加剧、城市拥挤、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的这些人类活动,使各种灾害的破坏性不断加大。我们对此仍有很多事可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