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接受和平条件,率部出城接受解放军的和平改编,31日双方圆满完成交接。2月21日,陶铸去傅作义处告知毛泽东要接见他和邓宝珊,并允许带随员一人。对于傅作义与毛泽东的这次会面,诸书所记各不相同,有必要做一考证,订正某些书所记之讹。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下卷记述:“2月2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邓宝珊。”①在他主编的《周恩来传》中却为:“2月22日,傅作义和邓宝珊乘飞机从北平抵达石家庄,再乘吉普车来到西柏坡,周恩来先接见他”,“当天下午,毛泽东、朱德会见傅作义”。②而王克俊的《北平和平解…  相似文献   

2.
桃花时节,杨柳吐绿,菜花绽放。在建党100周年前夕,春阳朗照的一日,我们走进位于锦江河畔麻阳苗族自治县县城友谊东路的滕代远纪念馆。展厅里滕代远一张摄于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的照片,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身着戎装、脸带微笑,炯炯有神的目光直视前方,似在洞察敌情,又似在释放一个获胜的希望……讲解员给我们讲述着滕代远在北平协助周恩来到重庆、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的历历往事。  相似文献   

3.
庆功宴又是出征送行宴 这是一次罕见的宴会. 时间:1949年3月31日;地点:北平西郊的香山;主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和林伯渠、董必武二老;客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师以上干部. 艰难奋战的共产党人聚餐的机会很少,这次可是名正言顺的宴请,中共领导人集体做东,宴请一个方面军的全体将领.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同志对历史剧创作的原则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讲完后,笑着问身边一位同志:“你的意见呢?”那位同志急忙答道:“没有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同志听后很不高兴,严肃地对那位同志说:“怎么可以没有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吗?我不喜欢你们一来就同意我的意见,那还要讨论做什么呢?共产党员应该善于思考,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吴阶平周恩来同志出生于1898年3月5日。李先念同志在1988年写的纪念文章里说:周恩来同志“胸中只有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只有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是一位“既有革命胆略又有求实精神的共产主义者。”“他考虑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平津战役结束,1949年1月31日夜,周恩来打电话给住在平山县李家庄的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和秘书处长周子健等,要他们立即到西柏坡去同,他们到达后已是半夜1点多钟了同,周恩来对他们说:"叶剑英同志已来了电报,和平解入北平的协定已经签订,你们要连夜出发,赶到北平筹备新政协,同时接收三个地方,中南海,香山和北就饭店".  相似文献   

7.
杨治邦 《实践》2006,(10):46
最近,读到三位共和国总理吃饭的故事,很受感动,摘录如下: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风尘仆仆地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时任该县县委书记的党向民同志看见总理日夜辛劳,就悄悄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尽管“宴会”就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尽管厨师只是县委伙房的炊事员,尽管没有美酒佳肴,只有家常便饭,周总理还是主动掏出了300元钱,执意由他来请客,不给县里增添负担。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  相似文献   

9.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乘车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进北平时,对中央总部的一些同志说:“我们去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毛泽东接着说:“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 毛泽东把从西柏坡去北京城比作进京赶考,那么毛泽东进京以后考得怎样?交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请读者阅读下文。 答卷一:布衣平民装 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条件艰苦,毛泽东始终和战士一样穿着简单。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常想给他添制点新衣裤,毛泽东却说:“我的标准,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多一发子弹。”  相似文献   

10.
1963年2月11日,《中国青年》杂志社决定出版“学习雷锋专辑”,并给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写信,恳请为雷锋题词.2月22日,毛泽东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亲笔题词交给秘书,《中国青年》于3月2日出版刊出,同时刊登了周恩来题词的手迹:“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以后,周恩来应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要求,又一次翻阅了雷锋日记摘抄,高度概括了雷锋精神,指出学习雷锋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1.
1956年初夏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待了一位年轻人。周恩来把这位年轻人从头到脚审视一遍,高兴地对邓颖超说:“你看他的模样、腔调和动作多像他的爸爸。” 周恩来所讲的那位年轻人的爸爸,就是多次和周恩来一块  相似文献   

12.
正向北平进发1949年3月23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毛泽东按预定计划,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出发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陆续来到毛泽东住处。周恩来问工作了一夜的毛泽东:"没有休息好吧?"毛泽东笑着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  相似文献   

13.
王凡 《党史纵横》2005,(10):16-20
王鹤滨在开国大典前国宴上的“酒水”做文章/周恩来进来说“:主席,游行群众站在那里不走了,要见主席。”/转眼间,王鹤滨进中南海一个月了,就在这期间的9月21日,第一届新政协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这以后大会套小会,会议相衔;与此同时,宴会也穿插不断。开会的时候,王鹤滨要到场,以便毛泽东或其他中共中央书记突然出现身体不适,能及时救治。他告诉笔者有一张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的照片,就把站在后面的他也拍了进去。举办宴会的时候,王鹤滨的责任更是重大,负责监督检查菜肴是否卫生、无毒,保障宴会出席者餐饮的…  相似文献   

14.
说“亲情”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故对亲友谁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但是,这种“亲情”在不同思想品格的人身上,其份量又各有差异。全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临去世前的24天,向党中央写信“要求”,不保留骨灰,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搞故居和纪念,真乃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关于“亲属”的一段,更是感人至深:“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侄儿女辈,要求党组织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勿以周恩来同志的关系,或以对周恩来同志的感情出发,而不依据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给予照顾安排。这  相似文献   

15.
更正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时任该县县委书记的党向民为总理设宴送行。尽管“宴会”就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尽管厨师只是县  相似文献   

16.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  相似文献   

17.
如如 《党史文苑》2002,(5):41-42
有轨电车是北平惟一的公共机动交通工具。北平和平解放以后,北平市军管会接收了崇又门外北平电车公司的146辆破电车。这些电车年龄普遍过老,能开动的只有大约三四十辆。 北平和平解放后的第一个“五一”节就要来临了,电车厂的工人提出为“五一”劳动节出百辆车的口号。4目19日,任务完成,厂里大会庆祝。电车上挂了标语,扎了红花。谁也没有想到,几天后,也就是25日凌晨,一场大火一下子烧毁和烧坏了59辆新电车,工人们连日来的辛苦和热情付之一炬。 当时,管辖崇文门的北平市公安局外三分局是位旧警员值班,他不敢吵醒局长,接到电话后只是做了登记,向总局报了一下。市公安局副局长贺生高接到电话后,不知怎的,也没按规定向上级报告。 第二天上午,中央社会部李克农部长组织召开会议,向周恩来汇报北平的治安情况。自从毛泽东来北平后,周恩来对北  相似文献   

18.
启蒙老师 1901年至1913年7月,周恩来同志就读于奉天东关模范小学校时,学校里有一名叫高盘之(又名高亦吾)的老师,是一位思想进步、正义爱国、倔强耿直的知识分子,他担任周恩来的历史教师。高老师与周恩来建立了极其深厚的师生感情。1941年高亦吾先生病故。临终前,他嘱咐儿子高肇甫:“以后你要想办法找到周恩来,经常同他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19.
《周末》1998年2月13日7版刊载了浙江仲向平的文章《周恩来的嫡亲表妹王去病》一文.其实王去病不是周恩来的嫡亲表妹,史实如下:其一,周恩来父亲一辈只有嫡亲兄弟四人,没有女性.1996年,周恩来大伯父的孙子、周恩来侄儿周华章同志曾寄给我一份他祖父周嵩尧写给总理办公室何谦秘书的一封专谈周恩来亲属的信.信中明确交待“总理没有胞姑母,也没有胞姐妹”.现在该信内容已收入党建读物和中国青年两出版社联合于1998年2月出版的《周恩来家世》一书.其二,据周恩来嫡亲侄女周秉宜同志写的周恩来的《姑母周桂珍和姑父王子余》一文说:“周桂珍(1873—1913)是周恩来大伯祖父周晋侯的女儿,按大排行,她应是周恩来的二姑母.”“ 1894年,  相似文献   

20.
1949年3月2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意味深长地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转移称之为“进京赶考”。周恩来笑着说,“我们都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