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佘祥林杀妻案"引发我们对"民愤"问题的探究,过分强化民愤的存在对坚持"疑罪从无"原则具有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比"疑罪从无"原则和过去"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的做法,阐述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应坚持"疑罪从无"原则的意义,以及其与处理好"民愤"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证券法的"三公"原则,即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是证券法立法精神的体现。作为指导证券交易和发行活动的基本原则,"三公"原则构成了世界各国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精神和灵魂。本文就政券法的"三公"原则做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环境中的"首次销售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迁 《法学杂志》2006,27(3):117-121
"首次销售原则"是为了澄清"发行权"与"所有权"之间的界限.通过网络传输作品复制件并不涉及有形载体所有权的转移,因此在网络环境中适用"首次销售原则"的物质基础并不存在.是否需要创设所谓的"数字首次销售原则"取决于在线转让作品的商业模式对版权人经济利益的影响,而与传统"首次销售原则"的适用无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认识一直存在"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之间的纷争。本文指出通过对此两大观点并结合已有的法律规定分别进行评述,可以发现其各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处,文中认为综合这两大观点,取长补短,可得出更加合理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5.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学者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然,诚信原则毕竟是西方"泊来品",它是建立在西方诚信伦理思想基础之上的,与中国诚信伦理思想在理论假设前提、价值功能等方面截然不同。因此,本文指出诚实信用原则的研究也要注重"本土化"。  相似文献   

6.
犯罪化原则与我国的"严打"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伟  谢锡美 《法律科学》2003,1(1):38-43
由于"严打"政策本身蕴含着强烈的犯罪化观念及其行动,因此,在"严打"政策法治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与犯罪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的关系.尤其要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原则和刑法最后手段性原则,以免"严打"活动脱离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论"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与相关原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勇平 《河北法学》2007,25(11):119-122
"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不仅是人类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最重要原则之一,同时也是保护和开发其他诸如公海海底资源和人类文化遗产等有限资源的重要原则.它直接引导出"禁止据为己有"原则,并意味着全面非军事化和禁止一切军事活动.为了保证开发的福利在所有国家之间公平分配,应该对所有的使用有限自然资源的国际管理制度的创设活动进行规范,而该创设活动必须以"共同利益"原则和"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为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8.
WTO较原有GATT在争端解决机制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确立了"反向协商一致"原则,这一原则较"正向协商一致"原则有很大的进步,使强制管辖权得以产生,在决策规则方面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切实保证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张爱岩  王伟 《河北法学》2005,23(11):140-144
"无罪推定"作为现代各国的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司法理念中法律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是由"国家本位"、"义务本位"向着"个体本位"、"权利本位"前进的,体现在刑事司法中,其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体公正"为中心的司法公正."无罪推定"原则,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理念,反映了现代司法现念的价值取向."无罪推定"原则,首先确立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地位,为其各项权利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控方承担举证责任"、"反对强迫自证其罪"、"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等规则,是"无罪推定"原则的衍生物,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得以全面实现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对抗制诉讼模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96年1月和2002年8月的两份批复中,把"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和"情节严重"的"单位盗窃"行为定义为盗窃罪的单位犯罪形式.但是实际上这两份文件有悖于我国司法解释的原则,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损害了刑法对一般单位犯罪处罚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
陈融 《河北法学》2007,25(10):132-136
"允诺禁反言"是英美契约法的独特内容,它以受诺人的"信赖损失"为基础而追究允诺人的法律责任.该原则兴起于19世纪末的司法实践,并在20世纪得以确立,美国《契约法重述》对该原则有明确的规定.英美两国契约法对"允诺禁反言"原则的适用不一样,对其法律性质的定位也不一样."允诺禁反言"无疑是对约因法理的重要挑战,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约因".  相似文献   

12.
国发待遇原则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同样要体现国民待遇原则,B股市场现行划分"国境"和"国籍"作为划分V股投资者界限的不合理做法,代之以"投资币种"为标准,实施国民待遇原则,营造一个公平的投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3.
徇私枉法罪中"有罪的人"的解释应当要以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和刑法保护法益的目的等理论原则作指导,其解释结论不仅要符合刑事法两大基本原则的要求,而且要具有合目的性。否则,难以称之为合理、合法的解释。而既有的解释结论要么与刑法保护法益的目的相去甚远,要么与基本原则之间有矛盾和冲突之处,难以让人信服。究其原因在于立法用语的失误。因此,需要立法予以完善,以消除现有的矛盾局面。建议将"有罪的人"修改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  相似文献   

14.
试论罪刑法定原则的"中国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对这一原则,有的学者称之为"中国特色".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这一"中国特色"的合理性问题,文章从罪刑法定原则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入手,论证了罪刑法定原则只能是限制功能和保障价值,指出了罪刑法定的"中国特色"体现的是社会本位和权力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了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冲突,故应予纠正,还罪刑法定原则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司法实践中对"存有利于被告"原则有滥用之势."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在本质上是个证明责任问题,仅适用于证据和事实上存在的疑问,且必须是合理的疑问.  相似文献   

16.
"刑罚世轻世重"的原则在西周时期就有论及,更为后世统治者视为治国经验。本文先是探寻了"刑罚世轻世重"原则的根源及其历史表现,其次从法律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该原则的在当今的表现就是严打政策,并阐明了其危害。  相似文献   

17.
论"亲亲得相首匿"的现代法律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儒家主张亲属相隐,即亲属之间可以相互包庇罪行而不受法律追究,目的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家族秩序。"首匿"即现代意义的隐瞒包庇,本是一种犯罪,但亲亲相隐原则的运用在法律上则承认了亲属之间可以隐藏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在法制史研究中长期被称为"以礼乱法",其名义上标榜"天性","仁孝",实质是维护封建家族制度,是对法制的破坏。但是剖析亲亲得相首匿的渊源和具体内涵,该原则体现的立法人性化和礼治中注重亲情的原则在现代法制中仍存在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程序法定原则"不能成立吗——兼与黄士元博士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涌 《政治与法律》2007,(4):143-148
程序法定原则体现了人权、民主、法治思想,对防止恣意具有双保险的功能.它是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一.对程序法定原则应当恰当定位,既不能将其当作帝王原则,更不能否定其基本原则的地位."非原则说"存在着僵化理解程序法定原则,混淆"基本原则之一"与"唯一基本原则"的区别,以及其他内容和逻辑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不禁止即为允许"这一论断起源于国际常设法院1927年"荷花号"案件的判决,又称"荷花号"原则."荷花号"原则被公认为实在国际法的结构性原则,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争议极大.本文通过考察国际法院实践和学者学说,指出"荷花号"原则并非抽象的绝对原则,而只是对有限范围的特定事项有效,即只适用于主权国家处理其领土管辖范围内的内政和外交事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合作的深化、国际组织的广泛建立和人权保护的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主权国家的自由.随着全球化和各国相互依赖的加深,"荷花号"原则作为国际法原则越来越不足以有效调整国家间关系和约束大国权力的滥用."荷花号"原则的弱化同时也意味着实在国际法学说的衰落.  相似文献   

20.
贪污贿赂犯罪"零口供"的现象日益增多,检察机关在审查该类犯罪"零口供"的案件证据,应当形成一个认识:现代司法理念对定罪的证据要求是案件中所有的证据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同时把握认定涉嫌犯罪的"定罪慎重原则"和审查起诉的"证据确实充分原则";重视对犯罪嫌疑人辩解的审查分析,对证据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的审查,对证据的不一致处的细微审查和全案证据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