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选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必然的选择,这主要是由特定历史条件和国情所制约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必然要在特定历史条件和国情的制约下选择发展模式和运行模式。这种模式反过来又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与否及实现程度。节约型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模式和运行模式。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目标又是手段。在手段意义上,节约型社会作为发展模式和运行模式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手段。建设节约型社会也…  相似文献   

2.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尤其是作为“财富之母,发展之基,万物之源”的土地资源。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开始。  相似文献   

3.
最近,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七个方面的措施。这个《通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我们一定要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大气力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  相似文献   

4.
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如何建设节约型政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重大意义节约型政府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被时代所淘汰;以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和清洁生产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趋势。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要处理好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提…  相似文献   

5.
封新华  许鹏飞 《群众》2008,(10):69-70
党的十七大要求“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机关部门,应该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努力从自身做起,厉行勤俭节约,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相似文献   

6.
刘华军  潘洪林 《前沿》2006,(4):206-208
节约型社会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它不应只局限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它面向的是整个人类社会。传统的价值理性必然形成消费型社会,也终将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候必须构建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循环经济,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及如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加强节约型军队建设,是军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具有时代意义。从资源稀缺性角度探讨建设节约型军队的经济学要义,可以为建设节约型军队提供一个理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官灵芳 《理论月刊》2005,(12):113-115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资源相对量不足和浪费并存的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经济安全都迫切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包括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强宣传和教育及政府自身起带头作用,建设节约政府。二是企业应改变生产方式,树立科学生产观,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地方工科院校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地域性优势以及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性、专业学科的特色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性,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必将大有作为。利用其区域优势,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建立符合节约型社会的专业学科体系专业学科体系是高校发展的框架,地方工科院校直接承担了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重任,学…  相似文献   

11.
论节约型社会八个主要标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海燕 《求索》2005,(1):72-7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是实现共同富裕最终目标的需要,是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需要,要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就要弄清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以此作为标尺,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克服和纠正种种不节约的行为,把节约落到实处。标志之一:节约型社会首先是生产节约型社会,也就是说是节省原材料、能耗与活劳动,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  相似文献   

12.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建设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转变,对于支撑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目标如期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政办发〔2005〕182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徐荣凯省长6月30日在全省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  相似文献   

15.
6月30日,中国高层发出声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提出:"山西将以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吕梁市作为革命老区、资源富区、发展新区,在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中,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同与普遍实践……  相似文献   

1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最近温家宝总理在有关文件上作批示,要求各级机关带头,建设节约型机关。作为机关重要组成部分的机关后勤保障,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点,建设节约型后勤,是当前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造成机关浪费的关键原因,是长期以来机关后勤管理中缺乏有效、规范的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制度的强制约束,忽视了保障服务的法制化建设。比如说用电供应没有按照人员消耗进行核定,缺少制约管束,公务接待、…  相似文献   

17.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 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 支撑工程,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 性。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 部署,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得到 了全面的推动。请看来自水利部办公厅调研组对天津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调 研——  相似文献   

18.
6月30日,中国高层发出声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提出:“山西将以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吕梁市作为革命老区、资源富区、发展新区,在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中,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同与普遍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节约型社会既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但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主观上和客观上的限制和障碍,只有通过改革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等战略措施,才能彻底地改变我国“高投入、高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盈励 《当代广西》2005,(17):12-13
6月30日,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