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式民主"的提出和趋热表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本土化转向,这种转向并不以否认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价值为前提,而是强调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的不可分割性。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价值决定了中国式民主的建构必须注重价值维度;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和现实国情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必须创建符合中国特质的民主制度,并同时致力于民主伦理的建构。价值、制度、伦理是中国式民主建构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2.
何良安 《党政论坛》2003,(12):26-28
文章认为:政治文明的本质是制度文明。从政治文明的内涵来看,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从制度和制度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和功能来看,制度文明是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一种文明形态;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现来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的实现依赖于制度文明的保障;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实践来看,以制度反腐败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文化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建设,而且必须认真进行政治文化的革新。为此,必须清除我国封建政治文化残余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消极影响,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化的有益成果,努力建构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政治上层建筑,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机制和程序,更重要的是一种国家制度,它是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途径,政治解放造成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产阶级必然为社会主义民主所取代;民主价值的实现是与国家制度紧密相联的,资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民主在基本制度、价值理念等方面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真正实现了多数人的统治,改变了民主只是社会少数人进行社会统治的技巧和机制的历史现象,为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以至最终消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做出进一步部署,这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里程碑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中国国情,确保了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的实现,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实现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 ,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和政治发展程度的标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国家的文明水平 ,影响或制约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宏观上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政治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种更高类型的政治文明 ,是对以往政治文明的扬弃和质的飞跃。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 ,我们既要吸收和借鉴体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共性的优秀成果 ,更应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 ,积极稳妥地推进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从而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形态。政治文明以民为本,主权在民,国家活动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公民尊重政治秩序也有自觉性,政治基础稳定和谐。政治文明表现为政治结构法制化和程序化,能够形成发展的促进机制与纠错机制并重以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新中国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为建设政治文明提供了条件,也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制度基础。我国在建设政治文明中出现的失误也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损失。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努力建设政治文明实现社会和谐,要完善法治机制以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秩序建构面临着路径选择的问题。由于民主与政治秩序、国家能力之间的张力,民主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运行存在困境。民主具有"非自足性"特性,即民主作为一种制度不能自我运转,作为一种价值也不能自我实现。它依赖于宪政的保障。宪政为解决政治争端提供了一个制度框架,可以实现权力的有序传承和增强国家能力,从而能有效地规范和保障民主制度的运转和民主价值的实现。通过宪政建设来推进和保障民主才是建构政治秩序,实现政治发展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丰富多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意味着要更好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不断创新的伟大民主实践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味着中国的政治发展绝不走西式民主的邪路,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要有效克服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欺骗性和空洞性,要在资本主义民主止步不前的地方继续向前迈步,不断增加和扩大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优势和特点,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在中国大地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让中国的民主政治成为人类政治文明中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大发展。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密不可分。政治发展实质上就是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 ,中国政治发展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国政治发展就是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现阶段 ,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 ,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政治文明成果 ,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与多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晓渝 《团结》2006,(6):17-2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一个最大的理论创新点是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概括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同时,《意见》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意见》关于两种民主形式的概括是对多党合作制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践方面的重要成果,对于加强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多党竞争的选举民主并非是民主的唯一形式民主的本质是主权在民,即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如何实现主权在民…  相似文献   

12.
庄威 《团结》2003,(5):10-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也地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一、政党意识的核心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对文明发展的新贡献。作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文明的组成部分 ,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是民主政治的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而民主程序的制度建设则是其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建设政治文明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普遍形式,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代议制的具体形式,是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主要制度形态,它的发展和完善是衡量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水平和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最宝贵的体制内政治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的最高级的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政治资源、力量支持和重要保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要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参政党及其党际关系等几个方面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任务,是基于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改革开放所造就的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产生的时代要求,是要实现社会转型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管理方法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前提,邓小平理论是重要的思想武器,切合市场经济内在要求是主要内涵和价值,通过对传统体制的改革而实现制度创新是基本的路径选择,达成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和法治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建构官员问责制,是我国塑造责任政府、推进问贵新政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这一制度建构缘于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委托一代理理论等民主政治思想构成了政府官员问贵制的基本理论基础,同时,建构政府官员问责制还呼应了来自于法治、善治、积极政府、行政伦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公民、公民意识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淑媛 《理论探索》2005,1(5):122-124
公民是民主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国家的心理基础,二者对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不仅要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制度建设,更要以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和公民意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阐述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提出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性现象的揭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党的十六大明示的中国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路向。  相似文献   

20.
胡连生  杨玲 《理论探讨》2003,38(1):9-1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为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应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内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应推行群众参与干部选任的制度;干部接受群众质询和民主评议的制度;干部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年轻化制度;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石.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