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崔晨 《北京观察》2019,(2):58-59
正2018年,市政协多次调研中轴线及老城整体保护情况,目前保护中轴线已达成社会共识,老城保护由于涉及范围更广,情况更复杂,难度也更大。"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进入到2019年,北京市的年龄是3064岁,所以此次讨论的主题是跨越千年的对话。"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深挖首都历史文化底蕴,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联组讨论会上,主持人、市政协副主席牛青山的一句开场白,立刻活跃了会场气氛,委员们围绕中轴线申遗、老城保护、非遗传承、三个文化带建设等话题争先恐后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老城的规划与建设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永久丰碑,是古都金名片的重中之重。保护好北京老城是中央交办给北京市的一项光荣使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01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时指出,要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整体保护,老城不能再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关心下,"老城不拆"这四个字已深入人心,北京老城保护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市委市政府和东西两城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城风貌保护,"老城不拆"已初见成效,中轴线申遗各项工作稳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说,绵延在老城中近八公里的中轴线构成了北京的灵魂和脊梁,那么散布在这中轴线内外的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构成了北京的血肉和风韵,是"京味儿"的源泉,是活色生香、有温度、有情感的北京的体现和保障。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也是人类建筑史以至文明史上的奇迹。保护这条伟大的中轴线,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2018年10月会见来京出席"2018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外方专家时指出: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体,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保护好、传承  相似文献   

4.
吴晨 《北京观察》2022,(2):60-61
建议强化中轴线空间结构序列,展示恢宏的都城建设理念,重塑轴线空间的整体性。恢复重要的中轴线遗产元素,形成重要场所再现,形成新旧和谐交融的"整体性"中轴秩序。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历史名城的典型代表,也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重点。目前,正在进行的中轴线申遗工作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新时代北京中轴线,应充分体现人民性价值,保持特有的风貌与内涵,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北京中轴线     
正《北京中轴线》是一部全面展现北京中轴线风采的画册类书籍,由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合作编著,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中轴线》着重于挖掘和阐释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旨在配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展现北京中轴线空间上的全貌和历史上的变迁,收集了北京中轴线上各时期及各角度的老照片、老地图、影印件等,并组织专业人员创作了反映新  相似文献   

6.
正不仅是北京中轴线遗产本体,包括中轴线周边的环境,都应广泛吸纳公众参与,加强保护监管。公众广泛参与是实现现代化、走向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基于公众感知视角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是体现遗产属于人民、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了解北京中轴线及其保护利用公众感知的意义,在于了解公众的感知和认可度,为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利用决策和施策提供一些基础和参考,有利于推动让品味传统文化、享受美好生活、强化  相似文献   

7.
徐飞 《北京观察》2023,(12):54-57
<正>三条文化带建设、中轴线申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书香之城建设……“今雨书院”系列文化讲座结合市政协协商议题,服务政协履职,助力委员们更好地凝聚共识、议政建言,为共同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京文物〔2023〕1655号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增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组织性和持续性,建立健全北京中轴线志愿者服务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市文物局制定了《北京中轴线志愿者管理规定》。现印发给大家,请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民盟北京市委按照中共北京市委部署对口西城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过程中,针对中轴线及其周边文物保护与利用情况的调研中发现,主要存在使用"不合理"、使用"不开放"、环境"不安全"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奠定坚实的基础,就要参照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坚持文物的"活态化保护"。研究好文物功能,文物修缮与活态化保护相结合。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包含以故宫为代表的宫殿建  相似文献   

10.
走近殷墟     
安阳殷墟的成功申遗,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殷墟一时间成了热门的话题。作为河南人,自2001年申遗工作启动以来,我就时刻关注着殷墟申遗的动向。今年我们又到殷墟实地进行了调查。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文化遗产。通过认真调查,发现围绕殷墟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情况有喜有忧。一、可喜的方面是,殷墟保护措施上,政府和专家给予大力支持,普通公民也参与其中在技术层面上,我们了解到,殷墟地下遗迹在发掘后,绝大部分采用了"原地回埋、地下封存"的方法予以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北京观察》2014,(11):42-45
正九三学社在全国率先建议、倡导并积极推动大运河申遗,在全国产生重大社会反响,获得国家采纳,具有重大意义。运河申遗是载入史册的国家文化大事,也必将记入九三学社的工作历史。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批准,宣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人为之欢欣鼓舞,立即掀起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高潮。目前,各地运河城市轰轰烈烈开展了大  相似文献   

12.
侗族语言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语在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之创新和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之地位两个方面论述其科学和创新价值,认为侗语、侗水语和侗台语在追溯和揭示南方族群文化和历史上有关键意义,侗语则是侗族文化的最核心成分,并且应该成为文化保护、整合申遗工作的核心资源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我读故宫     
2020年12月8日是北京故宫和明北京城建成六百周年,今年2月2日是明北京皇宫和北京城正式启用六百周年.北京正在进行中轴线申遗准备工作.所以,"两个六百年"加"中轴线申遗",给我们一个机遇,就是重读六百年的故宫. 我到故宫有千次之多.这是因为我研究明清史、满学和北京史的一个交汇点是故宫.故宫的文物一千零一次看不完,故宫的故事一千零一夜讲不完.故宫是每个人都应当认真阅读的一本传统文化教科书.  相似文献   

14.
郭耕 《北京观察》2012,(3):42-42
正问题2011年北京市政协组织委员与专家学者对北京中轴线做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并形成了《关于加强北京城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案》。北京"十二五"规划也明确了"重构历史文化魅力走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政报》2009,(12):22-22
<正>津政办发[2009]9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相关工作的通知》(文物保函[2008]990号)精神,为加强我市境内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天津市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  相似文献   

16.
张勃  龚卉 《北京观察》2023,(4):70-73
<正>北京中轴线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旅游打卡胜地,也是一所综合性学校。北京中轴线更是开放的文化遗产,它张开手臂,欢迎每一个到访它热爱它的人。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脉、古都脊梁,凝聚了中国古老都城规划设计的宝贵理念,承载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高超技艺,充满了中国式的情趣和审美,也体现了北京城市乃至中国社会、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凝聚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满足休闲旅游需求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世界文化遗产”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名牌”,其重大价值不可估量。世界各国为此纷纷数典搜踪、推古荐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煞费苦心,亦为“申遗”成功而强冠相庆。自“申遗”以来,至今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所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己达360处,其中亚洲156处;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也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7处(组),分布在17个省、市、区。虽然,作为素有文化之邦之称、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不落人后的浙江,迄今还未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但令人颇感欣慰的是,目前我省南浔、乌镇、西塘三个古镇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已非“纸上谈兵”,正在扎实、有序、稳健地向纵深推进,并且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00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关于南浔、乌镇和西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函件正式行文至国家建设部。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认,将南浔、乌镇和西塘与江苏的三个古镇一起,共同以“江南水乡古镇”之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使我省“申遗”工作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5月12日,北京城细雨霏霏。由全国政协文史委牵头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活动在首都博物馆举行了启动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在启动仪式上讲话并为纪念标揭幕。刘淇指出,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动脉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京杭大运河为首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保护好文化遗产,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既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遗产是优秀文化传统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附着物;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科学、审美价值和艺术观赏性。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大省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建设形成领导重视、法制健全、通力合作、有序推进、良性发展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北京的名城保护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今年,北京市政协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为重点协商议题之一。在刚刚公布的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里,纵贯南北的升级版中轴线与横贯东西的长安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