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妖魔化李嘉诚,到"占中"事件,泛民派已把港人的民生需求转化为政治诉求,其背后是殖民统治留下的结构性负资产。华人世界首富李嘉诚曾经是无数香港年轻人的偶像和人生奋斗的坐标,但似乎一夜之间,李嘉诚由英雄变成了部分香港人眼中的"恶霸"。现在一些香港年轻人把自己  相似文献   

2.
正香港名校圣保罗学院最近更有名了,为啥?香港首富李嘉诚今年主动向圣保罗学院捐款9000万港币,该学院竟然婉拒了。李嘉诚为什么主动向圣保罗学院捐巨款?学校接受社会的捐助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圣保罗学院为什么婉拒李嘉诚的巨额捐款呢?圣保罗学院婉拒李嘉诚巨额捐款的消息一经传开,各种各样的说法随之而来,圣保罗学院一下子更加有名了:李嘉诚捐款被拒一事对圣保罗学院来说,事实上成了该校一个非常成功的广告。透过这一事件的风风雨雨,我们既可以看到李嘉诚热心公益的情怀和  相似文献   

3.
白兰 《求贤》2006,(10):27-27
长江商学院等机构日前组织了一次中国企业家与香港集团的李嘉诚的见面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最近几年的香港十大富豪排名中,李嘉诚都以拥有总计超过200亿港元的资产而名列榜首。他不仅是香港首富,按美国《幸福》杂志的调查统计,他还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华人”,即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在香港知名度很高,也是各国报刊上谈论最多的华人企业家之一。美国最负盛名的《华盛顿邮报》说他是“真正的华人男子汉”,美国《时代周刊》称他为“天之骄子”,香港各大报刊的评论文章中,“风云李”、“李超人”的字样更是举目皆是。但是内地一  相似文献   

5.
冯仑在《伟大是熬出来的》一书中谈到,有一次,他们CEO班30几个同学到香港,此行的安排之一是见李嘉诚。冯仑说,见李嘉诚之前他有几个预想:一是,他们到达后,肯定是先见到李嘉诚的空座椅,而不会一下就见到本人。二是,见面后,他们一拨人会递名片给对方,而对方不会派名片。三是,吃饭时肯定有主桌,这么多人不可能都和李嘉诚坐在一张桌子上。四是,李嘉诚不会等饭吃完,就推说忙而先行离开。结果却如冯仑的记叙:"首先,电梯刚一开,70多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6):45-45
《福布斯》最新公布的富豪榜排名显示,李嘉诚蝉联香港首富,身家增加三成,达213亿美元。2009年,81岁的李嘉诚刚刚被《福布斯》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富豪”,并且在前20位中居第8位。  相似文献   

7.
海南大特区     
海南,中国唯一的特区省 即使八十年代初,四面环海比世界上许多城市乃至国家都大的海南岛仍与外界隔绝,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还未开发的美丽富饶的经济处女地。岛上缺电缺水,起码有1/10的海南人还在缺吃少穿。 1987年,海南岛的命运正在北京酝酿之中。主持沿海和特区工作的国务委员谷牧会见了香港大亨李嘉诚,会谈的主要议题是海南岛。 李嘉诚建议把海南开发成自由岛,只要中央政府对海南实行特殊政策,按香港模式办事,那他将支持海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去香港,和李嘉诚吃了一顿饭,感触非常大。我们坐上电梯,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嘉诚已经在门口等我们,然后给我们发名片。发名片后,我们一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是一个号,是我们照相时将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我当时不理解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用心良苦,为了大家都舒服。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  相似文献   

9.
明德与格物     
2006年,在接受了李嘉诚10亿港元的捐款之后,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决定,把港大医学院改名为李嘉诚医学院。医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887年的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就是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这个决定遭到了很多医学院毕业生的反对。他们拿出港大的校训“明德格物”来质问校方,一个勉励学生进德修业的学校,这样做,难道不是在告诉学生们:钱才是成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612岁做学徒,不到15岁便辍学,后做推销员,17岁升为业务部经理,22岁正式创业,建立"长江塑胶厂",30岁即成为千万富翁。九龙仓之战,入主和黄、收购港灯,长江实业上市,海外投资电讯业,百佳超市……李嘉诚一步一步走来,成为让世人瞩目的商圣。作者持续跟踪采访大陆、台湾和香港三百多位政经名人,磨砺十年,撰写出此堪称资料最翔实、最权威的李嘉诚传记版本。作者引用李嘉诚的谈话演讲及其身边  相似文献   

11.
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来临后,香港经济也走入一个严峻的寒冬,大部分投资者的腰包都缩水过半,就连华人首富李嘉诚控股的公司股票,市值也大幅缩水上千亿港元。  相似文献   

12.
1月7日,腊八节的前一天,107岁的邵逸夫与世长辞。香港人喜欢“8”这个数字,故有人说,邵逸夫一生豪富,离李嘉诚那种“发”却终究差了一步。邵逸夫其实不叫邵逸夫。逸夫是字,他本名叫做仁楞。  相似文献   

13.
李愚 《当代党员》2008,(4):73-73
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访问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室拜访李嘉诚的经历—— 李嘉诚是和儿子一起接见他的,他儿子可能是说话习惯的原因,说着说着就讲起了粤语,会谈过程中李嘉诚好几次要求儿子顾及内地朋友可能不太听得懂粤语的实际情况,改讲普通话。会谈结束后,李嘉诚还特意从办公室里出来,送他到电梯口。最让人惊叹的是,李嘉诚不是送到即走,而是毕恭毕敬地鞠躬,直到电梯门合上。  相似文献   

14.
杨梅 《支部生活》2006,(1):26-27
昆明风弛广告公司曾连续10年进入“中国50家最大广告公司排行榜”,企业的经济效益进入了全国50强,其名气和影响在省外、国外与日俱增。2000年,公司与香港李嘉诚和记黄浦联营机构TOM.COM合资成立了昆明风弛  相似文献   

15.
他与香港的李嘉诚、马来西亚的陈必新齐名,被称为世界华人最著名的三大巨富;他曾买100平方公里美国的土地赠送给家乡;他让邓小平发出感慨,如多来两三个王永庆,两岸事情就好办多了……  相似文献   

16.
香港知名企业家李嘉诚当年创建长江塑料厂时,运用了从意大利学回来的塑料花生产技术。一时间生意火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订单的情况,结果许多客商要求退货,银行追债,客户追款,塑料厂顿时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17.
刘姝君  康淼 《党建文汇》2014,(10):13-13
两个月前,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在新界大埔区推出的“岚山一期”最新开盘,该盘推出了置业者在香港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房子。在首批开盘的260个单位中有43个单位是微型公寓式单位,面积只有十多平方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单人厨房,浴室装有浴缸,甚至有个小阳台。  相似文献   

18.
李嘉诚:让儿子当球童靠白手打拼起家的李嘉诚很早就开始关注对孩子的培养,据说,在儿子李泽钜、李泽锴还只有八九岁时,李嘉诚就专设小椅子,让两个儿子列席公司董事会。次子李泽锴的零用钱,都是  相似文献   

19.
<正>《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9日刊登吴亚明的文章说,在香港,围绕修例发生的示威游行和暴力冲突中,有不少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受反中乱港分子蛊惑煽动而走上街头,以为自己站在正义一边;也有人是意气用事,借机发泄平素累积的怨气。香港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这些问题是不能用暴力和违法来解决的。香港  相似文献   

20.
钟欣 《唯实》2014,(10)
正在香港举行的第25届香港书展上,电子阅读展示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随着互联网及移动通信设备日益普及,不少出版商忧虑年轻人会因此陷入"浅阅读"怪圈,也有出版商认为应把握机会加速转型,抢占电子书市场先机。互联网时代的电子阅读2014年6月,香港青年协会访问了522名年龄介乎10~24岁的本地人。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都有运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的经验,其中75%通过智能手机阅读,其次为台式电脑和平板电脑。近半数人表示,进行电子阅读的原因是"方便携带"。调查还指出,受访者每人每天平均花86分钟进行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