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赞美春天     
同事给我讲过一个邻居之间的故事:那两家邻居共用一个煤气表,每月收煤气费时两家都怀疑自己吃亏,看着一家煮排骨另一家就去买猪头,这样蒸来煮去还是觉得难以平衡。后来出于报复发展到有一家竟用煤气煮起了石头。  相似文献   

2.
号不惊民     
日前.笔者遇到一位前来办理退休手续的老同志,闲谈中,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许多干部常和老百姓挤在一个炕上睡觉.一袋旱烟你抽来我抽去,亲热得很。遇到问题,我们的干部哪个不是经常去敲敲群众的门?如今,干部敲群众门的次数减少了,有的甚至不敲了,干群关系也不如从前了。  相似文献   

3.
猴票的故事 猴票发行于1980年,面值8分,发行量500万张左右。清楚地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有一天邻居来找我,要卖我点邮票。邻居从黄挎包里掏出一沓邮票来,说:“都给你,共是10版。”我吓了一跳,这一版邮票80张,每张8分,10版就是64元。我当时每月工资才23元钱啊。如果全部买下来的话.是我三个月工资的总和!那我在这三个月里拿什么来吃饭?我于是婉转而坚决地回绝了邻居。  相似文献   

4.
日前,笔者遇到一位前来办理退休手续的老同志,闲谈中,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许多干部常和老百姓挤在一个炕上睡觉,一袋旱烟你抽来我抽去,亲热得很。遇到问题,我们的干部哪个不是经常去敲敲群众的门﹖如今,干部敲群众门的次数减少了,有的甚至不敲了,干群关系也不如从前了。老同志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少数干部的群众观念日益淡薄,谁敲谁的门颠倒了。眼下是下级敲上级的门多,群众敲领导的门多,把领导处处要依靠群众倒置为群众处处要依靠领导了。能不能或敢不敢去敲群众的门,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并不是简单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左右为难     
我正在办公室赶材料,有两个中年妇女进来找赵局长。这段时间,市里正开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活动,我忙热情问她们有什么事儿。年龄大点的妇女说:“我们是赵局长的老乡,找他有点私事儿。”我忙领她们去了三楼赵局长的办公室。我敲开门,  相似文献   

6.
正初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我起来上厕所,母亲已经在厨房,白米粥在电饭锅里尽情地翻腾舞蹈。母亲轻轻开门关门,轻轻地下楼了,我回房间又睡去了。母亲和我一起住。母亲在团部有一个院子,两间平房,母亲迈着轻盈的步子不紧不慢地去平房。院外拐角的鸡舍里,有几只老母鸡,母亲拨开了鸡舍的门板。随后从粮袋里,用葫芦瓢舀了满满一  相似文献   

7.
<正>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出门旅游,晚上入住酒店时,恰逢一队警察在敲隔壁房间的门,出于好奇我在一旁观看,走廊上也有不少人在围观。开门的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面对五名警察她却毫不慌张。领头的警察对她说:"知道找你什么事吧?"小姑娘点点头,警察继续说:"那进去尿检。"小姑娘突然说道:"我真的没有问题!"另一名干警提高了音量:"没问题最好!"然后女警带着小姑娘进了房间里的卫生间,两名男警则进入房间检查,整个过程都开着房间门进行。  相似文献   

8.
左右为难     
正我正在办公室赶材料,有两个中年妇女进来找赵局长。这段时间,市里正开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活动,我忙热情问她们有什么事儿。年龄大点的妇女说:"我们是赵局长的老乡,找他有点私事儿。"我忙领她们去了三楼赵局长的办公室。我敲开门,满脸笑容地对赵局长说:"赵局,您的老乡来看您了。"赵局一脸茫然,对那两个妇女说:"我好像不认识二位。"那两个妇女进了办公室,笑着说:"我们是来替四海酒楼要账的,不说是您的老乡,会找到您吗?"我一听头都大了,看到赵局长在瞪  相似文献   

9.
党员行动     
我是党员,我先上 辽阳,一位姓朱的动迁户想为自己的违建房要求拆迁补偿,他在房子里放上液化气罐和汽油,要以死威胁拆迁人员让步。现场气氛十分紧张。这时候,动迁办的工作人员刘立波说:“我是党员,我先上。”刘立波上前敲开门,刚跨进门槛,就被房主一把拽进屋里。朱某拉上门闩,说:“今天你给我的房子补偿,我就放了你,不然,我就点燃液化气,咱们同归于尽。”刘立波没有被吓住:“一切都得按政策执行,谁也没有权力突破政策底线。不过,考虑到你们夫妻是残疾人,可以按政策照顾的。所以,你们的事可以再商量。”朱某听了刘立波的劝说,放下了手里的打火机。  相似文献   

10.
年画     
我小的时候还兴贴木版印刷的年画,买年画要到很远的集上去。说很远,主要是没交通工具,所以起得很早,上路时天还黑黑的。打开自家的门,就听狗叫从不同的门洞子里传出来,然后就是开门的声音。去赶集是头天约好了的,那时家家户户也没闹钟,反正只要有一个人走上街来,就会有狗叫,狗一叫也等于给那还在熟睡的人叫醒了。去的路上,有妇女,也有孩子,人们说着话,渐渐就拉开了距离,妇女一伙,边走边叽叽喳喳的,还不时发出爆笑声。  相似文献   

11.
窦豫庆  郭小红 《学习月刊》2010,(22):113-114
农科院社区是武汉市洪山区的一个普通社区.王奶奶是住在该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王奶奶和她的许多邻居一样,每天早上6点起床,6点半出门,手拎菜篮,脚穿运动鞋,去离家几站路的大超市赶早市.步行到超市正好赶上超市开门,买完菜再步行回家,  相似文献   

12.
文人真狷狂     
大学者钱锺书淡泊名利,清高孤傲。文革期间,江青等人为表礼贤下士,大年初二去给钱锺书拜年。敲开门一边说着春节好之类的话,一边正要跨进门,不想钱却堵在门口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  相似文献   

13.
阎女士遇到了烦心事儿:常有人莫名其妙地敲门,开门后楼道里却又空无一人。还有一次,她刚出家门就被扔在门口的香蕉皮滑倒了。阎女士觉得有人在故意捉弄自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与自己有矛盾的叶女士。于是她找对门的叶女士去问个究竟。没有真凭实据,叶女士不承认。她想了个办法收集证据,在自家门上安装摄像头,把它接到电脑上,这样楼道里的情况都能监视了。这摄像头刚装上没多久,叶女士就把阎女士告上法庭,说她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要求立刻拆除摄像头。  相似文献   

14.
1965年4月.江西省召开全省贫下中农代表和省劳模大会,当时南昌县有60多位代表参加,我有幸被派去做大会工作人员。就在这时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邵式平省长患病不起。组织上劝他去上海、北京看病,他执意不去,并说:“我作为省长有病到北京、上海去看,江西全省患病的人都能去吗?那两个大城市容纳不下。”结果噩耗传来,邵式平同志4月24日在家中病逝。  相似文献   

15.
任海军 《求贤》2010,(11):56-56
刚到德国柏林.我在火车站附近一个小区租了房子。到德国后第一天,我正在搬行李,在楼梯口遇到一位邻居.他二话不说便帮我提。看他累得满头是汗,我连忙给他倒水,递毛巾。休息聊天时,他的博古通今令我震惊,以为是位学者。  相似文献   

16.
毛毛 《求贤》2008,(2):48-48
在女儿刚升高三的时候.我们一家去了美国。短短三个多月,我就开始领教什么是创造性教育。这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来得真切!  相似文献   

17.
号不惊民     
日前,笔者遇到一位前来办理退休手续的老同志,闲谈中,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许多干部常和老百姓挤在一个炕上睡觉,一袋旱烟你抽来我抽去,亲热得很。遇到问题,我们的干部哪个不是经常去敲敲群众的门?如今。干部敲群众门的次数减少了,有的甚至不敲了,干群关系也不如从前了。  相似文献   

18.
香“芹”     
2006年4月21日下午5点多,一开门,身患脑血栓多年的81岁的冯大娘,手脚比平日哆嗦得更加厉害:地上早已流满下水道倒排出的污水,房间里飘满刺鼻的气味,令人作呕。“小王,小王,我家下水道又堵了!”孤身一人的冯大娘急速地敲着邻居的门求助的时候,喊声里已经有了几丝哭音。“大娘你别急,我给你打电话找张玉芹。”小王见冯大娘急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安慰她说。也怪了,听小王这么一说,冯大娘竟然暂时安静了下来,眼神里多了一些期待。人们不由得要问,这张玉芹到底是何方神仙,怎么能有定心丸的功效呢?说起来,这张玉芹怎么都算不上是一方神仙,她只是本溪…  相似文献   

19.
日前,遇到一位老同志,闲谈中,这位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的干部常常和老百姓挤在一个炕上睡觉,一袋旱烟你抽来我抽去,亲热得很。遇到问题,谁不是经常去敲敲群众的门?如今,干部的群众观念大不如从前了。 能不能或敢不敢去敲老百姓的门,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高高在上,处处以领导者自居,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动辄就对群众发脾气、摆架子,老百姓十分反感。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作风。对领导干部而言,能够自觉地、经常地、主动地敲敲老百姓的门,…  相似文献   

20.
我们小区是新建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谁都不认识谁。去年6月,党总支书记把我找去:"咱南湖东园社区有20多名党员,把关系搁这儿就全飞了,咱成立个第四支部,你先负责把大伙儿拢在一块儿。"我这个人有这么个脾气:要干就非干好不可。我找来花名册一看,这些党员的身份五花八门:退休返聘的、个体老板、外企上班的,还有的不常在这儿住……要想凑一块儿还真不容易。哼,我不怕,我就不信找不来。头一天,我抱着电话溜溜儿打了半天,连窝儿都没动,您猜怎么着?23个党员,有20个让我吃了闭门羹——电话干响没人接。这咋办呢?我上家找去!正是暑天,热得烤人,气儿都喘不匀乎,晚上我噔噔爬楼梯,一家一家敲门。人家不给开门,我就自我介绍。进人家屋不方便,我就站门外头跟人家交谈。有的家连续去了好几趟,最多的一家我跑了十几趟,还是连个人影儿都没瞄着。邻居告诉我:"他肯定在这儿住,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