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需要弘扬和谐哲学,同时清除斗争哲学的影响。弘扬和谐哲学不是否认矛盾,无视矛盾,而是要正确认识矛盾,正确对待和处理矛盾,以促进社会和谐。其原则有:重在和解;重在以人为本;重在实事求事;重在内心修养;重在建设。总之,和而不同正是和谐哲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的和谐价值问题,一直没有人进行研究,但这一概念又常常被刑事诉讼法学者所使用。和谐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应当对和谐的内涵、刑事诉讼中和谐价值的概念进行梳理。如果以刑事诉讼中的和谐价值检视刑事诉讼之重大理论问题就会得出以下结论:刑事和解的最主要的价值理念就是和谐价值,在整个刑事诉讼价值体系中应当明确树立和谐价值理论,并依据和谐价值理论凸显伦理道德的要求,从而使刑事诉讼的过程和结果更和谐,实现其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但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刑事和解在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要使该项制度在刑事诉讼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在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启动条件、和解主体、和解内容、对被害人的赔偿、刑事和解的确认及效力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诉讼法》作了第二次修正,此次修正将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四种特别程序之一加以规定,并明确了公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和效力,使刑事诉讼规则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近年来研究"刑事和解制度"的文章层出不穷,但刑事二审程序中的和解却未得到司法实务界的重视,理论界对之研究也付之阙如。然而刑事二审和解已经逐渐影响到原有的司法生态,其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亟待人民法院予以总结。基于此,笔者尝试对构建刑事二审程序中的和解制度进行探讨,希望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二审程序,提升司法公信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但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刑事和解在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要使该项制度在刑事诉讼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在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启动条件、和解主体、和解内容、对被害人的赔偿、刑事和解的确认及效力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中国刑事司法现代化进程中,刑事和解只能作为传统刑事纠纷原有处理模式的有益且有限之补充,而不能成为主要方式.后现代思潮所带来的多元化视角虽然有其积极的价值,但如果以后现代视角解读我国的刑事和解,会超越我国刑事诉讼尚处于现代化过程的历史阶段,违背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现阶段应当以体现现代法治精神的刑事诉讼理念构建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刑事和解制度亦不例外.刑事诉讼中的刑事和解程序不应挑战传统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它应当是一种司法程序,而非私力救济,需要避免非程序化运作.刑事和解应坚持刑事诉讼现代化的基本方向.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刑事和解原则,应当是与现代刑事诉讼保障权利理念相一致的原则,而不能是一个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原则.刑事和解作为刑事诉讼法的公理性原则,应当贯穿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始终.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模式的转变与交叉询问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 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已由超职权主义的模式 ,转变为以职权主义为主 ,兼采当事人主义的“混合式”诉讼模式。诉讼模式的转变对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确立交叉询问制度提出了必然要求。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中的询问证人的方式与我国已经确立的“混合式”的刑事诉讼模式是不协调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为询问证人方式奠定了基础 ,但该询问方式仍存在缺陷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交叉询问制度是必要的 ,从交叉询问的顺序、范围及应遵循的规则三个方面来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变化李波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即将实施,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与以前相比将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刑事侦查工作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措施、对证据制度、对侦查羁押期限的修改,都将直接使刑事侦查工作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试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是和谐哲学。和谐哲学是与斗争哲学相比较而存在的:斗争哲学是革命党的哲学,是质变的哲学、革命的哲学;和谐哲学是执政党的哲学,是量变的哲学、建设的哲学。要自觉地实现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变。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哲学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今天需要的和谐哲学。  相似文献   

10.
从刑事争端解决的历史传统、演进过程等角度,探究刑事和解的社会支撑力量及其产生动因,并肯定了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刑事特别程序将对我国未来的刑事诉讼程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从本质上看,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关于和谐价值的探讨已经如汗牛充栋,但就刑事诉讼中的和谐价值问题却一直没有人进行研究,而这一价值又常常被刑事诉讼法学者所使用。和谐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不仅应用世界的眼光解决中国的问题,更应从中国的问题出发,用中国的眼光来解决世界的问题。刑事和解的最主要的价值理念就是和谐价值,在整个刑事诉讼价值体系中应当明确树立和谐价值理论,并依据和谐价值理论凸显伦理道德的要求,从而使刑事诉讼的过程和结果更和谐,实现其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已提上日程。其再修改,必须在和谐理念指导下进行。立案程序的改革,也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立案程序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启动程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立案程序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新《刑事诉讼法》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到日前为止已两年。在这两年中,有些新法条的适用已起到良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法条在实践中却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如刑事和解制度。在此,从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入手,结合刑事和解制度现状,提出了明确损害赔偿损失的限定幅度、刑事和解程序的适用阶段,以及扩展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等相关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刑事和解制度被正式纳入其中,这一制度来源于司法实践,是我国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探索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公诉案件办理机制。为推动新刑事诉讼法的良好实施,笔者对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相关问题作些浅显分析,以期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不足,超期羁押现象一度成为讨论的焦点,一波未平之时,羁押人员非正常死亡等现象如今又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鉴于此,以保释制度的起源为开端,通过我国香港刑事诉讼度中保释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证据开示是来源于英美法系的概念,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案件的诉讼程序变得高效、快捷具有重要的意义。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又称刑事证据交换,是指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双方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依法相互展示与案件有关联的证据的活动。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庭审方式由审问式向对抗式的转变,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所面临的一个瓶颈,妨碍着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所追求的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的实现。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中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一种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刑事和解制度成为当前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的热点话题。刑事和解的价值在于:有利于更好地维护被害人的利益;有利于矫正犯罪,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妥善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刑事和解的理论及实践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本专题着重从司法实践层面,就刑事和解在检察阶段、轻伤害案、未成年人犯罪、亲属间重伤害案等问题的适用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价值是诉讼意义上的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刑事诉讼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为工具价值 ,即正确处理刑事案件 ,解决社会冲突 ;二是目的价值 ,即刑事诉讼的秩序属性对社会产生的目的引导效应。刑事诉讼法与刑法共同服务于刑事诉讼这一冲突处理机制 ,刑事诉讼法并不以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为宗旨。刑事诉讼价值目标与刑事诉讼价值是相关范畴 ,一般包括正义、效率、安全、自由等四项内容。  相似文献   

20.
犯罪嫌疑论是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原则周其华我国刑事诉讼法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将案犯在交付审判前都改称为“犯罪嫌疑人”,不再称为“被告人”。同时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即在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前不得称为“罪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