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群体性劳动争议具有争议主体人数多、矛盾尖锐、处理困难和社会影响大等特征。针对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法院可选择适用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两种程序。但是,共同诉讼适用范围有局限,代表人诉讼由于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很少适用。为解决当前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诉讼机制的适用困境,建议一方面改进和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另一方面引入团体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发生劳动争议案件有各方面原因,目前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存在处理能力相对不足,处理周期较长等现状,改革和完善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要充分发挥仲裁的作用,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推进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劳动争议诉讼制度;充分发挥工会作用,落实三方机制,有效化解劳动纠纷。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劳动者群体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冲突,具有群体性、无预期性、程式失序、争议内容混杂等特点。对于这些冲突和纠纷,不能简单等同于群体性事件,当然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集体劳动争议,可概括称之为"群体劳动争议"。群体劳动争议本质上属于经济纠纷,而非具有政治目的或者社会目的的群体性事件,不能以维稳思维和手段予以应对,而应通过法律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王毅 《工会论坛》2009,15(4):29-30
当前,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协调和处理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制度,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宗旨,建立健全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合同制度,切实做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推进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 ,案件诉讼主体及类型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如何合法、公正、及时地处理劳动争议已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市场经济同处于转型期的劳动关系,正处于巨大的制度变迁时代。当前我国现有劳动法律体系的形成,为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配套的法规依据。劳动争议既是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一种对抗性矛盾,也是一种非对抗性矛盾。劳动争议的矛盾固然可以转化,然而,当事人任何一方的不当行为,往往促使矛盾激烈化。因此,把当事人之间的协商机制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基础性程序,坚持协商原则,加强工会的自身建设,发挥企业在预防、协商处理劳动争议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司法实践着手 ,对司法实践中劳动争议案件法官不许反诉 ,以及劳动仲裁中没有反申诉的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 ,反诉是民事案件当事人的基本权利 ,应该依法设置和完善。只有劳动争议案件的反诉 (反申诉 )制度得到完善 ,劳动者的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8.
吴亚平 《理论前沿》2009,(18):39-4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一年多来成果显著,同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仅就劳动争议协商的途径,工会在劳动争议协商中的作用,调解组织的多元化和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身份以及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劳动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程序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机制之一。但我国过去的劳动争议处理剁度存在不少缺陷,新颁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则基本立足于我国实际,在一些制度设计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为:立法价值取向更加务实;劳动争议调解主体多元化;争议处理时限缩短,提高了争议处理效率;仲裁组织的建拘趋于合理化;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进行了重欠完善;确立了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终局制;确立了私法对劳动争议仲裁的有限监督等,从而使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产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关系越来越复杂,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作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则因为衔接不当产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通过在法院内部建立劳动审判庭、建立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审查制度、探索劳动争议仲裁司法提前介入等方式实现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经过十几年实践,已形成基本框架与思路,但相关立法条件、社会环境及协商制度本身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影响着该制度的有效运行。工会应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症结和解决方法,以进一步发挥工资集体协商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要想开展得富有成效,仅有法律支持还不够,尚须努力破解三大实际难题:一是"不敢谈"的问题;二是寻求协商共同点难的问题;三是协商争议解决难的问题。这些难题,需要相关部门与相关同志在实践中都来作积极的破解性探索。  相似文献   

13.
温岭的工资集体协商有其独特的成长过程与逻辑,它是通过民主恳谈这一利益协调机制来实现的。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推广与完善,企业、村(居、社区)、行业、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已形成了四轮联动,并形成了"行业谈标准、区域谈底线、企业谈增幅"的工资集体协商新模式。总结其经验和做法,可从中把握工资集体协商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工会组织,是联邦工会、省级工会、市级工会三级架构,其特点,是对工人利益的维护不遗余力,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处理劳动争议,并通过集体协商谈判促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中设置约束性惩戒性的行政规范,难以解决集体协商中拒绝或拖延集体协商问题,也不利于集体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及健康发展。完善规范建立在“劳工三权”基础上的集体协商机制,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主体相互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这不仅是劳动者与工会的最佳选择,也应当是政府确立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途径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开展切实的工资集体协商,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工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影响着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发挥有效作用。必须在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中积极推进工会自身改革与建设,以使工会能切实担负起代表职工参与工资共决的时代使命,从而为促进劳动公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对集体协商指导员的要求,可归纳为政治素质、业务技术、协商能力、指导服务能力四个方面。与此相对应,集体协商指导员的培训课程,应设计为政治理论、技术要素、协商谈判和指导服务四个模块。其课程应实行分类化设置;教学形式则应突出实战性;考核评价亦应强调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从立法层次看,属地方性法规,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其颁布实施,健全了我市劳动工资法律制度,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但其中尚有一些问题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其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它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文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根本需要;要突破的难点是培育现代公民,增强公民自主、自觉、自律、自为的时代意识,疏导社会心态,减少社会分歧,促进社会认同;其关键是构建基层群众工作体系,其中加强基层组织和活动场所建设是前提和基础,拓宽基层群众工作思路和途径、形成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是核心和焦点;形成基层群众工作合力、建立社会管理新体制是根本和保障;同时,要改进基层群众工作方法,采取调查研究方法、"一线工作"方法、利益协调方法、协商沟通方法、心理调适方法等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年劳资冲突事件频繁发生,但应对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工会身处协调劳动关系第一线,有必要对劳资群体事件的主要原因、自身应扮演何种角色、该注意哪些问题作些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