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鹏 《党史文汇》2014,(8):53-56
正多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国民党内德高望重蔡公时,1881年5月生于江西九江。青年时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尤其推崇。22岁时在冯镜如的引荐下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他常伴孙中山左右,成为坚定的革命党人,他以《民报》为阵地,从事反对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宣传。1908年,蔡公时同黄兴、潭石屏等在广西钦州发动起义。1911年,他参加辛亥革命,策动江西独立,任江西省政府交通司长。  相似文献   

2.
《先锋队》2001,(2)
1901年 9月 7日清政府与英、法、美等 11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款银 4.5亿两。 1902年 4月 27日蔡元培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 1903年邹容《革命军》出版,该书阐述革命主张,流传极广,逾百万册。 1904年 11月光复会在上海成立。 1905年 8月 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06年冬孙中山、黄兴等在日本制定同盟会《革命方略》,备起义时用。 1907年 7月 13日秋瑾在绍兴起义,事泄被捕, 15日牺牲。 1908年 1月 13日中、英、德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 1909年“上海日报公会”成立。 1910年 11月 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开同…  相似文献   

3.
宫崎寅藏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从而推动亚洲被压迫国家的革命运动的发展,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并肩战斗,无私奉献,长达20余年之久,并始终与孙中山保持了牢不可破的诚挚友谊。他不仅是使孙中山革命事业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胜利的推动者,也是中日友好的典范。一、为中国革命聚集力量宫崎寅藏原名虎藏,别名宫崎滔天.1871年1月23日生于日本熊本县玉名郡荒尾村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由于几个哥哥都是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所以使他在青年时代便酷爱自由民权,关心亚洲各国的革命事业,深感亚洲的兴衰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4.
孙建昌 《理论学刊》2012,(9):101-106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20世纪初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创刊后,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感召和日本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其主要撰稿人朱执信、宋教仁、廖仲恺等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译介欧美各派社会主义学说。他们以中国传统的文言文译介社会主义,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阐释社会主义,以《民报》为载体传播社会主义,丰富了社会主义学说译介的中国化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发起成立的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包括华兴会、兴中会、复兴会和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大会通过了《中国同盟会章程》,确定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为同盟会宗旨;推崇孙中山任总理,黄兴任庶务科总干事.  相似文献   

6.
宋教仁是桃源人,于1882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从小好学,尤喜爱历史、地理。1903年初,宋教仁考入湖北武昌一普通中学,结识了从日本归国的黄兴,接受了正在蓬勃兴起的革命思想,开始走向革命道路。不久,他回到了湖南,与黄兴等人创立了华兴会,筹划武装反清。革命党人经过浴血奋斗,终于将革命推向高潮。1911年,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正在上海的宋教仁非常兴奋,他与黄兴一同赶到武汉。他发挥自己的特长,致力于政权建设,为刚刚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制订了一部《鄂州约法》。这部约法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和责任内阁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张岂之 《学习导报》2011,(20):33-34
题一:举“黄帝旗帜”揭开民族复兴序幕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有深远影Ⅱ向的革命运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杰出的思想家孙中山的名字与辛亥革命联系在一起。孙中山于1894年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宗旨是“振兴中华”,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序幕。1905年,以兴中会为主体,联合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在孙中山领导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发起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8.
人物     
《军队党的生活》2010,(6):62-62
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4岁那年他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  相似文献   

9.
李琦 《党的文献》2011,(4):106-112
仇鳌(1879—1970),字亦山,湖南湘阴人。早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是同盟会创始人之一,曾襄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首倡辛亥革命,担任国民党湖南支部主要负责人。1921年帮助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并任校长。1949年参加争取湖南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委员。仇君好,1939年生,原北京市机械局工程师。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2-32
正"同志"称呼从何而来?它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被圈去,改为"毛泽东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那些一心想推翻满清王朝的同盟会会员们也互称"同志"。孙中山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随后,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  相似文献   

11.
苏兆征,1885年生,广东香山人,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的著名领导人。1903年起在香港外轮上做杂役,并因此接触经常乘船奔走革命的孙中山。在孙中山帮助鼓励下,他于1908年加入了同盟会。长期艰苦的斗争和紧张的工作,苏兆征积劳成疾,于1929年2月25日不幸病逝。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短文说:近代意义上的“革命”一词,是孙中山先生最早倡用的.在这之前,中国只有“造反”、“起义”、“暴动”等词,向来不用“革命”两字.1895年10月,兴中会在广州运送军械,准备起义,却不慎走漏风声,陈皓东等70余人被清军逮捕.不久,孙中山、陈少白、郑弼臣(士良)3人被迫自香港东渡日本.11月初经过神户时,3人登岸后买了一份日本报纸看,见上面登有一则新闻《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孙中山(时年29岁)阅完对陈少白  相似文献   

13.
杨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他与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同系中山翠亨村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革命.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根本转变.大革命时期,曾任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委员,参与了筹备中共三大在广州的召开,是省港大罢工的重要领导者.党的八七会议后,先后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工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军事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14.
姜义军 《世纪桥》2011,(16):47-53
尊崇孙中山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到距家50里外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半年后,进入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民立报》,他由此知道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并为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所深深吸引,所以,  相似文献   

15.
宋教仁是桃源人,于1882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从小好学,尤喜爱历史、地理。1903年初,宋教仁考入湖北武昌一普通中学,结识了从日本归国的黄兴,接受了正在蓬勃兴起的革命思想,开始走向革命道路。不久,他回到了湖南,与黄兴等人创立了华兴会,筹划武装反清。  相似文献   

16.
在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郊外一座长满苍松翠柏的山上,长眠着一位中国革命的先驱者——江浩.1880年11月13日,江浩出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刘家桥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早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十月革命后,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李大钊的帮助和影响下,从一个爱国民主主义革命家逐渐...  相似文献   

17.
罩振,湖南桃源人,早年东渡日本求学时加入同盟会,是孙中山先生的战友。孙病逝后,他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代理中央宣传部长,后改任立法院副院长。因他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径极为愤慨,因此长期受歧视和迫害。他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曾与毛泽东有过两次极不寻常的握手。第一次,是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时,他与毛泽东在黄浦港握手话别,忧心如焚,互道珍别。第二次握手是在毛泽东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老友相逢,情不由己,潸然泪下,由此招来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介绍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火炬已经在中国熊熊燃烧了一个多世纪。在中华民族百年变革的沧桑中,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峥嵘岁月里,《宣言》的光辉始终照亮着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然而,《宣言》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最初为中国人所选择和接受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介绍到传播的曲折过程。第一个为寻求救国真理而阅读《宣言》的中国人据说是孙中山。1895年,孙中山在领导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国外。1896年9月,他由美国抵达英国伦敦。在这里,他除了悉心钻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在帮助中国革命确定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方面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它不仅推动了南方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同时在北方推动了冯玉祥加入国共统一战线,使国民军走上了援助北伐战争的道路。冯玉祥原是北洋军中的一位将领,但具有一定的爱国民主精神。辛亥革命后,冯玉祥加入了同盟会。此后,他在带军进驻  相似文献   

20.
工人运动的先驱──杨殷今年8月30日,是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四烈士牺牲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的那个傍晚,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内,四烈士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为他们所追求的革命理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烈士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们为中国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永远留存人间,他们与革命同志之间结成的深厚情谊永远为人们传颂。杨殷1892年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翠亨村,与孙中山是同乡。早在1911年,他就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执着追求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