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读书拾到两个事例,相映成趣。 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与他父亲太上皇的故事:刘邦取得天下,大兴土木。一日,未央宫成,群臣庆贺,置酒未央前殿。席间,刘邦几杯酒下肚,得意非凡,起身为太上皇敬酒说:“过去你总数落我老三(刘邦在兄弟中行三)游手好闲,不  相似文献   

2.
王晶晶 《党政论坛》2012,(18):44-45
东晋桓玄称帝时,有一段颇为滑稽的故事:一日,桓玄登上大殿,当在龙位就座时,御座突然塌陷,群臣大惊失色,桓玄也极感惶恐。  相似文献   

3.
笑不出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真是铁铸一般的事实。当我去看张刚导演的新作《多此一女》的时候,才知道他有一个阿满喜剧系列,而且他已导演了13部这样的影片了。这是第13部,虽然是我看的第一部。我又知道关于他的阿满喜剧系列的讨论中,有“喜剧生活化”和“生活喜剧化”的争论。听了听要言不烦的讲述,还蛮有味道。于是想,庄老先生的“以有涯  相似文献   

4.
“不吃‘罚酒’吃‘敬酒’”,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回顾掌握农村经济政策的教训时,谈到了这个切身体验。 吃“罚酒”,指的是头几年省委摆脱不开极左束缚,硬性纠正包产到户,受到农民抵制。吃“敬酒”,说的是省委去年作出放宽农业政策的决定以后形势大变,出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5.
近 日 ,我们沪上几位作家朋友 ,和一位有名望的教授相聚座谈 ,因系初交 ,见面的时候照例要相互交换名片。当我接过这位陈教授递来的一张极为普通的名片一看 ,上面所印头衔有教授、院士、校长、博士等等之外 ,还有一个头衔是 :山东烟台莱山区解甲庄名誉村长。这可是个不常见的头衔。很自然地 ,我们就从这名誉村长 ,开始了轻松愉快的交谈。原来 ,这位陈博士在前往北京大学讲学途中 ,应山东烟台大学的邀请作学术报告。这位在美国留学期间曾获生物化学博土学位的老教授 ,对土壤和农业历史价值观有精深研究。他的演讲生动而又深刻 ,很受欢迎。期…  相似文献   

6.
陈世旭 《党政论坛》2009,(24):56-56
当你不想打的的时候。出租车一辆接着一辆的呼呼地从你身边驶过,当你有急事需要打的的时候,却连个出租车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天来一辆,车上却有客。  相似文献   

7.
优旃(音占),秦之侏儒,以滑稽多智而闻名。有一次,秦始皇与群臣饮宴,天下大雨,军士冒雨守卫,衣服全被淋湿,打着寒颤,而秦始皇却象一点儿也没看见。优旃出于同情,在群臣高呼万岁之时,大呼“警卫们!”外面军士答道;“有!”优旃假意取笑道:“你们虽至高至大,却冒雨站着,我虽矮小,却在这里休息!”秦始皇听后,即传令让军士轮换休息。另有一次,秦始皇与朝臣商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中山策》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中山国君在一次宴集群臣的时候,少给了在座的大夫司马子期一杯羊肉汤,心胸狭隘的司马子期因此而投奔楚国,并怂恿楚王兴兵攻伐中山国。中山国战败,中山君仓惶出逃,逃亡途中众叛亲离,但却有两个手执武器的壮士始终不渝地随卫在他的左右。中山君感到奇怪,两个壮士说:“我们的父亲一次曾因大王赐给一壶饭食而免于饿死,他一再嘱咐我们,今后中山君有事,你们要以死相助。我们就是来报答大王恩情的呀!”  相似文献   

9.
当你满腹牢骚的时候,当你怨天尤人的时候。当你趾高气扬的时候。当你挥霍浪费的时候,当你拜神求仙的时候,当你吹牛撒谎的时候,当你利欲熏心的时候, 当你损公肥私的时候,当你无视法纪的时候.当你一毛不拔的时候,当你升官心切的时候,当你作成作福的时候,当你叫苦连天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22岁准备当王兰庄的村支书前,我父亲百般阻拦。他曾是王兰庄第一任村长,最知道这个芝麻官儿的千愁百难:那时候村里有1400人,人均土地0.5亩,4个生产队垮了3个。大伙日子紧,人心也不稳,挑头担担的人就像站在火山口上。可我想,自己是王兰庄的娃娃,更是个共产党员,一定要为父老乡亲干点事儿。  相似文献   

11.
寻找诗意     
<正>曾经有朋友感慨地对我说,"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面对人生,都是一只脚站着,一只脚跪着。"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十分精妙,入木三分。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的波浪中,人人都有艰难的时候。当初为人父母的你,天天纠结在带好嗷嗷待哺的孩子与做好职场工作、感叹分身无术的时候;当人到中年的你,每天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努力前行,却突然疾病缠身的时候;当久经沙场的你,某一天却突然意识到,自己陷进了职场"天花板"困局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吴思 《各界》2013,(9):80-83
一 《明史》上记载了皇帝和监察官员之间的一个你攻我守的故事。 崇祯元年(1628年),朱由检刚刚当皇帝。当时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朱由检经常召见群臣讨论国事,发出了“文官不爱钱”的号召。“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这是宋朝传下来的一句名言,国民党垮台前也被提起过。据说,如此就可以保证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13.
姚砚库 《民主》2004,(5):43-43
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协七届全委会上,我以唯一全票蝉联政协常委。不意竟给我带来许多烦恼:先是轮番敬酒,喝得一塌糊涂; 继而失眠,夜不能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是完人吗?非也。既非完人,何以得全票?思来想去,都是时下各级领导在各种选举会议上倡导“高票当  相似文献   

14.
简化生活     
我 有一种感受 :当我迷恋读书或沉浸写作的时候 ,我的日常生活就被大大地简化了 ,有时候简化到只剩了三顿饭甚至两顿饭 ,而每顿饭也折扣成了一袋即食面或是面包夹果酱。不过我并不因此而觉得委屈了自己 ,反而有一种充实的满足与快慰。这个时候的我便有了对生活的幸福感。我还有一种感受 :当我远离着读书与写作的时候 ,我的日常生活便孜孜不倦地生发着繁琐。因为信不过毛衣编织机 ,我一针一针地丈量每一个夜晚 ;因为怕冲撞什么人 ,我尽量搜寻得体的话来完成我的表达。结果 ,我还是兢兢业业地耽误了一些事 ,小心翼翼地得罪了一些人 ,我为时光…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战国·窃符救赵》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当信陵君窃符救赵大败秦兵取得胜利以后,赵王非常感谢,封了五座城给他,赵国臣民也向他欢呼,信陵君有些陶醉了。这时,朱亥却严肃地对他指出:有些事情不可忘,有些事情不可不忘。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却。接着便陈述了窃符救赵虽得大胜,但假冒王命,击杀大将晋鄙,有功于赵而获罪于魏,如果再骄矜自负,后果会是很不好的。信陵君听了,立刻责备自已,向赵王谦谢,此后和赵王和睦相处十年,在魏国危急时又返国立功。  相似文献   

16.
秧歌的记忆     
看秧歌在很小的时候仿佛就是一场盛会,如果本村没有自己的秧歌队,相邻的村庄就会送过来.总之陕北正月如果少了秧歌就像整个冬天没有下雪一样的无精打采.看秧歌对于孩子们来说,图的就是热闹,黑灯瞎火地跟着秧歌队挨门挨户地跑一个晚上,这叫转庄,村子比较小的,通常有一个晚上就转完了,如果是大村庄通常要日以继夜地转.  相似文献   

17.
刘诚龙 《各界》2014,(6):3-3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  相似文献   

18.
偶然见到报章上吴晓玲先生及许姬传先生之子许国杭先生谈徐凌霄老人(名仁锡,字云甫,号凌霄汉阁)戏剧的文章,其实凌霄老人不仅是戏剧家、剧评家,也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掌故专家。  相似文献   

19.
九月初秋,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来到十三年前同周恩来总理举杯共饮的北京人民大会堂。这次,邓小平在一个幽雅的小厅为尼克松摆了一桌筵席。圆桌上摆着天下闻名的茅台酒。八十一岁的邓小平举杯向尼克松敬酒:“为我们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在山东聊城,有一位被当地人民称为“把心掏给农民群众”的人。他就是全国商业战线劳模、冠县烟庄供销社主任、共产党员——赵西玲。 6年前的盛夏,一个业不抵债的“空壳社”的担子,搁在50年代就开始办供销社的赵西玲肩上。那时烟庄供销社库存商品90万元,有问题的商品占了90%,企业连年亏损,班子软,职工思想涣散,有些职工甚至是“吃社”,从“社”身上挖肉。供销社不仅是“空壳社”,更可伯的是把“扁担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丢了。赵西玲发现这些问题后,认为只有把“办社为农民”这个“社魂”招回来,烟庄供销社才有希望。 烟庄供销社处在县城大城镇之间,西靠冠县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