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战略模糊政策是美国发展与台湾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它经历了中美敌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冷战结束以来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模糊政策的内容都有变化,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总的趋势美国利用台湾不统不独的现状,最大限度地谋求美国利益。由于对台战略模糊政策的基础正在受到动摇,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台政策在走向战略清晰。但只要美国不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无论美国对台政策是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都将最终归于失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尽管中国方面始终坚持对美交流合作、积极主张互利双赢并采取一系列外交努力,美国疑华、恐华、遏华声浪仍然不断高涨,敌意措施不断出台。美国对华心态由轻视中国向重视甚至恐惧中国转变;由对华战略从容向战略焦躁转变;由利用国际规则改造中国向破坏国际规则打压中国转变。从战略安全、意识形态、经贸关系、台湾问题四大因素,和美国对外干涉主义倾向的发展、大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高、台湾局势的演变与美台关系的变迁四个变量分析中美关系,可以得出结论:中美关系中有变化也有不变。不变的是两国利益的交汇点,变化的是美方心态等自身因素。两国关系的基础虽遭侵蚀,但总体上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两国之间将长期处于一种斗争与合作交织、交错的相持局面。美国部分势力虽然试图重温冷战旧梦,但时代条件、中国国情和中方的应对战略,决定了这种图谋必将失败。面对中美关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做好最坏情况下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关键是要坚定信心,敢于斗争,巧于应对,通过"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3.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1969~1979)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中美两国对苏联战略意图的判断、不尽相同的对苏政策取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两国之间的政策互动,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一、苏联重兵压境(1969~1972年).这促使中国对美政策作出战略性调整,对苏防卫作战成为中国军事战略的重中之重.二、寻求与美合作的战略支点(1973~1976年).中国提出了"一条线"联合抗苏战略构想.但美国继续搞对苏缓和,阻碍了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三、把握战略契机(1977~1979年).苏联强劲的全球扩张势头,使美国的对苏缓和政策严重受挫,从而强化了中美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而加快建交谈判步伐,最终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4.
丑则静 《新视野》2021,(3):120-128
国际格局中美“两极论”者的局限,在于其研究方法是将国际格局作为“因变量”,认为国际格局变化往往是重大国际事件所触发的结果,而非用来解释国家间关系的“自变量”。然而,国际格局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远远大于中美关系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其系统性变革远非中美两极所能概括。纵然在疫情期间,中美战略竞争在美国对抗性、冒险性的对华政策持续影响之下不断深化,但疫情同样凸显大国权力竞争固有逻辑的局限性,更趋均衡的多极力量和不断崛起的非极力量,更趋复杂的国际互动博弈,在赋予中美战略竞争韧性的同时,也为中美关系企稳合作预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5.
特朗普就任之后,中美关系将出现重大调整,其直接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转变了美国的国际战略,根本原因则在于中国的发展壮大必然导致"中、美、俄三角结构"的调整,而特朗普政府做出的调整可能是通过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来实现美国的经济利益。这次调整有可能促使中美关系进一步向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特朗普时代应积极加强中美合作,努力形成中美利益共同体,这样的利益共同体将成为世界稳定和繁荣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美双方的实力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双边关系是不对称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是影响双边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判断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势,主要是看美国对华战略和政策的变化趋向。而美国的对华战略又直接受其全球战略或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及中长期动向是决定中美关系走势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两党竞选人多围绕美国经济、美国的中东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尽管中美关系和中国话题不是主要着眼点,但中国话题已经进入其中。回顾历史,中美关系向来没有一帆风顺过,问题和干扰始终存在,但基本趋势却一直保持着基本稳定。未来,中美关系总体趋势仍可望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8.
布什连任美国总统,表明布什将继续推行其上一任期确立的全球战略和外交安全政策,但又会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适当调整。布什在新的任期内将继续寻求与中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把中国定位为非敌非友国家,同时仍将中国视作“潜在的挑战对手”。因此,该任布什政府对华政策基本走向,应当是与上一任期既有延续又有调整,总体上延续,局部调整,战略上延续,策略上调整;“接触加防范”,“合作加遏制”以试图把中国纳入美国所期望的国际体系的对华政策不会发生根本转变。尽管中美关系中还存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不利因素,但美国两党在对华关系上已初步达成共识,中美关系已呈相对稳定与成熟趋势,新世纪之初的中美关系在回归稳定轨道的基础上将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韦民 《学习月刊》2011,(17):41-42
南海争端已然延宕了30多年,正逐步演化为东亚的外交角逐场与中美关系新的碰触点。它不是中国与当事方之间的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中国外交战略的大问题。美国因素是这个问题日趋复杂化、危险化之根源所在,也是中国解决南海争端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变数。一、干预南海争端是美国制衡中国的战略筹码  相似文献   

10.
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如此频繁出现戏剧性变化,其主要原因不是某个政治家情绪变化无常,而是源于美国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贯国际战略.不管美国总统个人是否真诚希望保持对华友好关系,美国垄断资本从全球霸权战略出发必然施加压力,迫使中美关系改善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恶化趋势.深刻认识美国实施"缓和"战略的理论渊源,就能发现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多变背后隐藏的规律,中国就能知己知彼、处之泰然并从容应对.奥巴马启动对台军售计划后中国宣布将对美国有关企业进行制裁是完全必要的,中国不必担心对美国有关财团进行经济制裁会得罪美国并促使其恼羞成怒.美国垄断财团注重实际经济利益而从不感情用事,他们不一定惧怕中国的道义谴责和外交抗议,但肯定会认真计算丧失中国巨大市场的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11.
斯夫 《党员文摘》2006,(3):8-10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交接之际,中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中美关系不但毫无松动,且又雪上加霜。美国侵越战争继续扩大,美机、美舰仍不时侵入我国领空、领海。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一个访问中国大陆、曾经经历中美关系“震撼世界的一星期”的美国高层人士.过去40多年中.基辛格出访中国50余次.有着“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之称。他关于中国的论述有很多.但他的新作《论中国》,首次尝试以专著形式系统阐述他关于中国的见解.重点分析和梳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战略.试图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黄雨果 《学习月刊》2012,(23):36-37
今年的11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月份.当今世界最引人瞩目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都在这个月完成了领导人的选举或换届.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四年的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发展以及中美关系奠定了基调。站在中国的立场遥望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大选.成功连任的奥巴马赢得轻松.但未必能在未来四年感到轻松。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对外保持超级大国影响力的压力以及中美关系问题都是大选后立即摆在奥巴马面前的现实。未来四年.奥巴马兴许不太好熬。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增长,中美关系呈现出全方位的发展势头,但其中的政治因素往往具有消极性.这主要由于美国仍然死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密切的经贸关系政治化的结果.美国对华政策问题似乎表现为其国内政治竞争的需要,然而根本实质则是面对迅速发展壮大的中国唯恐失去世界霸主地位,希望通过政治等手段打乱中国的发展进程.为化解来自美国的政治挑战,中国必须加强对话与沟通,促进双方互利合作,但最终解决途径在于自我发展与完善.可以认为,中美围绕政治议题的摩擦和冲突必将继续下去,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双方此消彼长的力量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关系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鲜明,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关系互动更加密切。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国际社会仍面临各种威胁与挑战。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两国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美关系日益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深刻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波折和起伏,但总…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历史状况是有合作有冲突,有结盟有对抗。美国以援华抗日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盟友;以扶蒋反共告终,又与中国人民对立。这是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不幸结局,但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威慑与战略文化:1949—1958年的中美对抗》长期以来,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1949年以来中美关系的研究著作,但从新角度论述这段历史的著作却不多。1992年由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裔学者张曙光所著《威慑与战略文化》一书,由于从文化背景与外交政策相...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非常规油气领域确立的先发优势巩固了自身的霸权地位.国内油气产量的大幅增长不仅提高了美国能源独立前景,增强了经济竞争力,而且还使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回旋余地得以拓展.对中美关系而言,北美油气革命的重要性早已超越了能源.随着能源对外依存度的攀升,中国正越来越依赖于美国巩固地区安全,并且维持公海能源航道的畅通,这将会使中国陷入战略被动地位.不过,美国能源开发技术的突破也为中国开发本国极为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带来了机遇,该领域也有望成为两国能源企业合作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张政文 《唯实》2014,(2):87-90
<正>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奥巴马政府积极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大力度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与此同时,中国方面则积极推动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笔者以为,只有把握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积极加以应对,才能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20.
薛磊 《党史文苑》2005,1(7):17-19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历史状况是有合作有冲突,有结盟有对抗.美国以援华抗日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盟友;以扶蒋反共告终,又与中国人民对立.这是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不幸结局,但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