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夜,河南开封一男子发现有小偷撬开窗户入室,报警之后挥刀相向,导致撬窗者重伤。2008年12月,这名男子被法院一审判刑3年,并赔偿损失费5万余元。该男子及其家人不服判决,目前已经上诉。面对小偷入室,究竟该如何防卫?如果有朝一日,小偷爬上你家窗户,你该怎么办?现行正当防卫规定是不是需要修改……  相似文献   

2.
如果在广州搞一次民意测验:你是否赞成严惩偷自行车贼?我想,99.9%的人都会举手甚至连脚都举起来赞成的。之所以不说有百分之百,是因为要剔除零点几的那一小撮快乐的小偷。之所以用“小偷”做定词,那是相对于杀人抢劫、入屋盗窃的“大偷”而言。自行车被窃,对广州人而言,可以用8个字全部概括:咬牙切  相似文献   

3.
荥阳激辩录     
一方是不肯服气,坐牢不怕的刑辩律师; 一方是有信心要“办成铁案”的市检察院; 庭审上,高潮迭起,笑声不断。 谁更有理?谁更有力?这是滑稽,还是悲凉?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2,(1):60-60
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相似文献   

5.
石破 《南风窗》2008,(5):51-54
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为结束危害青少年的贫困问题而努力,才能根除危害中国社会的"新疆小偷"以及其他"区域"小偷现象。  相似文献   

6.
这个大工程,开工了。但开工之日,已成泥足巨人。这个大工程,停工了。但谁也不知它何时复产,从近万名工人到它的“董事长”,都身陷于一个奇怪的泥潭,彼此张望而难以援手。谁能还原它?谁敢“贱卖”它?谁能拯救它而不被它一起拖入泥潭?如果它还有复活的希望,谁来描述这一蓝图并为之担保?如果它已注定失败,谁为这一失败负责?谁来做最后的收场?十年了,积累了问题而没有答案:十年了,40亿的财富却堆成政府的难卸包袱和工人的穷愁积怨。当年,谁拍的脑袋?当年,谁拍了胸脯?今天,谁拍拍屁股,悄悄离开?这是一枚计划经济的苦果,我们在市场经济时代,却不得不咀嚼其苦涩而荒谬的余味,不得不为它,做着艰苦万分的善后,以及难以启齿的清算。我们祈祷、我们祝愿:不要有这样前苦涩,不要有这样的难堪。我们把希望寄于:中国要有真正具备公共品格的财政,中国要有真正具备民主功能的财政。只有这样,我们的工程,才能真正地“化肥”,而不是绝望地“化灰”,或变为沉沦的水漂。  相似文献   

7.
构建21世纪中国共产党执政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充满时代气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学是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执政学要着力解决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这三大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谁都喜欢别人说自己很有“人情味”,谁都不喜欢与没有“人情味”的人在一起。我闭上眼睛就能数出我的朋友里谁级“人情味”、谁没有”人情味”,谁的“人情味”浓一些,谁的不那么浓……逢年过节,妈妈说“谁谁谁”要来,我便有些坐立不安,因为我知道这意味着我要出来陪从、聊天,甚至陪客人去游山玩水,同他们合影一番……因此我对家里来的客人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有些害怕。是我骄傲瞧不起客人吗?不。说真的,客人来了我能与他们相处得很好,我能根据他(或她)的职业爱好与兴趣特点海阔天空地谈。我能做得一手漂亮的饭菜,让客人心满意足。兴致来了,我还能同客人一起跳几段迪斯科,如果客人会跳的  相似文献   

9.
陶短房 《法制博览》2009,(18):35-35
当大臣没有谁不想升官的——别说大臣,就连什么太监、宫女、嫔妃,那都是时刻琢磨着、记挂着要不惜一切高升一级两级。小官想当大官,小太监想当总管太监,嫔妃想当皇后、皇太后,等等等等。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本来嘛,伺候皇帝那是多辛苦的活儿,没点儿奖勤罚懒的回报,谁乐意千这勾当。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08,(19):27-27
明朝万历年间,江西吉安有一富豪在娶亲办喜事时混进了小偷,但没抓到直接证据,小偷抵赖,最后,县官采用一条妙计将贼人治服,被当地人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1.
对话与对骂     
《南风窗》2016,(22)
正把话摊开一说,就不容易骂起来。这些方式方法,要常用起来,公开了才能公正,公正了才会出于公心。不少人很相信骂人的杀伤力强大,所以,他们都喜欢采用这种办法,在工作与生活中骂人,训斥人,攻击人等。他们认为,这是“先下手为强”,是占据主动,先声夺人,制造舆论氛围,体现了一种豪迈,一种气势。反之,谁不敢高声说话的,谁是用商量口吻讨论的,谁不勇于指责人的,他们统统认为你不够血性、狼性,是一种圆滑,属矫情造作。于是,有些家长在孩子出生时就开始骂孩子,训斥  相似文献   

12.
你有没有亲眼看到过天王明星拍电视专访时的场景?也许没有,不过无论如何,这次吴先生要告诉你那是怎么一回事。 “好啦,好啦。场内的人都静下来!魏哥在哪里?来,到这边来。这一段是要表现你尽管是一位天王巨星,但是作为社会与家庭的一份子,仍然是十分的平易和尽职。穿上这件毛线衣,把香烟灭了,哎——别扔在地毯上……你是哪一位,谁放你进来的?这里可是采访现场。”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8):5-5
在一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历史课上,教授正在向来自各国的同学提问:“要生存还是要灭亡。这句名言出自谁的口中?”  相似文献   

14.
谁都知道,市场经济舞台上,要看企业的戏。可是,很多时候,他们经常受到一种“千刀都剐企业肉”的威胁。谁都喜欢拿企业开刀,谁都想割企业一块肉。不管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觉得头上悬着几把明晃晃的刀。这几把刀随时都有落在他们头上的可能,让他们不伤筋骨也剥皮,或者打落牙齿和血吞。众多企业认为,最让他们心悸的,是三把刀。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内涵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经济社会里 ,要正确认识与深化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就有必要把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区别开来。价值创造指的是商品的新价值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而价值形成则回答的是什么因素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 ,应该分别予以说明。同时 ,随着时代的变迁 ,价值创造和价值形成的内涵也应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汤军 《法制博览》2010,(10):24-25
国人以食为天,可见天上是可以掉馅儿饼的。谁都要吃饭,每天三顿,和谁吃都是吃。早饭和亲人吃,中饭和同事吃,晚饭和朋友吃,这是基本规律。吃,渐渐演变成一种爱好,一个文化,一类文明。日本人生着吃,西方人烤着吃,中国人煮着吃。如此不同的吃结构产生了各自的食具,进而是武器。  相似文献   

17.
王鲁诗 《法制博览》2014,(2):140-141
证人的经济补偿制度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经济补偿"的问题,即钱的问题,那么由谁来出这份钱,由谁交给证人,这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由谁负担或者说承担是最终费用由谁出的问题,由谁支付是费用通过谁的手到达证人的手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住房难——都市之怨; 交通难——都市之怨; 拆迁——难上难——怨中怨! 在现有的土地上要缓和住房之难,免不了要拆旧房,建新楼——需要拆迁; 在旧都市之中解决交通难,不外是扩宽马路,建立体交叉,修高架路,搞隧道、地铁——哪样也离不开拆迁。拆迁!拆迁!谁来干这难上难的差事?谁来承受这怨中怨的折腾? 在广州市东风路一幢不起眼的八层楼,挂着三个招牌:  相似文献   

19.
世间有情众生,无利而不往,遂为所困,茫然不知所求为何也。那只看不见的手《射雕英雄传》中混迹于一伙强人之中、并以"江南七怪"二把手自居的"妙手书生"朱聪也许是小偷中的特例。一般而言,小偷总是孤军奋战,得手时"独自偷欢",失手后"一人做事一人当",将不劳而获的不良生活习惯升级为"一个人的战争"。套用托尔斯泰书写在《安娜·卡  相似文献   

20.
发明大师爱迪生解雇了一位知识基础扎实、干活利索的助手,令朋友大惑不解。爱迪生叹息道:“他没有我要的那种……骑马思维。”朋友更觉莫名其妙。于是,爱迪生讲了这个故事: 古代有一个国王,他觉得自己老了,想让儿子继承王位,但他有两个儿子,让谁来继承好呢?国王决定考考他们,看哪一个更适合。一天,他对两个儿子说:“孩子们,我想给你们两匹马,一匹是黄骠马,这匹马属于老大;另一匹是青骢马,这一匹属于老二。你们驱马到十里外的清泉边饮水,谁的马走得慢,谁就是优胜者。”比赛开始,哥哥慢条斯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