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印度建国后邦级区划变动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其邦级区划的频繁变动中存在两次重组浪潮。第一次重组浪潮以语言问题为依托,印度政府按主要语言将全国邦级区划从29个邦调整为14个邦、6个中央直辖区。第二次重组浪潮发生在印度东北部,是印度政府应对边疆民族问题的举措,这一地区的邦级区划从1个邦、2个中央直辖区调整为6个邦。这两次重组浪潮是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域印度民族矛盾焦点的体现和中央一地方博弈的结果,也是我们考察印度社会政治发展的特殊视角。 相似文献
3.
随着印度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及向海外的扩散,海外印度移民逐渐重视印度教认同的建构。美国的印度移民通过坚持印度教徒的生活方式、参加印度教民族主义背景的组织和建立印度教网络空间实现印度教认同。移民的印度教认同不仅影响了印度的海外印度人政策,也影响了印度国内选举和地方政治势力。 相似文献
4.
印度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婆罗门教时代直到穆斯林统治时期,印度的教派主义和教派冲突本来并不是特别严重,各宗教之间基本上也能够做到相互共存与和平竞争。随着英国占领印度并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得印度的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逐步走向了相互猜疑、忌恨甚至恶意攻击,并出现了最终导致巴基斯坦建国的穆斯林分离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印度穆斯林所特有的宗教认同自始至终起到了一种枢纽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东向”政策在印度区域合作战略中的分量加重,印度区域合作战略重心“东移”态势明显。这一方面源于对外经济合作以及贸易发展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则与中国快速崛起高度相关。在战略重心东移过程中,政治与安全利益诉求相较于经济利益诉求而言重要性不断提高,体现印度与其合作伙伴在制衡中国的目标上高度一致性。另一方面,印度区域合作战略东移仍受国家实力、国内经济政治形势、中关印战略互动以及南亚地区形势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其未来发展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印度的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 )迪潘克·纳亚尔所著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一文 ,将 5 0年分为三个阶段 ,即 1 949年至 1 96 7年为第一阶段 ,1 96 8年至 1 990年为第二阶段 ,1 991年至 1 997年为第三阶段 ,总结性地反映了印度在过去半个世纪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的互动情况 ,同时也对现阶段的政治稳定和经济改革提出了研究意见。其结论是 ,现阶段的特点是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正使经济和政治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使得现在的冲突比任何时候都急需解决 ,而解决这一问题也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7.
印度东北边疆地区位于印度的战略前沿地带和印度与周边国家的接壤地区,作为政治整合研究的对象,该地区有着较为显著的范本价值。关于印度东北边疆地区的研究聚焦于民族等议题,政治议题不足,且既有政治议题大多关注该地区的政治运作、地方治理和行政管理,未认识到国际因素对国家边疆地区政治整合的重要性。印度东北边疆地区多年的政治整合实践历经了“放任”“政策转变”和“开放”三个整合历程,展现出明显的变迁痕迹,与印度国情、国际环境因素等变化密切相关。本文以政治整合理论为基础,辅之以认同理论和治理理论,对印度独立后在该地区采取的政治整合历程加以审视,认为印度东北地区政治整合对该国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也应注意到印度东北地区政治整合对其周边国家安全所构成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8.
吉卜林、福斯特和奈保尔是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三位重要作家,其创作与印度关系紧密。他们的印度书写不同程度地带有东方主义的思想痕迹,其作品均体现了文化身份认同之思考。探讨三位英语作家的印度书写及其文化身份思索对于深化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析印度的经济改革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经济改革与政治稳定的关系问题,是80年代以后新的研究课题。从80年代至今,印度经历了从经济改革的初始到深入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国大党(英)进一步衰弱和多党联合执政的政治不稳定期。在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出现剧烈变化的90年代,印度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也因政局... 相似文献
10.
11.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India marked a dramatic turn. The Bharatiya Janata Party that was universally expected to win failed in the general election while 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resumed power after years of disappearance. …… 相似文献
12.
今年印度政坛风云突变,大选前被普遍看好的印度人民党落马,沉寂数年的国大党重掌朝纲。这种变化何以发生?它意味着什么?重新执政的国大党能否肩负起承接的使命?印度的未来走势将会如何?所有这些问题,对于关注值得关注的印度的读者而言,无疑是渴望得到解答。鉴此,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六位学者举行对谈,力求多视角、全方位地观察和分析印度的变化,梳理其历史逻辑,探讨其政策走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谈中的有些问题涉及发展中的大国在"崛起"阶段面临的共同课题,期望这次对谈不仅对您理解印度有所裨益,更希望引发您对相关重大问题的深入思索。 相似文献
13.
在印度生活着大批来自周边地区的难民,其中一部分面临着强制遣返的威胁,生活无法得到基本保障,而另一部分则获得了相对优厚的待遇。出于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考虑,印度政府在严格管控难民的前提下,对不同的难民群体采取了差别化的政策。由于缺乏针对难民问题的专门立法,又拒绝加入国际难民公约,导致印度的难民法律制度非常松散。这虽然为印度政府利用灵活的政策手段处理难民问题提供了可能,但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背离法律公平与正义价值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印度的难民现状和研究法律本身,来揭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如何在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敌视与封锁中保证新生的犹太人国家的安全,成为以色列政府的首要任务。在最初的和平希望破灭和与大国结盟的设想落空后,随着边境局势的不断恶化,以本-古里安为代表的以色列强硬派推行了强硬的安全政策,从对阿拉伯国家实施激烈的报复政策发展到先发制人的有限战争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定和世界和平,因此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与关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但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很不平衡,全球营养不良人口仍高达8亿多。粮食安全问题仍需各国继续做出努力。一、世界粮食供求的总体形势(一)世界粮食生产不能满足粮食需求。1、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甚至呈下降趋势。由于气候、自然灾害、内乱、艾滋病流行和部分地区种植面积减少等原因,世界粮食产量自1996年获得大丰收后,连续8年徘徊不前。1998—2000年间,甚至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只有2000/01年度,①因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印度均为亚洲大国 ,俄罗斯近年来奉行灵活、积极的亚洲外交政策 ,发展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同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同时 ,与印度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但在俄外交的深层考虑当中 ,将中、印视为其真正的盟友吗 ?中、印两国在俄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又有哪些不同 ?1998年由莫斯科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俄中印》(Россия、Китай、Индиявпроцессесовременнойглобальзации)一书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该书由俄著名亚洲问题专家格… 相似文献
17.
印度现行价格政策及其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印度市场经济中 ,价格杠杆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探讨了印度现行的价格形成机制 ,印度的价格政策与相关法规 ,印度的价格管理机制。并指出印度在价格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笔者调研描述了印度村庄在饮用水、生活用电、村庄道路等六项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以及供给渠道、行政体制、资金和管理维护等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从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分析了印度的治理背景和基层治理结构,并指出完善治理是提高供给效率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India has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a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economies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has achieved its main targets in the first phase of its Look East Policy in which it aims to play a pre-eminent role in the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regions.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rategic expansion for its national strategy? How will it affect other countries? How does it impact on Chinese policy? These questions are worth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20.
印度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移植西方法的过程,英国法的引入推动了印度法制现代化的进程。法律移植通过为印度近代社会注入民主、自由、平等、权利等现代化基本精神促进印度社会转型的同时,对解决社会陋习等方面问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传统文化的许多消极因素仍然困扰着印度社会及其诸多民众,贫穷、压迫和腐败依然存在,全面实现社会平等、自由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