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心理学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政治学与心理学领域中共有现象进行研究的交叉学科,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学科之间的双向互动与交互影响。政治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人格特质、政治态度与选举和政治认知心理与行为为研究焦点的三个阶段,并在运用理论、描述与实证三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从个体、群体与组织、社会与国家以及文化四个层面形成了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未来我国政治心理学发展应当遵循的学科建设与交叉合作相结合、国际融合与本土构建相结合和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三个原则构想。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治理实践的不断演进,日新月异的组织制度环境、学科间融合和新兴方法的广泛应用,持续驱动着政治科学理论和方法创新。大数据既是新兴研究方法,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丰富数据源,更是政治学研究新议题,日益为政治学的知识生产提供新动力。针对政治科学对因果性知识的严格要求,大数据方法被认为重视相关性分析而非因果性研究。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方法在方法论层面日趋成熟、方法技术日益丰富、研究议题逐步拓展,且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逐步融合,大数据方法推进因果推论的能力逐步完善,革新着数据采集、概念测量、相关性分析、因果性与预测性分析等因果推论的各环节,形成了大数据与统计方法、大数据与小数据分析、大数据与实验研究、大数据模拟方法等多种生产和检验因果性知识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3.
博士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博士论文是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成果,形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因而,对博士论文进行梳理不无裨益。政治学博士点设立三十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学博士,但却未见对博士论文的梳理。这就需要采用文本研究方法,对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高校2011~2015年间政治学理论专业的369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主题分类与界定、研究范式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中国政治学引介与创新的贡献,辨析政治学在中国与中国的政治学之间的“身份危机”所在。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要坚守价值取向与立足现实关怀,吸取人类共同的政治智慧与挖掘本土积累的政治实践,在引介西方政治学的基础上实践中国的经验,建构中国的理论,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为中国政治发展作出政治学应有的贡献和智慧。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政策科学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行政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是二战前后首先在西方(美国)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的和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西方政治学、行政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一次“科学革命”。政策科学以其一系列独特、新颖的范式以及它对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而备受各国学界和政界的共同关注 ,成为当代国外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而又充满活力的新兴学科领域。在短短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 ,西方政策科学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的确有如杜克大学政策科学家乔尔·弗莱什曼来华讲学时所说 ,是“…  相似文献   

5.
博士论文是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成果,形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因而,对博士论文进行梳理不无裨益。论文采用文本研究方法,对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高校2011~2015年间政治学理论专业的369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主题分类与界定、研究范式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中国政治学引介与创新的贡献,辨析政治学在中国与中国的政治学之间的"身份危机"所在。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要坚守价值取向与立足现实关怀,吸取人类共同的政治智慧与挖掘本土积累的政治实践,在引介西方政治学的基础上实践中国的经验,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为中国政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智慧。  相似文献   

6.
论政治学的学科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学是不是科学 ,政治学是什么样的科学 ,是政治学研究中最基础也是最前沿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科学的标准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划分。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又决定了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路径选择与范式转换。本文认为 ,政治学是科学 ,是社会科学 ,是通过严格的方法揭示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性的一门社会科学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7.
民族政治学是一门以民族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政治学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的民族政治学并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主动"创造"的产物.近年来国内学界主要从三个方面不断丰富着民族政治学的学科内涵与意义:学科基本范式的构建;解释范式下具体研究范畴的深入挖掘;现实民族政治焦点问题的探讨.目前,民族政治学研究领域与深度都有了极大突破,为民族政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日益彰显其学科的解释力与生命力.不过,民族政治学的研究者仍需回应因形势变换所出现的新的民族问题而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民族政治学是一门以民族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政治学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的民族政治学并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主动"创造"的产物.近年来国内学界主要从三个方面不断丰富着民族政治学的学科内涵与意义:学科基本范式的构建;解释范式下具体研究范畴的深入挖掘;现实民族政治焦点问题的探讨.目前,民族政治学研究领域与深度都有了极大突破,为民族政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日益彰显其学科的解释力与生命力.不过,民族政治学的研究者仍需回应因形势变换所出现的新的民族问题而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林毅 《理论探讨》2019,(4):33-38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既需要对西方主流理论进行反思,更需要唤起建构本土理论体系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在构建本土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将经典阐释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有机结合,发挥了巩固政治根基与理论根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发现真正关键的中国问题,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框架内展开学理化的研究,又将对构筑本土化理论的学理基础提供助力。同时,创新中国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处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研究、单一学科与多学科研究、国外研究范式与本土研究范式的关系,才可能把中国本土理论的创新推入一个自觉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研究视野下的领导科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平 《行政论坛》2010,17(4):42-47
现代科学发展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学科的产生发展,常常是在不同学科彼此交叉、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跨学科研究已成为现代科学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和新动力。跨学科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类型的研究对推进领导科学创新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包括概念的生成、范畴的确立、数据的积累、方法的移植、理论的借用、体系的构建、内容的完善等,但最主要的是为人们在领导科学研究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工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和路径借鉴。运用跨学科研究的视野和范式,推进领导科学创新与发展,当前,重点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开展以领导科学问题为主题的跨学科研究;二是努力形成以研究领导科学问题为主的多元方法论体系;三是切实推进领导科学学科的分化与整合;四是建立完善推进领导科学跨学科研究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五是重视领导科学跨学科研究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3,(3):F0003-F0003
2023年,本刊将继续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构建和丰富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行政学知识体系;鼓励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推进政治学和行政学在前沿领域的知识生产。为此,设置了政治学、行政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中国政治与政府治理、基层政治与社会治理、认同政治与未来政治、公共政策、“一带一路”建设、名家笔谈等栏目,并确定了以下年度重点选题和专题专栏,欢迎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2.
张开平 《政治学研究》2023,(5):193-206+212
数字时代以来,技术革新与信息传播的加速不断重构政治过程,成为理解政治现象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数字技术如何重构政治传播的理论版图,数字时代给政治传播乃至政治学研究带来了哪些全新的议题,以实验与计算政治学为代表的方法论革新又带来了哪些全新的研究机遇,意味着研究范式的何种转向?本文以传播与政治互构的视角梳理数字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框架,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该领域在2012至2021年间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的逾两千篇前沿研究论文,归纳出“基于信息茧房的舆论极化”“多主体跨平台的政治信息流动”等六大前沿议题及其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数字时代的政治传播研究正在经历范式转向,即研究主体由垂直方向的政治传播向水平方向的政治沟通发展,研究重心由媒介效果向信息传播效果转移,研究视阈从国家社会互动向全球互动扩展,研究路径由多学科向后学科化演进。  相似文献   

1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3,(2):F0003-F0003
2023年,本刊将继续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构建和丰富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行政学知识体系;鼓励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推进政治学和行政学在前沿领域的知识生产。为此,设置了政治学、行政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中国政治与政府治理、基层政治与社会治理、认同政治与未来政治、公共政策、“一带一路”建设、名家笔谈等栏目,并确定了以下年度重点选题和专题专栏,欢迎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4.
是政策科学,还是政策分析?——政策研究领域的两种基本范式*陈振明公共政策研究的成长是当代西方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发展的一次突破,甚至被誉为一次“科学革命”。这个新研究领域的两个更正式的名称是“政策科学”(PolicySciences)和“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15.
50年来的中国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扼要总结中国政治学 50年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指出中国政治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确定了学科体系和研究对象 ,在政治的定义、国家理论、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稳定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 ;通过对社会主义民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反对腐败、“一国两制”等问题的研究 ,对中国政治发展有所贡献。但同时还存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基础理论薄弱、研究领域有待拓展、研究方法尚比较落后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政治学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治哲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治哲学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反映了政治学的历史传统。在现代 ,政治哲学主要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反映了科学取向的政治学对传统政治学的路径与方法的定位。“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是西方国家现代政治学的基础 ,同时意涵对政治哲学的贬抑。本文主张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和范围与政治现象有永恒的和持续的相关性 ,它是人文性的 ,有“政治科学”不能取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并初步提出政治哲学的诸多特征 :观念性、抽象性、价值性、规范性、合法性、传统性、意识形态性、实践性和自己的方法与真理性标准。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关于政治的价值性范畴及其关系的探讨 ,在此基础上对政治合法性的论证和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理论构建 ;二是关于政治价值范畴及其关系的元理论 ;三是社会政治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7.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大体历经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资本主义时期和现当代时期,其理论研究范式的中心脉络大体是沿着价值的规范主义和经验的科学主义两条逻辑路线进行的,体现出了规范研究(Normative)与实证研究(Emp irical)两种风格迥异、意函悬殊的研究范式。一般认为,古典政治学的创始人最远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历经了古希腊自然政治、中世纪神权政治、近代权利政治的三个发展时期。进入十九世纪下半叶,传统政治学开始受到科学主义的冲击和挑战,并进入了“行为主义”的发展时期,实证主义倾向的新政治学成了传统政治学衰败的真正征兆。这种衰败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后政治学的兴起才有所复苏。  相似文献   

18.
政治科学和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双重分野,是同一对象不同的研究视角.政治科学和政治哲学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因此把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进行错位思考是危险的.处于"多重转型"期的中国政治学研究需要处理好政治学、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等问题,从而科学地确立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启发,西方政治学开始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学研究范式,其三个主要流派为制度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觉,分别提出了制度创新的三大逻辑,即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工具性逻辑、社会学制度主义的适宜性逻辑和历史制度主义的关联性逻辑。三大制度创新逻辑的提出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既要推进政治理念的更新,为政治制度创新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也要理顺政治权力结构关系,为政治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更要规范利益相关者的政治参与,为政治制度创新奠定坚实的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政治学需要一次新的方法论变革,需要超越传统的和现有的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政治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研究整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介绍西方政治学说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中国政治学发展状况和水平与时代要求尚有较大距离,中国政治学的实践影响力比较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学术流派。中国政治学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转变研究范式和创新研究方法,从注重运用现有的中西方理论说明中国现实转向关注中国实践、创新中国理论,从注重文本研究转向注重实证性研究、经验性研究,更多地采取现场观察法、比较研究法和典型调查法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与政治发展,以期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