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缨子 《南风窗》2007,(10):8-8
全球气候在变暖,科学家认为这将对全球环境和经济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关注,数次召开国际会议研究对策。随着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崛起,这两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中国更是被认为二氧化碳的排量即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4月30日至5月4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三工作组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会议,研究应对全球变暖的办法。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对环境的损害显然是最大的,以往在这类会议上,往往由不受环保主义者欢迎的美国出头担任绊脚石的角色,但这次会议美国一反常态地变成了沉默者,而是让中国承受了阻碍谈判的大部分罪名。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亟需全球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扬  刘助仁 《当代世界》2010,(4):43-44,47
自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气候变暖概念提出之后,到21世纪初,气候变暖正在演变成一个涉及全球生态环境、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等问题的重大议题。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应当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高到国家整体竞争力和保障气候安全的层面加以研究和部署。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大国的责任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阳 《南风窗》2007,(16):24-25
如果说2007年初冬,"全球气候变暖"的话题还只是人们在暖冬的阳光里略带新奇的资讯消遣,那么当这个夏天来临—伴随着高温、洪涝、干旱等等灾难景象的来临,"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的字眼不断刺激着人们的大脑,更直接的抗灾救灾占据了公众视线的焦点。以至于人们无暇从灾难表  相似文献   

4.
一些关注气候变暖的权威专家们,无奈于当前几乎没有关于气候变暖的政治关注和解决措施,只能把夸张当成捷径来吸引关注。但问题是,当这些令人惊恐的"副作用"一旦被证明是错的,人们以后就不太爱听有关气候变暖的言论,甚至是那些合理正确的论据。耸人听闻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全球气候变暖论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1997年,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告诉我们气候变暖会使厄尔尼诺现象变得更严重,但并没有发生。"绿色和平"组织和许多其他组织也告诉大家,数年后我们将  相似文献   

5.
双周     
《南风窗》2007,(17):10+12+15-16
环保的出路"全球变暖"成为了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关于"全球变暖"的中文网页有400万项之多。相信看过电影《后天》的人,不难回忆里面恐怖的气候变化景象,虽然电影里面对地球未来的预示并未出现,但在种种灾难和自然危机的威胁之下,各国政府也开始重视并且把气候问题纳入政治视野。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概念作为一种分析当代供应链国际扩张、地理碎片化以及价值创造和获取的方式已经非常普及。它在学术出版物中被广泛用于研究大量全球性产业,许多关注经济发展的国际组织也普遍使用这一概念。本文强调了全球价值链分析的一些主要特征,探讨了其核心概念"治理"与"升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代全球供应链的关键动力及其对全球生产和贸易的意义:全球价值链与价值创造及获取的新地理分布正在加强,重点是对中国的分析;全球超级市场和私人标准在农产品供应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最近的经济危机如何促进高低端市场以及实现价值链的区域化。本文最后探讨了全球价值链框架的发展方向以及与供应链研究者合作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龚小夏 《南风窗》2007,(16):40-41
提到全球变暖,美国最近几年在世界上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不仅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且也因为布什政府拒绝签署应付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美国目前这方面的政策,既无章法,也无定规。造成这种状况,既有一般性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气候变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承认近百年全球气候确实是变暖了,中国的观测证据也表明近百年中国气候变暖的事实。中国气候变暖与全球气候变暖基本同步,中国是世界上变暖较为激烈的地区之一,但有其自己的特点。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将继续增加,与全球一样,中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仍是变暖,而且变暖速率将继续增加,但不排除在某一个月或季在某一个地区出现明显的低温,但后者主要与自然气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牛海彬 《当代世界》2023,(11):22-27
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南方”日渐成为塑造全球政治的重要新兴力量。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极大地改变“全球南方”的面貌,使之较以往更有意愿、能力和渠道参与国际安全与发展事务,促使全球治理机制更加注重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切。“全球南方”在化解国际冲突、促进国际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文明对话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已经成为国际秩序演变中的重要建设性力量。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积极推动增加“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肖洋 《当代世界》2012,(3):48-5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盖的加速融化使开通北冰洋航道呈现出加速升温态势,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和随之而来的巨大战略潜力,吸引了各国的目光。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挪威等国已制定出各自的北极战略,其中开拓与管控北冰洋航线是各国关注的重点。北冰洋航运权益之争成为当今北极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正>出于国内能源结构变化、全球治理进程压力和自身环境安全的需要,奥巴马在第二个总统任期的气候政策和战略继续延续其第一个任期"绿色新政"以来的核心理念,即承认全球变暖,并承诺积极应对。与第一任期相比,奥巴马当前的气候政策思路更加清晰、团队更加强大、执行更加坚决。2013年6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美国历史上首份国家层面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后,中国高层领导人发表了大量讲话予以阐释和解读,引发了国际政界、新闻界、学界的广泛关注。高层言论话语分析显示,合作是中国官方语境下"一带一路"倡议最主要的内容。然而,以"合作"为核心概念的官方话语体系并未有效消除国际社会的疑虑。具言之,国际社会担心倡议具有地缘政治方面的意图,甚至导致霸权转移。针对外界的质疑,中国学界应加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学理研究,从规范和实证两个维度论证倡议对于优化全球治理模式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发声力度,为做好"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传播工作作出应有的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人类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有关石油峰值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引起了关于石油峰值的很多争论。然而,任何理论从它的提出、兴起、发展和最终被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石油峰值理论也不例外。本文以全球变暖为例,探讨其与石油峰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全球变暖认识历程对石油峰值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和静钧 《南风窗》2007,(8):47-49
“全球变暖说”只是在最近10年才逐渐成为主流学说,其内部在变暖成因和后果评估上的分歧依然巨大,这些认知的差异和不同步妨碍了人类采取统一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来信     
杨雪冬 《南风窗》2013,(22):12-12
1全球变暖,已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中原腹地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并不遥远的童年。其时,穿城而过的河流每到冬天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那厚厚的冰层承载着无穷的欢快和乐趣。可是现在,一年都难得结一次冰。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正日益恶化着我们的生存环境,蚕食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耿宝文(读第21期《我们对全球变暖到底知多少》)  相似文献   

16.
持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深度扩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国际影响,是全面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全球生态共同体的内在要义,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使命。在全球环境治理理念的规范性话语塑造进程中,中国不仅要着重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优势,而且要不断优化其国际传播机制、创新其国际传播路径,聚焦全球气候治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全球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实践,不断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效果和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牛海彬 《国际展望》2012,(4):128-133
2012年5月1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了"2030:转型中的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来自大西洋理事会、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斯坦福大学、丹佛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中美智库、高校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2030年全球大趋势、权力扩散及其对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关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实践,开拓了现代化道路的新模式,提供了全球治理的新方案,提升了国与国交往的新境界。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以更加自信、开放和奋进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综合运用多种实力资源,充分凝聚国际共识,努力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进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对外援助事业随国际、国内形势而变化。近年来官方对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视不仅促成中国对外援助指导思想的转变,也为对外援助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奠定了理念基础。中国为发展合作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实践不断丰富:一是基于本国成功经验而开展的减贫国际合作成为重要公共产品,二是通过创新农业技术合作方式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三是借助三方合作更好地创新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四是持续加强全球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国对外援助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经济、技术实力有限、援助项目可持续性不足、受援国国家治理与互不干涉内政之间协调困难、国际发展合作的话语权有待提升等挑战。未来,中国应注重从制度建设、资金筹集、可持续性提升、受援国能动性发挥、国际话语权提升等方面做更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20.
2012年6月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全球治理与中国的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福特基金会等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央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