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索端智 《思想战线》2006,32(2):91-96
山神信仰是藏区社会的一种集体表象,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体系。民族志资料表明,体系化建构的山神与社会结构具有紧密的相互映照关系,从山神与社会结构关系的视角去透视山神体系,可以发现守护神信仰体系的不同圈层隐喻的是藏区大小不同的地域社会,所谓藏区四大或九大山神的说法,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藏区不同区域社会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藏族的龙     
藏族的龙有两种,一种叫“祝”,一种叫“鲁”。“祝”是一种动物龙,从不以人神的面目出现,或以具人格的面目出现,形状与汉族的龙相仿,多为绿鬃青鳞,一般被称为“玉祝”,即“玉龙”或“绿松石龙”,在神话传说及宗教画中常作神灵的座骑。这种龙主要与雷电相关,被认为住在天上的云里,它发出的声音是雷声,吐出的舌头是闪电,为雷电龙(藏族十二生肖中的龙即为此种龙)。“鲁”则是具人格的龙,也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龙神。这是藏族苯教的一种重要神灵,在苯教的天上、中空、地下或水下三界空间划分中,龙被视为下界的主宰,即从地面到地…  相似文献   

3.
邑人  洪钟 《今日民族》2008,(8):37-38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意为“本境福主”,就是村社保护神,是掌管本村社的生死祸福之神,能保国护民,保佑人们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白族村寨几乎都建有本主庙。从白族的本主来看,有古代(如南诏、大理时期)的帝王和文臣武将、英雄人物、宗教神佛等,也有自然崇拜之神。东山庙就是丽江金山白族的本主庙,供奉的是东山老爷。  相似文献   

4.
金鑫 《政策》2000,(2):30-31
邪教古已有之,它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敌人,在美国被称为Cult,意为崇拜的吋尚或集团,也称为异教或异教徒:在日本被称为“新兴宗教”、“新宗教集团”。 邪教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它是一种散布恐怖情绪、宣扬教主崇拜、推行非人道生活方式、制造社会动乱的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动和非法组织。这类组织,被正经宗教斥为“异端邪说”,被各国政府视为一股扰乱  相似文献   

5.
同仁,藏语称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的同仁,是饮誉中外的热贡艺术之乡,又是青海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6.
东郭 《新东方》2000,(8):31-31
半阴半阳的阴阳人在神秘的印度达卡有5000位之多,她(他)们聚居在一起,在当地被称为“希贝拉”,梵文是指阴阳两性人,在印度传统中称为“不洁之神”。  相似文献   

7.
在滇中腹地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三尖山北麓20公里处的大深山里,有一名为布札的彝家山寨,“布札”一词是彝语,意为架弩捕野兽的地方。这里的彝家人在每年的正月十八日,都要举行猎神祭祀节,彝家人自己称为“呢世嘎捏底”。  相似文献   

8.
初姆 《今日民族》2009,(8):25-25
藏族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迪庆藏族锅庄舞以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小中甸镇的最有代表性,奔子栏的“锅庄舞”曾多次被邀请到国外演出。  相似文献   

9.
正在藏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人们更能体会到自然力的不可抗拒和人类的渺小,虔诚的宗教信仰成为藏民的一种生活方式。风马旗是很常见的一种宗教饰物,在神山圣湖、垭口岩穴、寺院圣殿、玛尼堆石、巨石古树等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地方,都会看到悬挂有五色的风马旗。随风狂舞的风马旗,不仅给雪山和大地增添几许色彩,同时也给藏区的山川增添了许多神圣感,激起人们对自然与神的敬畏之心。风马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隆"意为风,"达"是马  相似文献   

10.
感动中国2012     
《中国残疾人》2013,(3):22-25
“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落下帷幕了,这个被称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节目每一年都会评选出10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模范人物。在2012年度人物名单中,我们注意到了张丽莉、高淑珍、何月华与艾起这四个名字——张丽莉,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赞为最美女教师;农家妇女高淑珍坚持14年,为残疾孩子们办起一座“爱心小院”;身有残疾的周月华趴在丈夫艾起的背上,20多年里在大山中行医。他们以人格的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他们如同爱与光明的种子,给人以启迪,在社会中传递着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华夏二字,最早见于《周书·武成》:“华夏蛮貂,罔不率俾”,孔颖达疏曰:“华夏为中国也。”《说文解字》解释为:“华,意为荣(华部);夏,意为中国之人(部),古时华夏族居于中央之地,故习称中国。《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尚书》:“华夏蛮貊”注则日:“冕眼采章曰华,大国曰夏”。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还含有雅、正、大等意思。东方齐鲁等国,本从西方迁来,所以东方诸国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周朝崇尚赤色,大祭祀时常牛(赤色牛),华含有赤的意思。凡…  相似文献   

12.
山神     
山是雪山,横亘在国道线上。神却不是什么神,是人。 但难得有人叫得出他的真名,车子从他身前经过时,司机们向他鸣喇叭,叫他山神。 山神便挥挥手。 山很高,海拔4700米,一年中多数时候积雪。车在山上跑着,一会儿抛上山尖,一会儿落下谷底,如同时下的“蹦极”。 山神守着山,笑模悠悠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警察”一词,不仅文字完全相同,而且词义也没有差别。《说文解字》中对“警”字的注释是“戒也,从言从敬,敬亦声”,意为戒之以言,谓之警,即是有言在先,不得违戒。“察”的注释是“覆也,从一祭”,意为祭天求示,得神意而明白,反复详审谓之察。察之为明。有些中日语言学者认为,“警察”一词来自日语,如中日关系史、中国近代语言文学和日本语言学专家、日本文学博士实藤惠秀在其著作《中国人留学日本史》(日本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3年8月第一版)第七章《现代汉语与日…  相似文献   

14.
12年来,在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会泽县大海乡大山深处,行走着一名普通村医,他就是该乡大垴包村的党员村医陈金正,他用自己的行医长征路演绎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大山情怀。大海乡素有滇东北“小西藏”之称,在会泽县有“六最”之称,是全县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经济最落后、生活最贫困、工作最艰辛的乡。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村医陈金正从医12年、行走2万多里山路,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铁脚村医”。  相似文献   

15.
张远秀 《现代领导》2001,(12):35-35
修水,是一个被层层叠叠的群山抱得严严实实的山区县,“大山之围”,限制了它的发展。在历史上,它曾实现过文化的“突围”,大文学家、大诗人黄庭坚从修水走向全国,成为一代文化巨匠;和王国维齐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也是修水人;它曾完成过革命的“突围”,秋收起义的“蓄火”之地——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从修水发步,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6.
合和 《今日民族》2005,(1):39-40
藏历年,香格里拉藏族称为“阿达拉斯”,意为僧侣新年。节日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一般延续一个星期,是藏族最重要的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既过农历春节,也过藏历年,两不耽误。他们把过年,特别是过僧侣新年的第一天视为最神圣吉祥的日子。早从12月初便开始准备各种吃、穿、玩的年货。藏历12月是小月,只有29天,因此,29日就成了除夕的日子。这个时候,干面粉可就派上了大用场。藏民要在晚饭前,用干面粉在灶房的墙上撒上“八吉祥徽”,在大门上用干面粉画上象征吉祥的“万”字,有的还在房梁上画很多白粉点,表示粮食满屋。…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咒语,是原始人表达他们对所崇拜的对象的要求和希望时,往往采取诗的形式,所以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称其为“咒语诗”。原始咒语诗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对山神、树神和竹、木、草神的崇拜而产生的咒语诗。原始人所崇拜的自然神很多,这是原始多神教的特点。基诺人在盖房子时从抬木料时起大家每天都要唱一次祈祷歌,祈求竹、木、草神保佑祛灾。阿细人每当祭山神时这样唱道:“在寨子的旁边,有一棵糖梨树,在这棵树下,有一张石桌子。把兰岁的大公鸡,把三岁的大母鸡,弥勒的大红米,弥勒的大红酒,拿来放在桌上。山神呵!我们敬你来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13日。这一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被称为“圣卢西亚日”,是纪念光明和希望之神的一个日子。这一天,又似乎注定是要让全世界6亿5千万残疾人记住的日子。在这一天,拥有192个成员的联合国各成员国的政府官员们,与国际残疾人组织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在纽约联合国总  相似文献   

19.
罗炳智 《创造》2003,(2):11-12
一、勐巴娜西品牌的确立根据民间传说,大约两千四百多年前,潞西傣族先民就在怒江以西的土地上形成了部落: 这里一年四季山清水秀,坝子连片,土地广袤肥沃,稻香四溢,有得天独厚的南亚热带季风候和富足充沛的林水资源,生活在这里的傣族勤劳勇敢,热情奔放,丰衣足食,成为远近闻名的人间理想王国,被称为“一个像天堂一样的地方”,由此提炼概括出“勐巴娜西”一词。“勐”是全傣族地区最鲜明、最常见的地名字,如勐焕、勐旺、勐卯、勐嘎等,也是傣族口语发音的第一真实写照,意思是“地方”;“巴娜西”是傣族口语“巴腊细”的通俗表达式,意为“幸福的…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03,(12):48-51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边陲,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千峰叠翠,万壑奔流,身临其境,如在画中;这里土苗儿女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这里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有全国最大的千年古银杏树,在被国际生物界称为奇迹的珙桐群落;这里农副产品种多质优,有被誉为“柑桔王”的“宣恩早”蜜桔,有全国四大名腿之一的宣恩火腿,还有湖北四大特色水果之一的“贡水白柚”……改革开放以来,宣恩举全县之力,聚万民之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洞开山门,走出深闺,在大山中一步步崛起,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面对新世纪,宣恩县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特色立县、水电强县、民营富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力挺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