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幽默     
范立 “妈妈——”儿子一回家就高喊道,“想不到今天老师终于读我的作文啦!” 母亲舒心地回答:“我早就说过,对自己要有信心!”  相似文献   

2.
晓文 《公民导刊》2005,(5):35-37
读高中的儿子陷入热恋,身为医生的妈妈担心儿子出事,出差前左思右想之下,给儿子写了张纸条,并留下一盒“安全套”。没想到,此举竟使母子亲情破裂,儿子离家出走。后来,在专家的帮助下,终于和好如初。  相似文献   

3.
琢磨“公平”杜宇偶翻律书,发现号称“公正”、“公平”的法律这玩艺儿,有时候明显地有失公正。例如古罗马的一则法律规定,建筑师建造的房子倒塌,若压死的是房主,判建筑师死刑,但若压死的是房主的儿子,则由建筑师的儿子偿命———判这名无辜的少年死刑。显然,古罗...  相似文献   

4.
我在少年时便酷爱读书,并编织着一个个美好的梦。1966年我在同济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二年级,“文革”的爆发打破了我上大学的梦,1968年10月我被分配到一家铸钢厂当切割工。其时,社会上不少好书被“四人帮”查禁了,记得在1970年代初的一次野营拉练休息时,我随意从师弟手中拿来一本长篇小说《战斗的青春》看了几页,孰料闯了大祸,被人告发“看黄色小说”,加入共青团时还被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要我说清楚。  相似文献   

5.
“火神爷”到了珠峰 夏伯渝5岁时随父亲来到青海,13岁时加入青海体校的少年足球班,这个书生的儿子体力异常好,又不怕冷,一年四季冷水冲澡,同学们给他起了外号“火神爷”。  相似文献   

6.
妙语     
《时事报告》2010,(8):5-5
在人才使用中,要注重处理好“儿子”和“女婿”的关系。对引进的外来人才,要当作“上门女婿”,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最终让他们变成“儿子”,否则也会用不好、留不住。对现有人才,更要使用盘活,防止气跑“儿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谈人才使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渴求人才、呼唤人才,绝不能“闲置”人才。  相似文献   

7.
又一个“六一”儿童节来临了,但对于武汉13岁少年黄艺博而言,或许仍未修复不久前那场围观所造成的“受伤”。据媒体报道,黄艺博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如今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百余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朱建华 《今日广西》2012,(12):14-15
儿子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考入华中师大一附中读高中,他每天发手机短信与儿子交流。3年里,他累计发短信10万字,平均每大发送近70字;儿子今秋上大学后,他整理出这些短信发到了网上。他就是云梦县网友“黑皮蔓”,是当地一位郑姓公务员。他的“拇指上的父爱”感动了众多网友。  相似文献   

9.
寒冬腊月,张燕蹬着她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顶着寒风去购买年货。“春节快到了,又有一个儿子要从看守所回家,我得给孩子准备点吃的和用的东西。”她话中的“儿子”是她收养的第二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巫山县张作英、冯友彩夫妇是特困家庭。妻子张作英守护“半植物人”丈夫冯友彩22年,撑起了一个破碎的家。她10多年来拼命打工挣钱。省吃俭用,为丈夫治病、还债、瞻养病重婆婆、送儿子读大学。虽然家境异常困难,但要强的张作英说:“我有一个和和美美的家。”  相似文献   

11.
杨增社每天都面临着“两难选择”:要当一个严格遵守“十不准”纪律的好民警,就难以当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反之,要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那就很难当一个严守纪律的好民警。“两难”面前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从2002年8月起,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为目标,在校园内开展了“读千古美文,做现代少年”活动。  相似文献   

13.
邢安修 《当代广西》2006,(18):42-43
两个拳头状的残肢和树芽般的几截手指对于一个正常人意味着什么?来自山东的20岁少年蔡振国却用这双手夹着笔写字,考出了超出重点本科线7分的好成绩。儿子几乎被烧成废人,做父亲的因债台高筑差点上吊,母亲一次次用“不要怕,妈妈相信你能行”的鼓励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云南人大》2008,(4):46-46
苏东坡少年时,才智过人,颇为自负,撰联曰:“识遍天下字,渎尽人间书”。某日,一老者携书来,苏东坡见书上竟有些字不识,遂愧改联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1月10日,音乐“神童”小戴博和母亲在北京收到了寄自吉林的2001年和2002年“全国百名好少年”、“省、市双十佳少年”的证书。另外,现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的戴博又告诉母亲一个好消息,这次测试他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又都是第一。母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喜悦,这个租居的4平米的小屋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失明儿子妈妈的眼睛是你生命的探照灯1987年,尹爱军和戴德才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婚姻殿堂。当时,他们都是长春汽车制造厂的青工。1988年5月18日,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取名戴博。小时候的戴博长得特别可爱,大大的眼睛又圆又…  相似文献   

16.
“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党培养了我,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把乡亲们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来做。”这句话,是一个基层干部的临终遗言。  相似文献   

17.
反问     
反问一位女士走向一个正抽烟的少年:“你妈妈知道你抽烟吗?”她质问他。“太太,”少年反驳,“你丈夫知道你在街上跟陌生男人讲话吗?”反问...  相似文献   

18.
勤俭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作为个人“修身”之道,有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齐家”之宝,有如北宋司马光著《训俭示康》,教育儿子司马康要勤俭节约;作为“治国”经验,有如毛泽东同志教育党员干部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勤俭的美德犹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盛开富有的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  相似文献   

19.
这几天,一些“父子反目”的消息映入眼帘。譬如,山东淄博的一个学生因为父亲的“考试成绩能进前三,就给买一双运动鞋”的承诺没有兑现,闹到派出所,要求更名不再当该“老爸”的儿子了。又譬如,贵州的李先生眼看儿子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便在儿子的房间里安装监控器。18岁的儿子发觉后,极不满意:“这是在侵犯我的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20.
小正  春鸣 《当代广西》2013,(2):60-60
温州市鹿城区一位姓季的妈妈发现两岁的儿子身上有淤青,怀疑儿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为了“搜集证据”,她买了一支录音笔,让儿子带着去幼儿因。有网友感慨:难道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也要上演“谍战剧”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