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末,国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对峙的格局。正在积极筹备成立新中国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着新中国第一次外交战略抉择:投向美国?倒向苏联?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21):20-21
第一次机遇: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内,实现了和平、独立、统一(除台湾外),迅速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在国际,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孤立、封锁、包围中国,但苏联答应全面援助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相似文献   

3.
齐国华 《奋斗》2008,(6):43-45
水利永远是农业的命脉,现代灌溉技术的推广则是我国农业迈入现代化殿堂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本来,利用管道输水,已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既节水又省地的灌溉技术。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和美国已分别有63%和47.5%的农业灌溉实现了管道化,日本大口径管道灌溉面积也超过50%,  相似文献   

4.
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对中国实行战略性包围,试图压服中国。  相似文献   

5.
在古玩市场上,苏联时代物品的价格呈走高之势。上个世纪30年代的苏联洋娃娃如今已难觅踪迹,其价钱自然不菲,达到数万美元,就连50年代的洋娃娃也很容易卖到300美元。制作精美且极具历史价值的苏联勋章,身价更是高得令人咋舌。2006年11月,著名的英国伦敦索斯比拍卖行曾拟拍卖一批苏联勋章,其;中一级“库图佐夫”勋章起拍价2.5万-3.5万英镑,一级“苏沃洛夫”勋章5万-7万英镑,而一级“纳希莫夫”勋章和一级“乌沙科夫”勋章更是高达6万-8万英镑。  相似文献   

6.
刘华清 《世纪桥》2009,(12):15-18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过三次引进高潮:第一次在50年代,以苏联援建的“一五六项工程”为标志;第二次在70年代初,以“四三方案”为标志;第三次在70年代末,以1978年签订的22个大型项目为标志。陈云与这三次引进有着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任之 《党建》2009,(11):63-63
二战结束后,苏联国际影响力大增,经济迅速复苏,这让以美英为首的西方阵营深感不安。他们想方设法,甚至考虑使用核武器来分裂肢解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庞然大物”。美英等国最新解密档案显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的硝烟尚未散尽,美国就同其西方盟国(首先是英国和西德),先后制定了数个对苏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8.
进军火星     
《党建文汇》2014,(3):50-50
从1960年前苏联发射第一枚火星探测器.到近日美国“专家号”的发射,人类进军火星的行动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50多年。自上世纪60年代,人类试图把大量的无人探测飞船,包括无人轨道器、登陆器、巡游器发射到火星上。  相似文献   

9.
谭索 《党建》2009,(4):60-61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苏联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剧烈震荡和社会制度“天翻地覆”的年代。在苏联剧变过程中,叶利钦从原苏共中央的一名重要骨干演变成为自由化思潮、民主激进派政治势力和新生资本家的代表,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这些重要的独特的政治行为和效果,被称为“叶利钦现象”,该现象出现于苏联解体前后,  相似文献   

10.
斯夫 《党员文摘》2006,(3):8-10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交接之际,中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中美关系不但毫无松动,且又雪上加霜。美国侵越战争继续扩大,美机、美舰仍不时侵入我国领空、领海。  相似文献   

11.
1945年12月,苏联占领当局把以曹晚植为首的地方民族主义者排挤出政治舞台,扶持金日成上台,并联合来自苏联的朝鲜族干部代表许哥而以及来自南方的朝鲜代表朴宪永、朴正爱等,建立起亲苏的北朝鲜政权。  相似文献   

1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此以后 ,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也陆续步入了改革之路。到上一世纪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改革在这些地区遭到了失败。而中国的改革却一直稳步前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的成就。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日趋稳定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改革的成功有何经验 ?苏联东欧的失败有何教训 ?探讨这个问题 ,对于我们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 ,无疑是有益的。一、正确处理改…  相似文献   

13.
汤雄 《世纪风采》2012,(8):40-43
尚金生是一个普通的苏州花匠,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曾断断续续地在国家外交部下属的钓鱼台和中国驻日本、希腊、土耳其、苏联及瑞士等大使馆工作了将近半辈子,为此,他不但近距离地接触了众多的中共中央首长,还经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留下了许多美好又珍贵的回忆。近日,笔者专程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4.
乔新生 《廉政瞭望》2010,(11):46-46
近日,有媒体指出,要“警惕”中国“被苏联化”。文章详细分析了苏联国际形象变化历史,认为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阵营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邪恶帝国”的标签被贴在苏联身上。文章提醒中国当局,对外应在战略上坚持原则.未雨绸缪;战术上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必要时以攻为守。在意识形态上,不仅要积极防御,更要通过实践自成体系,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5.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也意味着我国将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教育是国家综合国力及其竞争力的基础。许多国家在国家竞争力受到挑战时,都从教育上寻求对策。以美国为例,1958年,当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的国防与科技竞争力遇到挑战时,它们反省教育,通过了以加强科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法;20世纪80年代,当日本企业和商品不断挤占美国市场,美国的经济竞争力遇到挑战时,它们又一次检讨教育,从里根政府到小布什政府都以教育为重点提出了国家战略目标。现在…  相似文献   

16.
吕春 《世纪风采》2008,(2):36-38
作为国家元首,毛泽东只出访过苏联一个国家。而上世纪50年代他曾计划访问波兰,但最终却没有成行。  相似文献   

17.
飞机的型号     
《党员干部之友》2007,(12):43-43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开始着手探测月球。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基本政策,为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奠定了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我国与苏联结盟,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政策,即“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实行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即所谓“两个拳头”打入政策。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执行联合美国遏制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外交战略,即“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在上述不同时期实行的这些外交战略,固然与当时的…  相似文献   

19.
就业制度的引进,在给学校带来新的发展活力的同时,又使大学生面临着许多不易承受的压力,使大学校园心理疾病日趋复杂和不断升温。有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患各种心理疾病的比例是23.5%,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心理疾病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宿敌。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来,它经历了19世纪的传播、应用和发展,20世纪上半叶的凯歌行进和下半叶跌宕起伏。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中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彻底失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