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权 《民主》2008,(4):10-11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快慢和水平高低对区域内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西部地区是位于深山或浅山丘陵地带的内陆地区,受历史、地理、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滞后,以农业为主,工业相对欠发达,县域经济起步迟、发展慢、水平低。近年来,西部贫困地区已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在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县域经济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立足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进西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大开发时代背景下,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西部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脱贫致富,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正确认识我国西部县域经济的现状、特征,选择正确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8)
县域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对西部地区来说更是省域均衡发展的基础。然而,县域作为一地行政区划很容易将自身发展困于县域所辖的"一亩三分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西部省会城市发展极快,西部"强省会"的县域因靠近省会中心城区,相较省域内其他地区通常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快的发展。同时西部"强省会"的县域在区域平衡发展中也承担着转接和带动作用,需要在省域平衡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全面开发世界最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紧迫任务。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将在今后20年经历规模最大的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大转移,从农村人口到城市人口的大转移。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近5亿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5亿。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将成为我国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这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关注和重视这一最庞大劳动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忽视了农…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县域经济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琪 《理论导刊》2004,(5):54-5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有关资料,在2002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陕西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数仅为611(名列倒数第五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陕西省榜上无名,仅有长安县(现改为长安区)、神木县和靖边县进入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并均排在50位以后。可见,陕西省县域经济相对于经济发达省份来说,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对陕西省县域经济的现状及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对于促进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陕西省县域经济的现状据有关资料,2002年,陕西省…  相似文献   

6.
新型工业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基础,也是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基于新型工业化内涵并考虑县域特点,阐述了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内在机理,通过剖析发现县域的二元经济结构、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科研创新能力与信息化的欠缺及县域人力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阻碍其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四个方面问题,从产业规划、产业联动、开放引资、完善基建、人才培育和消除体制障碍等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西部县域经济对西部乃至全国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发展壮大西部县域经济,就必须准确把握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认真研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为关中地区振兴农村经济、重振昔日雄风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对于县域经济仍以农业为主的关中地区来说,产业开发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略谈对县域经济导向性调控唐汉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于全国、全省经济来说,它是部分,是微观,相对于乡镇和村组来说,它是整体、是宏观。同时,它还兼有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双重身份。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的特点,有效地对县域经济实施导向...  相似文献   

10.
潘艳敏  崔永军 《学理论》2009,(27):164-165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涌现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他们经过城市文明和市场经济的洗礼,积累了一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流动的农民工群体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有:非农收入增加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劳动力素质提高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民主法制意识增强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民主法制进程。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是县城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战略选择,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必将给县域 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了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发展时期,西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出依托资源、封闭发展、效率不高的传统发展思路,结合本地的域情,从推进“三化”进程、促进域内经济协调发展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上实现发展战略的创新。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形势的严峻性 ,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对策 ,如何从西部地区实际出发 ,加快人才资源开发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西部大开发中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开发西部是我国在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社会寻求健康、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西部大开发,一是自然资源开发,二是人文资源开发,把二者合起来,说到底就是生产能力的大开发。五年前,中国科学院经济学博士胡鞍钢和王绍兴、康晓光在宏观的层面上调查研究了中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中国地区差距报告》里,我们透过大量的数据和经济指标发现,劳动力素质是综合国力的核心,也是区域社会发展的根本。因为,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水准、民…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化农业产业体系为基础、以品牌化产业为主体、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的战略重点和对策,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是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它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必须发挥栽体作用,把握原则,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西部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在于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于近3亿西部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西部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但与国内发达地区农村相比,在人力资源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本研究在从西部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差距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从教育投入、教学条件、师资队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透析了造成以上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宾县坚持把项目建设当作全部工作重心,以项目建设统领全局,强化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知识化的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确立科技兴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以农业为基地、市场找订单,调整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发展县域经济要解放思想,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依靠科技、发挥县域的比较优势,要注重资本运营,加强外引内联,要用好政策,实施配套改革。要处理好发展规模与做好做实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政策连续性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作为增强哈市经济实力的关键支撑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哈市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延寿县玉河乡为例,探究以"四区"(水稻示范区、生态旅游区、畜牧养殖区、特色种植区)建设为引擎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期对哈市境域内与其经济发展现状相似、资源禀赋相近、产业结构趋同的县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