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一、关于宣告失踪中的几个问题 宣告失踪是我国民法通则确立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它是我国民事立法进一步完善的体现。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结束失踪人财产无人管理,义务无人履行的不稳定状况,保护失踪人及与其有关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公民被宣告失踪后,其民事权利能力并不因此而消灭,所以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并不引起失踪人的财产所有权关系和与其有关的人身关系(如婚姻关系)的变更,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宣告失踪案件时,除了应依法掌握宣告失踪的条件,按照法定程序宣告外,还要正确处理好宣告失踪人的财产代管及与其有关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  相似文献   

2.
张学军 《法学杂志》2007,28(2):52-56
各国的失踪法律制度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宣告失踪之模式、宣告死亡之模式和兼收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混合之模式.其中,宣告死亡模式是最优秀的.我国失踪法律制度由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构成,并不科学,应该采用宣告死亡之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异同比较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失踪的法律制度。宣告死亡是指人民法院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依法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法律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都调整公民下落不明后所产生的民事法律关  相似文献   

4.
"强迫失踪"是由国家代理人,或得到国家授权、支持或默许的个人或组织实施的暴行,其后果是将个人置于法律的保护之外.鉴于强迫失踪极端丑恶的性质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联合国通过了<保护所有人免遭强迫失踪国际公约>,确立强迫失踪是一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大规模有系统地实施强迫失踪构成危害人类罪,免遭强迫失踪是一项绝对的人权.<公约>是迄今为止联合国通过的所有人权公约中规定国家责任最严格、保护受害人最彻底、惩处犯罪人最坚决以及实施监督机制最有力度的一项公约.  相似文献   

5.
对于宣告普通公民失踪及死亡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对此做了规定,但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制度尚不健全。文章对于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主体问题,提出部队具有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权利。对于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案件的管辖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民事诉讼法的两便原则和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利益,提出了申请宣告军人失踪、死亡案件由军事法院受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卓逸群 《中国司法》2003,(10):38-40
失踪本非生活的常态,失踪之后经官动府的,也不常见;经官动府而不为宣告死亡、单单申请宣告失踪的,几近于无。这一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我国民法学界冷落宣告失踪制度的缘由。不过,民法典总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在民法典起草之际,重新审视宣告失踪制度,也许可以为制定一部更完善的法典贡献一份力量。特别是在我们发现这一制度移植过程中的失误之后,更存有提醒后来者的希望,希望我们未来的立法少走一些弯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向注重对失踪军人权益的保障,近年来更是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使失踪军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然而我国有关失踪军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很健全,相关保障体制也不很完善。本文即通过阐述失踪军人合法权益保障的必要性,对目前我国在失踪军人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补救或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失踪 黄海明失踪了. 他失踪得很突然,没有留下任何口信、字条,也没有打过任何电话,甚至连一件衣服都没带走,就突然不见了. 这一天是2009年5月25日,距离他2月15日举办婚礼才99天.  相似文献   

9.
2006年出台的《保护所有人免受强迫失踪公约》,既使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在内容上实现扩展,又为以往缺乏体系、充满交叉的保护所有人免受强迫失踪体系提供了新的统合机构——强迫失踪问题委员会。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相关国际法规范文件归纳出界定"强迫失踪行为"的四个关键要素。在回顾强迫失踪问题发展进程后提出检视现存保护体系的运行困境:《保护所有人免受强迫失踪公约》正式生效的进程迟滞;区域人权保护机制的不平衡发展;具有法定普遍管辖权的国际刑事法院作用甚微。这些问题不仅是有关强迫失踪规制体系需要面对的,也是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积疾体现。本文借助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互动理论,剖析上述困境的起因。最终透过困境展望国际法规范的发展趋向,一方面致力于加强国际法规范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引导国家树立"国际社会人"的正确利益观念,两者相结合才能走向共进的国际法。  相似文献   

10.
(55)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人死亡案件的条件是什么?对下落不明的人提起的离婚诉讼是否必须先宣告死亡?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人死亡案件,必须有利害关系人提出宣告失踪人死亡的申请,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个国家的个别公民因战争、船舶失事、地震或其它灾变而下落不明,我们称之为失踪。失踪人究竟尚生存,还是已经死亡,往往无法确定。因此,与失踪人有关的财产关系及身分关系等社会关系,需要借助于法律加以解决。民法上的死亡宣告,就是依照法定程序,推定失踪人“死亡”使之在法律上产生与自然死亡同样的效果。宣告死亡制度,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王芹 《法制与经济》2009,(20):68-69
对于宣告普通公民失踪及死亡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对此做了规定,但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制度尚不健全。文章对于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主体问题,提出部队具有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权利。对于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案件的管辖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民事诉讼法的“两便原则”和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利益,提出了申请宣告军人失踪、死亡案件由军事法院受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于晓明 《检察风云》2007,(20):30-32
一个不惹事的女孩失踪了   一般来说,纽约市每年就有6500人失踪,多数是逃走了,也有人是自杀.对此,警察部门直言不讳地讲,这些案子通常也就不了了之了.但纽约市警察对这一案子却放不下,那便是35岁的玛丽亚·克鲁兹的失踪案,她于4月一个星期天午后失踪,这案子让警察颇感蹊跷.……  相似文献   

14.
袁玮 《法制与社会》2014,(10):18-19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具体应用时难以区分,所以,从我国社会体制和法律制度来看,很有必要把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二者进行整合,取消宣告失踪,保留宣告死亡。学术界有很多人持此观点。本文就是从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制度概念和制度效果出发,简单的从时间方面、效果方面、程序方面以及关系方面介绍了二者整合的原因;整合以后的利弊以及整合以后对整个民法和司法部门工作程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杲 《法制与经济》2009,(20):35-36
我国一向注重对失踪军人权益的保障,近年来更是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使失踪军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然而我国有关失踪军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很健全,相关保障体制也不很完善。本文即通过阐述失踪军人合法权益保障的必要性,对目前我国在失踪军人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补救或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失踪的交易员,一张仍然迟迟未亮出的底牌中国国储局交易员刘其兵失踪了。之前他曾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期货市场上抛出巨额空单,两个月后,巨额亏损之势已然无法挽回,刘神秘地失踪了。失踪前的刘其兵曾经被誉为“近两年全球最出色的交易员”,年仅36岁,履历一帆风顺得让人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以判决宣告日为失踪人死亡日期的立法例面对汶川大地震中失踪人数量的巨大以及身份的复杂已无法适应.在以失踪日或遭遇意外事故日、判决宣告日、法定期满日、法官推定日为失踪人的死亡日期四种立法例中,立法者应根据确定性、合理性、灵活性、可行性四项原则,选择法官推定日为失踪人死亡日期的立法例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田 《法学研究》2001,(6):84-99
我国民法典应当保留宣告失踪程序 ,但宣告失踪应以失踪人财产有代管之必要为条件 ,财产代管人与法定代理人有同等地位。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宣告死亡申请权不应有顺序之分。宣告死亡确定的死亡日期与自然死亡日期不同 ,当构成死亡宣告撤销事由。死亡宣告撤销前恶意继承人实施的无偿行为或单方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应予撤销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20日,湖北省公安县政府通报,该县畜牧兽医局局长蔡道明与家人和单位失去联系。近年来失踪或曾失踪的官员,还包括贵州省原交通厅厅长卢万里、云南省原交通厅副厅长胡星等。资料显示,失踪官员多数因涉经济问题出逃,常以休假为借口。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1月9日,我市盐池镇某村村民鲍某的儿媳向派出所报案,称其公公失踪半月之久,怀疑被其婆婆孙某某所害。调查查明鲍家是单家独户,住在山洼边,鲍某与其妻孙某某分居多年,失踪期间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