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事审判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阐述深化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民事撤诉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既是当事人自由处分其诉讼权利的一种途径,也是人民法院结案的一种方式。但是我国对撤诉制度的规定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规定是适应我国当初对民事案件要求不高的国情下制订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民事案件从性质和数量上都对民事审级制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审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国情,为了更好地发挥民事审级制度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从程序上保证公正和效率,应当对我国现行的民事审级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不但可行,而且是势在必行。在改革中应坚持吸收和借鉴适合国情、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依据法律改革等原则,同时要注意重点改革举证制度、强调当庭质证和认证、强化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改革与完善我国现行民事上诉制度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现行民事上诉制度中对上诉的不加限制和二审上诉程序构造的不明确 ,业已造成了诸多弊端和混乱 ,因此需要改革和完善。作法是对上诉加以适当的限制以及对二审上诉程序结构以采续审制为原则 ,采事后审制为例外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民事撤诉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民事撤诉制度,因法律规定过于疏简,缺乏可操作性,在审判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民事撤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以原告自由处分原则为基础,着眼于原告撤诉权与人民法院审查权的平衡,实现对原告撤诉权与被告合法权益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从撤诉权的行使及其时间,不准撤诉的范围和撤诉裁定的方式等方面对民事撤诉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民事审判检察监督方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民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9(6):109-114
民事审判检察监督制度对于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和规范民事检察监督方式是民事检察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检察机关履行监督权只能以法律监督者的角色出现,以确保民事审判的公平公正。要逐步从加强抗诉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必要的权限、适当拓展监督的范围、健全监督途径等方面完善民事检察监督权的行使方式。 相似文献
9.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中,证据制度作为这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各有关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一些法院在调研的基础上,草拟制定出本地区适用的证据规则。从各地改革的情况看,的确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与司法制度文明创建。可以从目前司法改革中两个较集中的问题,引发出若干证据法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属于近年来刚刚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现象,就整体而言,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必须以重新审视法院的功能为起点,扩展民事诉讼机能.深入分析民事诉讼机能与民事公益诉讼之间的关系,民事诉讼机能的扩张是民事公益诉讼发展的制度基础,民事公益诉讼呼唤相应的民事诉讼机能.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合理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民事诉讼需要对法院主管民事案件范围进行合理界定,即确定法院与其它国家机关、社会性组织受理民事纠纷的分工与权限。本文结合现实,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界定上存在的误区,以期对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的界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理论的实践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法实务工作者 ,我十分赞成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理论的观点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 ,这种理论的分析主要是一种学理分析 ,还缺乏实践的经验性论说。而我的法律事务经验有助于对这一理论给予实践性解读。 相似文献
14.
从涉外民事诉讼模式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权、翻译与律师制度、上诉与再审制度,以期能够对涉外民事诉讼模式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体系。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存在弊端,致使当事人搜集证据困难。应完善证据收集程序,加强民诉证据收集的法律保障,笔者建议尽快制定通过《证据法》,以法律形式完善证据提供的一般法律义务制度;完善当事人违反证据提供义务的法律制裁制度;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诉的合并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的是民事诉讼狭义的诉的合并,即客观的诉的合并。客观的诉的合并,是指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主张两个以上诉讼标的。在存在诉的客观合并的诉讼中,形式上虽然是单一的诉讼,然而实质上却包含着若干个独立的诉。以合并诉的目的为标准,可以将客观的诉的合并分为四种:即单纯的诉的合并、竞合的诉的合并、预备的诉的合并以及选择的诉的合并,不同种类的诉的合并有不同的裁判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审执关系的基本原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保护民事权利的近代理想,审判与执行一直被视为两种重要的公力救济方式,遵循着司法权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如程序启动上的被动性、债权人公法性的请求权、对受侵害的权利以诉讼时效的保护等。同时,在执行机构与被执行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民事执行具有不同于审判的构造,二者存在着诸如单向性与多向互动性、不平等性与平等性、主动性与中立性、形式化与判断性、强制性与和平性、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效率取向与公正取向等紧张关系,这是支撑“审执分立”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