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潘多拉 《唯实》2006,(2):63-64
2005年底,因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而引咎辞职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成为中国因环境污染事件被解职的级别最高的官员。外界对解振华辞职普遍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中央迅速查处环保最高官员,“给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发展的官员敲响了警钟”,也说明“中国的政治制度越来越完善,官员问责制越来越健全”。  相似文献   

2.
张明 《学习月刊》2009,(13):20-21
近两年,随着“襄汾溃坝事故”、“三鹿奶粉事件”、“深圳龙岗火灾”、“河南登封矿难”等几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批党政官员被追究责任,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掀起“问责风暴”。“官员问责”事件的发生表明: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对人民负责的理念.也反映了新时期党执政努力的付出与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出现的重大安全事故中,官员"引咎辞职"的新闻渐渐地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例如近期山西襄汾"9·8"溃坝事故和三鹿奶粉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产生了恶劣社会影响,于是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等高层官员都先后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中国政坛,由于“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发生重大事故后,往往只是处理直接责任人,相关领导干部没有人主动承担责任,常常以“集体负责”、“交个学费”不了了之,官位照坐,乌纱照戴。如今实行了引咎辞职制度,使那些“太平官”们不再享受太平,让那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官”们再也混不下去了。然而,引咎辞职的推行并非一蹴而就。“问责风暴”虽然摇撼了官场陋习,但也可能遮蔽了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乌纱难摘。“问责风暴”所涉及的引咎辞职的官员往往都是震惊全国的重大责任事故中的主要责任人,这些官员官帽不摘不足…  相似文献   

5.
短波快递     
《廉政瞭望》2008,(10):4-5
9月全国事故频发多名党政“一把手”被问责 今年9月以来,一批官员因为重大责任事故而被免职,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官员问责风暴”。山西临汾溃坝事故、三鹿“毒奶粉”事件、黑龙江鹤岗火灾、河南登封矿难、深圳歌舞厅火灾等一系列重大事故,致使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孟学农、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先后引咎辞职,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等官员被免职。短短两周,全国被免职、辞职的高官迭19人之多,其中4名省部级干部被问责,涉及的面积之广、职级之高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6.
大可 《党课》2010,(17):77-79
“问题官员复出”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有统计显示,从2003年“问责风”兴起,已有上千名官员因工作失误而引咎辞职,但其中大多数在并不长甚至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复出,或官复原职,或异地任职,或提拔重用。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观念里,问责制“异化”成了对问题官员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2005年暮冬,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后升腾起的浑黄的蘑菇云刚刚消散,新华社就发布了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因松花江水环境严重污染事件而引咎辞职的消息.这两起因果相连的事件,昭示着问责制正大步走进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8.
论引咎辞职入法的制度伦理向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咎辞职入法是新近全国人大审议的《公务员法草案》的一大亮点,这一制度的道德基础包括制度伦理和官员道德两个方面的内容。引咎辞职实施推崇的是政府官员承担政治责任时的道德自律,但在我国,由于政治文化缺失和制度供给不足,引咎辞职制度的法律化、规范化却是当前我国的现实选择。作为首部规范我国人事管理的法律,引咎辞职入法体现了制度伦理和官员道德的有机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说到“引咎辞职”人们并不陌 生。在国外,不管是因为责 任事故还是政绩平平,是因 为经济危机抑或金钱丑闻,每年都 有官员主动下台。在中国古代,引 咎辞职的也不乏其例,诸葛亮用人 失察,致使街亭失守,在挥泪斩马 谡之后,也自降三级。据报道,去年 包括4名省部级干部在内的100多 位官员因重大责任事故受到相应 处分.这在我国可谓是迈出了出现 重大事故向负有直接责任官员问 责的可喜一步。然而,上级问责与 官员请辞不一样,存在着被动与主 动的根本性差别。事实上,人们至 今还未见一位官员为洛阳火劫、 “毒米事件”、“黑心棉…  相似文献   

10.
“官员问责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对官员问责制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把问责制度与引咎辞职相混同、与“打补丁”思想相混同、与“上问下责”相混同等。要通过规范权力授予机制,厘定官员问责的标准,建立监督机制,从而构建有效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近来,媒体不时披露一些政府官员和有关部门的“头儿们”因发生各种事故而主动“引咎辞职”的事实。人们在拍手叫好的同时又对此愤愤不平:“某某单位一场大火烧毁了那么多国家财产;某某车队一年出了那么多交通事故,死伤那么多人,那里的头头脑脑都该枪毙,怎么引咎辞职就没事了?这分明是‘引咎辞责’嘛”!  相似文献   

12.
和谐政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民主,而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另一个方面就是作为权力的主体的官员道德建设。官员道德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是个古今中外都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奉行的是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轴心的道德自律原则;在西方社会则是以制度监督为主的道德他律。2002年开始实施引咎辞职以来,一批官员相继引咎辞职,再次把官员道德建设问题置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官员道德建设问题就是要坚持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引咎辞职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思考引咎辞职问题,可以从文化角度切入.引咎辞职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制度文化与政治思想文化背景,它内含的文化精神是政府权责统一的行政文化、官员知耻尚荣的道德文化和尊重民意的公民文化.进一步完善引咎辞职,在政治文化上,要推进政治公开与舆论监督;在道德文化上,要提高官员的责任政治意识;在社会文化上,要破除官本位的落后思想.  相似文献   

14.
对"引咎辞职"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丽贤 《探索》2006,(3):177-179
随着我国官员"引咎辞职"实践的不断深化,引咎辞职制度在我国也初步建立.该制度的建立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对我国官员"引咎辞职"的现状分析,找出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官员"引咎辞职"制度的完善之路营造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对"引咎辞职"的标准进行必要的量化;完善"引咎辞职"的适用程序;完善"引咎辞职"者的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崔亮 《廉政瞭望》2004,(5):16-16
国务院刚刚处理了三起特大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先后引咎辞职。一时间,“引咎辞职”、“官员问责”等成了舆论关注热点。余响犹在耳,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和江西油脂化工厂又分别于15日、20日发生氯气泄漏事故。这两起事故是不是责任事故?会不会又有人要引咎辞职了?人们在分析,在思考,在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官员去留一向引人入胜,走马上任众人侧目,突然离岗令人震动。4月中旬,3名官员先后引咎辞职,或许因为他们是部级老总、省辖市市长和县长,“目标”太大,一时掌声不断,热评如潮。其实,用一句俗话可以概括:“这是我应该做的”。 本来,官员引咎辞职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应有之义,也是一个责任政府的基本要义。在国外,犯人越狱,司法部长请辞;火车脱轨,交通大巨让位:下属受贿,主管首长‘挂冠”,都不是稀奇。下野不喊冤,民众平常看。而中国的国情不同。长期以来,即使漏子再大,也是不问主管上级责任的,首长不仅太平无事,兴许还能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官员问责制经过很长时间的建构,内容与形式都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引咎辞职是我国近期政治实践中的新亮点,并掀起一场问责风暴。引咎辞职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突破使得官员问责制在理论上和制度上不断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领导视窗     
“官员问责”开始进入制度化操作层面从对重庆开县井喷、密云踩踏事故、吉林火灾、阜阳市劣质奶粉等事件的责任追究中,可以明确看出,“官员问责”开始进入制度化操作层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等,今年4月中央又批准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了严格规范。从不问责到问责,再到以法制保障问责,靠法律和制度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体现了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心。不难看出,在民智日益开启,民主日益…  相似文献   

19.
在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最后全体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一番慷慨激昂的即席发言.为国内外媒体所关注。媒体报道称,解振华的发言是“恼火”、“发怒”、“怒斥”云云。而中国国内一些舆论和网民不乏赞扬解振华“骂得好”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贺大新 《共产党人》2004,(15):14-14
一是主管部门的认识难到位。所谓“引咎辞职”,按照《辞海》的解释,是指“由自己承担错误的责任而辞职。”《条例》把“引咎辞职”列入领导干部辞职制度,改变了权力定位。然而,在一些干部主管部门,由于认识不到位,对引咎辞职制度落实不力。认为引咎辞职是“软的”,没有“硬指标”,干部犯了错误,可以按党纪、政纪、法规处理,实施引咎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