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计 《法治与社会》2006,(11):13-14
2006年8月底,沉寂已久的《物权法草案》、《企业破产法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接受五审和三审,与以往历次审议相比.此次审议集中关注的是物权法、企业破产法的一些争议焦点和未决难题,经由这种攻坚式的审议,企业破产法终成正果,物权法亦有望进入最后的分娩期,以物极法、企业破产法为样本,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立法的立法走向、立法难度、立法方式等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行政强制法草案及其修改情况的汇报,自2009年8月28日起在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2009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方面表示,将对征集到的每一条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尽可能加以吸收,在此基础上对草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适时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3.
姚秀兰 《现代法学》2003,25(5):151-154
本文旨在以1906年晚清时期的《破产律》、1915年北洋政府时期的《破产法草案》、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破产法》为线索,考察中国近代破产立法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性,揭示中国近代破产立法的特点,探寻近代中国移植西方破产法律制度,法律近代化的路径,并为我国当前的破产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莹 《政府法制》2006,(23):12-13
2006年8月底,沉寂已久的物权法草案、企业破产法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接受五审和三审。与以往历次审议相比,此次审议集中关注的是物权法、企业破产法的一些争议焦点和未决难题,经由这种攻坚式的审议,企业破产法终成正果,物权法亦有望进入最后的分娩期。以物权法、企业破产法为样本,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立法的立法走向、立法难度、立法方式等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物权法,破解立法纷争2006年8月22曰,万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再次亮相。此前,物权法草案已历经了四次审议,其间,还夹杂着公布法律草案征求…  相似文献   

5.
企业破产与自然人破产的立法目标并不完全相同。由于当今社会企业破产案件的大量存在,企业破产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利益冲突变得日益复杂和尖锐,各国破产立法的制度构造相应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破产和解及公司重整等破产预防制度成为破产立法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债务人的救济和康复问题的关注及相应措施的采用;债权人利益与其他社会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在破产案件中日益凸现。这些问题程度不同地反映到了不同的破产法理论观点之中,并开始在美国破产法理论界出现正面交锋,英国一些学者也加入争论。  相似文献   

6.
新《破产法》实施之后,破产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立法中的许多不完善,企业破产中的关键问题—破产财产分配顺序问题就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破产法立法价值着手,就此问题在立法上的规定以及实务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谢俊林 《政法学刊》2002,19(5):74-76
企业破产,作为企业经营决策者的董事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企业破产是由于董事违反法定董事义务所致,或者董事在破产程序存在违法操作,则董事有可能承担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通过对国内外破产立法的比较,对我国破产企业董事责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荐     
《江淮法治》2011,(8):57-57
亲历中国民主立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言实录。 本书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南振中,他参与了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实践。本书以发言实录聍形式,将他  相似文献   

9.
阿计 《中国律师》2008,(4):43-43
2007年年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程序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已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2007年以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关涉劳动者权益的法律相继诞生。而在年底浮出水面的社会保险法草案.既是有“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年”之称的2007年的收官之作,又是社会保障法制的开山之作。这种不断向民生倾斜的立法努力。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这也是很多人对社会保险法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问题是,除了各种具体的制度设计,社保立法最应确立怎样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依法履职责     
《江淮法治》2013,(5):14-16
"五年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重要领域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效提升了立法质量。""人大常委会工作紧贴民生热点,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监督,深得民心、符合民意。"……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行政强制法草案及其修改情况的汇报,自2009年8月28日起在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2009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方面表示,将对征集到的每一条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尽可能加以吸收,在此基础上对草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适时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是我国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主体市场退出行为的重要立法,不仅明确了破产申请主体、破产申请审查程序、破产原因等标准和受理破产申请法律效力等重要内容,而且设置了破产重整、破产和解和破产清算三项具体程序,使企业破产案件成为具备较为完整程序性规定、相对独特的非诉讼案件类型。一方面,企业破产法与公司法关于公司清  相似文献   

13.
王治国 《法人》2008,(5):11-11
新华社日前发布消息说,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进一步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日前决定,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予以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律》2015,(2):16-18
2015年3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翠确定立法方案。2015年将加强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民主政治,社会领域,文化、教育、生态领域,国家安全五个重点领域的立...  相似文献   

15.
阿计 《江淮法治》2008,(16):6-10
2008年4月20日,主要媒体披露的一条消息,令所有关注中国民主法治的人们为之一振,该消息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日前已决定,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予以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同一天,已经过一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正式公布。5月5日。消防法修订草案亦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6.
信息总汇     
《中国法律》2007,(2):45-46,114-117
十届全国人大五交会议表决通过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年来立法工作简述;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2007年立法计划;2006年我国吸收外资近700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破万亿;三大诉讼法律改均有进展;“方正杯2006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评选揭晓;最高法院:要从经济上剥夺知产侵权人再犯罪能力;我国建立社保基金要情报告制度;循环经济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出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票据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以清末《大清商律草案》中的票据法草案,北洋政府的票据法草案及南京国民政府制颁的1929年《票据法》为基本线索,考察中国近代票据立法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性,揭示中国近代票据立法的特点,探寻中国是如何移植西方票据法律制度,走上了近代化道路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在转型,人大民主同样在转型,从传统的工具色彩向现代的公民政治迈进,民意和民生的基因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大民主的价值取向,"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立法。"2008年,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指明了立法转向。作为佐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把社会领域立法摆在了突出位置,制定社会保险法、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法、精神卫生法、社会救助法、慈善事业法,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均进入一类立法项目行列。地方立法也在积极向社会领域立法转向。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法人》2006,(9)
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3部法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8月22日至27日在京举行。会议审议监督法草案、企业破产法草案、合伙企业法修订草案、物权法草案、反洗钱法草案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草案,首次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禁毒法草案等,会议最后,监督法、企业破产法、合伙企业法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20.
立法的“短板” 2016年4月进入立法机关审议议程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在取得文化立法重大突破的同时,也足以引发对于文化立法现状的深层思考. 文化是民族血脉、制度之母,是国民的精神家园和根基,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从许多国家的经验看,无不以齐全纵深、各具特色的文化立法保障推进文化建设,以此塑造国家法制的文化底蕴,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