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实体产业经营利润不断下降,民营企业进入金融支持与金融投资的发展新阶段。针对民营企业金融化的主要背景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中小型民营企业应以资产金融化为发展目标、以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为发展主业,大中型民营企业以投资金融行业作为新增盈利点进行金融行业的布局,民营企业金融化发展还应注重产业互联网与金融化融合发展。同时提出产业链延伸、金融资源优化、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民营企业金融化发展路径,并为化解民营企业金融化风险提出加强战略布局、强化风险控制与管理、加强人才储备建设等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俞欢 《团结》2007,(4):48-49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方式较多,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获得资金。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资金的融通。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遇到了极不公平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经济已成为支撵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加入WTO,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应放开经营领域,实行项目带动;加强科学管理,追求持续发展;打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设立民营企业办事机构、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发挥民营企业行业协会作用,发展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融资的资金需求与培育民间资本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求导,得出民间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最低,而大力发展民间金融的制约要素是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信息披露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试诊断民营企业并探讨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民营企业困境的分析,认为管理、技术、人力资源和市场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四大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的民营企业分类和民营企业的有机体图,并从创始人的价值判断与追求、联合发展、合作与竞争意识以及需要走出的误区等四个方面寻求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市场贸易摩擦不断、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新形势下,应该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通过转型升级来促进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当下,我国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产权过于集中且缺乏流动性、融资约束明显且缺乏人才补给、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且缺乏公平性等三重问题。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和德国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建构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路径,即期内加强金融对民营企业服务以缓解其融资约束;短期内通过财税金融政策促进商业模式和产品的转型升级;中期内通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促进企业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长期内通过竞争政策和信息服务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魏文静 《理论导刊》2005,(10):14-15
资金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取决于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市场环境。目前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无疑增加了融资的成本,降低了融资的效率。因此,应重视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确保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战略思想,全面分析了我国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支持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发现住房租赁市场成熟度不够是导致金融支持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与我国居民传统的思想意识、住房租赁分散性发展有关。通过对美、日等国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支持的研究和借鉴,为更好地利用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提出大力发展REITs等推进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需要金融支持。资本市场是集聚和融通资金的重要场所,具有引发经济主体增加社会积累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功能。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是西部地区实施大开发战略、动员金融资源、获取金融支持的重要保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陕西资本市场的追踪调查和分析论证,为陕西以及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和开发力度提供理论政策依据。     一、陕西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与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资本市场与全国一样取得了很大发展,对促进省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否定的作用。但是同全国相比,尤其是同东部地区相…  相似文献   

10.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它以前沿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前提,使得金融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网络化和透明化、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大幅下降、金融功能场景化。金融包容水平不足,传统金融体系没有满足草根群体的投融资和小额支付的需求,为金融科技的发展留下了空间。金融科技的功能使它具有显著的金融包容效应,即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等金融市场摩擦,平衡金融包容公益属性和商业属性之间的矛盾,培养社会诚信意识,有效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率等。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完善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推动金融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合作,以便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升金融包容水平。  相似文献   

11.
浙江台州在发展小微金融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市场化、民营化为导向,与传统的商业银行错位竞争,创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小微金融发展道路,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台州小微金融的发展经验和基本模式,代表了我国小微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陆显斌 《学理论》2012,(29):113-114
我国的中小企业总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类企业在促进经济、创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如贷款难、担保难、政策歧视等。解决对策是:申请发展专项资金;引进新的股东;吸引风险投资;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加强金融监控;提高自身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1997—2009年相关数据,对消费信贷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消费信贷与金融发展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地,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消费信贷对金融发展有着显著影响,而金融发展对消费信贷的影响较弱。应通过政府对市场供给不足的消费信贷业务给予支持、政府为贷款人提供担保或保险,以及改变消费观念等途径来带动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进而推动金融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创板的产生是金融供给深度改革的具体表现,是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要举措。科创板作为一种新的制度供给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科创板的制度创新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通过分析科创板作为一种新的制度供给存在的缺陷,从上市公司遴选标准、企业估值、信息不对称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加强监管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科创板这一新的制度供给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表面上看其原因似乎是市场开拓不力、融资渠道过窄、人才缺乏导致管理和技术的落后,其实从深层次看是诚信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对民营企业如何进行诚信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大幅增长,居民金融理财市场空间也不断拓宽。自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简称CEPA)之后,两地的金融交流进一步加强。对于内地居民而言,在香港的外资银行进行理财投资非常普遍,因而跨境投资纠纷也频繁发生。在两地金融合作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两地金融监管也面临新的挑战,跨境投资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成为关键问题。以香港累计期权投资纠纷的成因作为切入点,其主要包括交易信息不对称、两地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因此必须在新形势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落实两地金融监管与合作,方可真正实现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金融化趋势日益显著,主要表现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攀升;金融业利润居高不下;非金融企业涉足金融领域业务增多。适度的金融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过度的金融化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金融诅咒"现象,并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化风险,需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循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重构互利共生的银企关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加强调控和监管力度,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宏观经济每次波动,民企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奇迹"是释放民营企业活力和解放民营企业生产力的结果,于是有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地位。民企的发展需不断创新,才会在波谲云诡的市场中立足。民营企业的创新机制中必须进行激励机制的完善,在更加开放的市场中培育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的关键之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黑龙江省与全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显示,目前黑龙江省区域性金融特征十分明显,属于典型的金融外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导致黑龙江省金融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金融组织结构单一、金融需求主体自主融资意识和能力不强。为此,黑龙江省应通过建立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措施促进区域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融资:基于信贷配给均衡的解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贷配给均衡是信贷市场上银行面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由于信贷合约存在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两种情形,所以,信贷配给均衡本质上产生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可以从信贷配给上得到解释,既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决定了其信息披露不规范,这导致其融资的边际信誉成本高于大企业。因而,改变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被配给出去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特别机构、建立中小企业间的金融互助系统、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构建信用咨询评价体系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