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时彦 《今日浙江》2013,(11):32-32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倡导"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大背景下,一个新名词——"四换",在浙江大地走红。所谓"四换",就是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腾笼换鸟"、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机器换人"、集约节约用地的"空间换地"、创新商业模式的"电商换市"。"四换"的概括带有明显的浙江特色,是典型的浙江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浙江的"转方  相似文献   

2.
周静 《今日浙江》2012,(9):11-13
"散是满天星,聚成一团火。"浙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不仅促使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还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为"浙江制造"转向"浙江创造"探索了路径、提供了样本。根据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3.
袁卫 《今日浙江》2014,(9):19-20
正浙商是浙江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浙江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面对浙江经济的"爬坡过坎",广大浙商用加快投资、加快转型、加速发展的实际行动,倾力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前进。"肺腑之言,铿锵有力;内外兼修,行之恒远。  相似文献   

4.
叶慧 《今日浙江》2014,(10):22-25
正秀美浙江,山水塑形,绿韵作裳,一片花柳繁华。多年来,浙江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发展生态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重大任务,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一以贯之,一贯到底。"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的建设,始终顺应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千万工程"、"美丽乡村"、三轮"811"专项行动、"循环经济991行动计  相似文献   

5.
刘亭 《今日浙江》2007,(19):18-19
改革开放近30年,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三化"驱动下,浙江创造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要从"经济大省"走向"经济强省",更需要"三化"的提升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浙江经济"民"闻天下.浙江之所以能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迅速跃升为经济大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跨入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的民营经济面临更加开放和激烈竞争的环境,遇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倒逼",产生了资源约束等诸多"成长的烦恼",孕育着企业制度、产业发展、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方面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2010年浙江转型发展的趋势分析2010年浙江经济运行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防通胀"。  相似文献   

8.
2011年开启的"十二五"发展,对浙江而言,不是一个简单的五年轮回,而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折时期。未来五年,浙江不仅要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而且要摆脱"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窘  相似文献   

9.
兰建平 《今日浙江》2014,(17):24-25
正如何按照"两美"浙江建设的要求,继续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为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是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产业竞争优势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我省抓住历史机遇,在农村基础上,走一村一业、一乡一品的路子,大力发展块状经济、建设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工业化的实现程度,实现了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基本  相似文献   

10.
兰建平 《今日浙江》2014,(10):36-37
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的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理论创新,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市场化改革,浙江引领了全国的风向。正所谓一部中国市场化改革史,半部在浙江。"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从块状到集群"是浙江市场化改革的真实写照,浙江道路是坚持中  相似文献   

11.
指标升降折射浙江经济“理性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浙江经济出现了理性回归的迹象,表明浙江已经步入经济增长方式持续转变的轨道.可以说浙江经济发展出现了"又好又快"的局面,2006年是"好"盖过了"快".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围绕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面对一季度经济增速回落较大的情况,进一步加大强工业、兴实体、扩投资、拓市场、促外贸等工作力度,二、三季度经济增速  相似文献   

13.
陈波 《浙江人大》2015,(Z1):14-18
刚刚过去的2014年,浙江经济在增速处于合理区间、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的态势中向前迈进。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浙商回归等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拳拳相接,招招命中,直击制约浙江转型发展的要害。有人说,浙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在"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热词的当下,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如何既加大对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力度,又致力于传统产业的"挖潜开荒",培育经济增长"双发动机",成为摆在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3,(23):2-4
今年以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围绕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战略部署,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积极助推新能源发展,全力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当好"美丽浙江"建设先行官,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助力经济转型浙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省外,尤其电煤主要依靠外运,已经成为浙江发展的一大心病。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浙江最高负荷年均增长10.4%。到2015年,浙江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7472万千瓦,届时需  相似文献   

15.
正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是新形势下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浙江突破资源环境容量的瓶颈,集聚技术品牌先进要素,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层次,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这是壮大、提升本土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浙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浙江对外投资合作成效初显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了加强规划引导、促进推广、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等系列工作举措,对  相似文献   

16.
正"这里有你们创业创新的舞台!"这是浙江对700万在外浙商的深情呼唤,情真意切。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浙江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省委、省政府对浙商的期望与倚重之情溢于言表,随之出台的,是一揽子鼓励、支持、引导浙商回归创业创新的好政策好措施,重锤击鼓。"我们的根在浙江。"这是省外浙商对家乡的真切回应,包含着深深眷恋,赤子情深。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浙江海洋经济"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福布斯发布的2013中国最富有10个县级市排行榜浙江独占5席;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连续29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权威部门发布的2013年全国GDP"含金量"排名中,浙江连续3年位居前列……"不计代价追速度"的粗放发展模式在浙江已成为过去,而"质量效益稳中有进、生态环境稳中趋  相似文献   

19.
弘扬人文精神 打造人文浙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十二五"规划及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弘扬人文精神,打造人文浙江,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打造"人文浙江",核心在于立"人",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人文浙江"的核心精神就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时强调"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身处市场化改革先行之地,浙江国税部门将围绕服务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这一目标,大胆探索、推进创新,更好地发挥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为推进全国税收体制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