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旺楚格 《实践》2007,(3):46-46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经济发展着力点应该放在一个稳定、两个重点、三个注意上来。一个稳定,就是稳定能源开发。近年来,内蒙古经济高速发展,主要依赖能源型产业的拉动,尤其是煤炭产业,1999- 2004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增长了168%,同期全国总产量增长了  相似文献   

2.
乌兰察夫 《实践》2008,(6):51-52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长期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较为滞缓、落后。然而,近些年,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却以高速增长而引人注目,成为我国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内蒙古现象”。为什么内蒙古经济获得了如此快速的发展?不少学者从经济学的视角给予了论证。这里试从草原文化的视角,对“内蒙古现象”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3.
胡敏谦 《实践》2010,(1):25-27
内蒙古经济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关注,称之为“内蒙古发展模式”。深入探索和研究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所产生的“内蒙古发展模式”,对全国其它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作用.或可为推进两部地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探求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中共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夯实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产业支撑。为助推成都市“产业倍增”战略,彭州市确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彭州市“十一五”以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持续调整趋于优化,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奠定了实施“产业倍增”战略的基础。下一步彭州市应该走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招商引资领域,推进产业高端发展,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路径来实现“产业倍增”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苏炜  高彦彦 《唯实》2010,(6):56-61
政府的区域政策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江苏省从2001年开始进行的大规模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驱动的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低劳动成本优势、FDI力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效应被强化,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却被弱化。因此,未来江苏省政策调整应注重产业转移的质量,从而增强人力资本对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6.
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志。近年来,禹城市顺应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潮流,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城作为城市基本定位,大力实施“科教兴禹”战略,初步培植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被评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全省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区”。工作中,主要做到了六个“依托”:一、依托科技基础,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长期以来,禹城…  相似文献   

7.
郭中华 《唯实》2013,(8):56-58
养老产业,又称“银色产业”、“银发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基本特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东部地区及央企的产业转型升级必然使部分产业及产业集群向西部转移。在贵州省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战略主基调,重点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背景下,必然推动贵州产业的大发展和大调整。产业承转对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到底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应对,以确保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不断优化增长,农民生活日益改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本溪面临着经济结构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立足本溪实际,“加速发展旅游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是优化当地经济结构,推动本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本溪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刘志国 《奋斗》2012,(12):33-34
近年来,尚志市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和实施哈尔滨市“强县”战略的实践中,紧紧围绕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纵向拉伸产业链条,横向壮大产业规模,重点打造了食用菌、乳制品、浆果、酒类、木制品、医药、旅游、商贸物流和绿色有机食品等九大产业,紧跟省市发展脚步,实现了市域经济快速、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刘军 《奋斗》2011,(6):20-21
近年来,鸡东县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以实施“项目建设决战年”、“招商引资决战年”为总牵动,围绕资源潜在优势,抓项目兴产业,上项目促开发,靠项目调结构,建项目保增长,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三年来,  相似文献   

12.
记者:刘书记,江泽民总书记去年在视察我区时提出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国下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那么,参与西部大开发,我区有哪些有利条件?刘明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作为“老、少、边、穷”地区,内蒙古要抓住西部开发这一有利契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形成再造新优势,实现新飞跃的良好局面。首先,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三北”,毗邻8省区,有与俄罗斯、蒙古接壤的地缘优势。内可以依托“三北”巨大的市场发展自己的经济,外可以通过欧亚大陆桥发展出口贸易。其次,作为资源、能源大省,内蒙古自治区煤…  相似文献   

13.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哈尔滨市茬“十一五”期间过度依赖房地产和汽车产业支撑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在“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必须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金塔县枪抓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建设能源战略通道的机遇,按照“抓能源、带全局”的工作思路,立足光热资源优势,加大项目争引力度,扩大能源装机规模,全县光电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飞跃,不仅产业特色、规模优势、集聚效应明显,而且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和首位产业。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必须率先战略转型,担负起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2019年12月,中共石家庄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发展“四种类型经济”的决策部署,园区经济位列其中。课题组深入解析石家庄市园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围绕构建支撑园区发展的产业生态,从最具活力的人及其所处的环境为切入点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从而引领带动全市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其内在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技术创新优势、自增长优势是其他产业组织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集群经济应结合区域资源特色,从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入手,通过提高区域集聚效应,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鲁江 《前线》2012,(6):24-26
把握和确立我国经济在国际分工中的新定位,是“十二五”规划的新要求。为此,要推动以下转变:从被动接受国际分工安排到主动组织国际分工: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到全方位的产业价值链竞争与合作;从依靠廉价劳动力到形成人力资源竞争新优势;从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到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从国际分工体系的加入者到国际经济关系调整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8.
杨宇峰 《当代贵州》2023,(21):30-31
<正>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和算力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重构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凭借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贵州抢抓“东数西算”发展机遇,全力以赴发展大数据产业。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海量增长带来更高的算力需求。2022年2月17日,我国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相似文献   

19.
宁云福 《奋斗》2002,(11):19-19
北安是一个工农各半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市场经济发展,关键是要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培育新产业,再造新优势,给市域经济营造新的发展空间。“十五”期间,北安将重点培育和发展“六大”产业,支撑市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确定的西部大开发重点与产业政策和自治区的实际,运用市场机制,掌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突出抓好“一线”、“三区”,全面实施“十大工程”,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再造新优势,实现新飞跃,力争使内蒙古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一线”: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这条线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线,是确保首都北京和“三北”地区免受风沙侵袭的安全线,是根治黄河断流和松辽流域洪涝灾害的生命线。生态建设是内蒙古最大的基础建设,也是内蒙古实施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