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重复抵押不应禁止但需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云良 《现代法学》2001,23(3):82-85
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基础上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比较深入系统地阐述了重押禁止的不科学性 ,并提出对重押进行“五个限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葛伟军 《法学》2006,(11):143-149
应收帐款是一种债权。虽然现行《担保法》没有明确指出应收帐款是否可以抵押,但是建立应收帐款抵押的法律制度,既有利于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又能够保障债权人的担保利益。英国法关于应收帐款抵押的法律制度,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虽然浮动抵押的概念尚未在我国得以肯定,但区分浮动抵押和固定抵押,有助于充分理解应收帐款抵押的含义。此外,应收帐款抵押不同于实践中已经出现的帐户抵押。为了论述上的方便,本文假定公司(债务人)向银行(债权人)贷款,公司则在其应收帐款上为了银行的利益而设立担保。  相似文献   

3.
解构住房反向抵押——一种新型抵押模式的解读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推行的住房反向抵押,具有明显不同于一般抵押的特点,实属一种新的特殊抵押方式。我国关于住房反向抵押的法律规定,处于空白状态。建构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制度具有强大的现实诉求。构建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制度应注意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林权抵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法制与经济》2010,(8):15-17,21
资金匮乏是农村林业难以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林农虽然享有对森林、林地的使用权和对林木的所有权,但缺乏将权利转化为利益的有效途径。林权抵押。是指林权权利人依法以其对森林、林地、林木所享有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为本人或第三人债务偿还或履行合同担保,以便获得其他利益的一种法律行为。林权抵押不但可以解决农村林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还可以使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本文试图就以下三点展开讨论:第一,法律是如何设定林权抵押财产范围的;第二,林权抵押登记的程序以及不足之处;第三。林权抵押实现的后果如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审判实践出现的问题,对抵押期间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我国《担保法》对抵押期间不作规定,并非立法疏漏,而是作为物权的抵押权性质使然。  相似文献   

6.
张瑞来 《河北法学》2000,(4):131-133
本文采用层次比较的方法,从抵押权的设定、抵押的效力、抵押权的实现、抵押权的消灭以及特种抵押制度等五个方面对中德两国的抵押法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分析,并对我国抵押制度的完善作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共同抵押的立法界定入手,进而提出了构建我国共同抵押制度的初步设想。认为我国的共同抵押制度,在范围上应与担保法的规定相一致,在种类上应包括单一共同抵押和复合共同抵押;共同抵押权的一般行使规则由抵押合同约定,若抵押合同未有约定,则承认抵押权人有选择权;共同抵押权人实现方式应以拍卖为主,且由抵押权人直接进行拍卖委托  相似文献   

8.
刘婷婷 《行政与法》2012,(3):102-105
共同抵押是一种特殊的抵押制度,它对于融通资金、促进物尽其用、保障债权的实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对共同抵押规则设计的研究为中心,在理论上对共同抵押制度作了分析,并从共同抵押合同、共同抵押的设定类型和共同抵押的公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评物权法规定的浮动抵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权法的制定过程中,浮动抵押是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物权法虽然最终规定了浮动抵押,但纵观物权法,明确规定的只有区区三条,其他情形则适用一般抵押的规定。浮动抵押制度甚为复杂,三个条文的规定不但有粗陋的嫌疑,而且其合理性也是有疑问的。浮动抵押的设立主体、抵押物的范围、抵押的效力和实行等规定有待商榷,而相关配套措施的缺失使得物权法对浮动抵押的规定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对债权人利益欠考虑。  相似文献   

10.
张露 《法制与社会》2013,(20):32-33
本文通过对浮动抵押的概念、特征进行阐述,并就浮动抵押的不同模式,及浮动抵押与相近制度的比较进行探讨,希望对了解和加深认识浮动抵押制度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住房抵押贷款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及纠纷,本文分析并归纳出住房抵押贷款实施中所存在若干法律问题,并提出几点弥补法律漏洞的建议和措施,以便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促进住房改革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论重复抵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红兵 《现代法学》2000,22(6):69-72
本文认为重复抵押是抵押行为的重复 ,可导致却不等同于抵押权的重复 ,也不是抵押物价值的重复 ;重复抵押的效力取决于各次抵押行为是否有效和有效抵押是否超值 ;并对重复抵押中抵押权实现的几种特殊情况加以探讨 ,指出关于抵押权顺位立法隐含着有限制的顺位升进主义。  相似文献   

13.
浮动抵押制度源于英国,是担保物权制度中出现得最晚的一项。但却被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也被大陆法系的不少国家所采用,这是与其既能发挥担保功能,又能充分发挥担保物的利用效能的制度功能分不开的。因而,它既具有抵押制度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设定了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它的运用给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的贷款和融资带来了新的便利,但由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对我国《物权法》中动产浮动抵押的相关规定进行剖析,提出完善我国动产浮动抵押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浮动抵押制度源于英国,是担保物权制度中出现得最晚的一项。但却被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也被大陆法系的不少国家所采用,这是与其既能发挥担保功能,又能充分发挥担保物的利用效能的制度功能分不开的。因而,它既具有抵押制度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案原告向被告购买小轿车,因办理过户时标的物被法院查封而不能履行过户手续,请求法院确认其为善意第三人进而确认该小轿车属其所有。本案原告是否能被认定为善意第三人曾有不同观点,但法院最终认定原告为善意第三人而判决该小轿车归原告所有。本文讨论的是,在本案的审理中未列债权人地位,而认定原告为善意第三人似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7.
浮动抵押起源于英国衡平法,其制度特征是抵押物不确定,抵押人可以利用处分抵押物,实行抵押权须以抵押物确定化为前提.我国<物权法>将浮动抵押普遍适用于所有商事主体,同时,又将可设定浮动抵押的标的物严格限定为有限动产,增大了浮动抵押制度所隐含的交易风险.从保障抵押权人担保利益的角度出发,应将浮动抵押人限定为公司,抵押物应包括抵押人现有和将来所有的全部或部分财产.  相似文献   

18.
动产抵押制度是目前现代化国家都已普遍确立的一中担保制度,我国1995年通过的《担保法》将其确立为我国一种基本的担保方式,动产抵押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不移转占有性是动产抵押的生命力所在,但在正是这一特性给动 抵押在理论构建和实践运用中带来了无可回居而又至今无法圆满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与否却又涉及到动产抵押制度的存亡。  相似文献   

19.
所谓浮动抵押,是指抵押人以现有的和将有的全部财产或者部分财产向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一项法律制度.这是<物权法>增加的一项抵押种类,它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