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现场勘查时,所发现的手印多是残缺变形印痕,给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给案件的侦破工作造成疑难。所以,研究分析手印的各种变化原因,是手印检验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掌握的问题。笔者就部分案例中变形手印的分析和利用谈一些见解。同一人手指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印痕,一般是出现“形变”和“量变”的变化。常见的现场指印有残缺、模糊,可称量变;重叠、变形,有时两者共存,称之形变。根据手印变化的原因可分:自身的变化;承受客体表面物质的变化;机械作用的变化;手印形成物质条件的变化;显现加工处理的变化;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
1998年8月12日晚,黄梅县蔡山镇村民涂××(女,64岁)被他人杀死在自家的经销店内。现场勘查中发现在死者睡的床脚南地面上有一个倒着的空啤酒瓶(九江啤酒),酒瓶的瓶颈处有一枚残缺的灰汗混合手印,直接拍照提取,经检验,确定为右手中指的中心花纹部位。同年8月29日,提取了重点犯罪嫌疑人高某(同村人)的手印样本进行检验,作出了现场手印是高某右手中指所留的同一认定结论。为此案的尽快审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这枚残缺手印的检验,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1现场残缺手印形成的过程根据留痕客体在现场的位置分析。从留痕客体在现场的具体…  相似文献   

3.
宁势强 《法制与社会》2013,(20):134-135
手印是犯罪现场中较为常见的物证之一。分析、判断现场手印可为确定案件性质、缩小侦查范围、快速查阅档案以及进行手印鉴定提供有力的线索和依据。本文就现场遗留手印的形成、分类以及变化因素的依据进行相关论述,以更好的发挥现场手印、手位为分析案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盗窃类现场占具着基层各类案件现场勘查的大部分工作量,而这类现场的出入口相关客体是作案人最易接触并可能留有手印的部位,如卧室或阳台的窗户、与窗户相连的内侧墙壁瓷砖、平台瓷砖等均极可能遗留作案人的手印。另外,入室抢劫案件、伤害案件、强奸案件、杀人案件现场出入口与上述相关客体上同样可能留有作案人的手印。凡此种种,针对上述各类现场出入口的相关客体上手印的显现,作者均用废旧打印机墨粉进行过刷显,效果很理想。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干燥的羽毛刷每次蘸取的打印机黑粉不要过多,用羽毛刷的毛尖部轻微并极少量的蘸取,可以多次重复蘸取,在现场出入口相关客体可能留有手印的部位反复刷显,直至出现手印为止。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多年的指纹鉴定工作实践中,遇到了大量残缺、模糊、变形的手印,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结合实际案例,将鉴定方法和经验介绍给大家,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指纹作为"物证之首",对现场手印进行分类有利于手印的保护、显现、提取、分析检验等,充分发挥指纹技术在侦查破案、打击犯罪中的特有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犯罪现场的手印痕迹是犯罪嫌疑人作案之后遗留下的关键线索,对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学习和掌握手印痕迹检验的精髓和核心关键方法,有利于办案人员在进行现场勘查的时候通过对手印痕迹的固定和提取能够获得更多的案情线索,加快案件侦破的速度。本文首先对手印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再研究讨论了多种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希望能够对相关警力部门侦破案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指纹查询比对工作中通常遇到的情况是,一枚现场手印要与几十枚甚至上百枚样本手印进行比对.或一名嫌疑人十指指纹要与上百枚现场手印进行比对,而不是一枚现场手印对一枚样本手印的一对一的检验,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准确、快速有效的比对检验程序,以便迅速准确地发现相同的手印,满足大量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手印检验工作中,通过对乳突纹线局部形态特征的种类、特点及检验方法进行研究,并运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阐述,论证该类特征在手印检验中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提高残缺、少特征等疑难手印的利用率。乳突纹线局部形态特征的应用是对常规特征的重要补充,对手印检验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手印显现中所论述的“错案”,不是指手印鉴定中的认定或否定这种结论上的对与错,而是指在案发现场或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在处理各类从犯罪现场提取的检材时,由于操作者的不慎失误甚至无知所造成的,把本应该显现出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物体上的手印,却没有显现出或者由于操作者使用显现方法不当,结果给下一步鉴定带来一定的麻烦,或者把本应显现出手印的检材,不仅没显出手印甚至破坏了检材,给案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等等。为此,我们把这类人为造成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案件,称为手印显现中的“错案”。上述情况在各地办案中已是屡见不鲜,笔者…  相似文献   

11.
手印的相关性是指手印与犯罪行为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手印是现场犯罪痕迹的一部分,是犯罪现场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痕迹,特别是手指头的印痕出现最多。根据现场发现、提取的犯罪手印,进行认真的分析甄别,能为侦察和技术检验提供方向和线索,为缩小侦察范围,刻画罪犯特征,鉴别犯罪嫌疑人提供客观依据。刑事犯罪现场极其复杂变化多端,犯罪现场上的手印,有的为罪犯留下,有的为事主、被害人或无关人员所留,确定现场手印是否罪犯遗留,关键是判明现场手印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1要结合现场环境和犯罪人的心理状态确定现场环境,能…  相似文献   

12.
现场勘验检查就是通过刑事案件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证认识和记录犯罪现场的过程,其中现场上遗留的手印痕迹是认识现场的重点特征,现场勘验检查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发现和提取手印痕迹,这就要求现场勘验检查人员在勘验现场、检验手印时采用正确的方法,力求完整、真实记录现场手印。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DNA技术的进步,现场勘验检查时应当将手印痕迹检验技术与其他学科技术相结合,使现场手印痕迹的证明力更加直观、稳定。同时应当注重加强现场勘验检查人员人身防护,防止显现手印时使用的化学试剂和特殊光线造成人身伤害。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1枚手印不是由单一物质构成,而是含有多种物质成分,往往只能观察和拍摄到部分手印纹线,其余的则很难反映,造成了手印的残缺。究其原因是同一手印由不同物质形成的纹线对光的反射及吸收不一样,形成了亮度、颜色、密度等差异,使手印纹线部分可见、部分隐没或是部分较清楚、部分较模糊。对这类手印必须通过仔细观察、合理配光采用分离拍摄、重合处理的方法才能将其完整而清楚拍摄提取下来。  相似文献   

14.
手印的相关性是指手印与犯罪行为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手印是现场犯罪痕迹的一部分,是犯罪现场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痕迹,特别是手指头的印痕出现最多.根据现场发现、提取的犯罪手印,进行认真的分析甄别,能为侦察和技术检验提供方向和线索,为缩小侦察范围,刻画罪犯特征,鉴别犯罪嫌疑人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影  陈述 《政法学刊》2003,20(4):75-76
现场留痕手印通常因作用力及承痕体等外因的影响,出现变形现象,直接影响了检验鉴定结论的准确性。检验鉴定前对现场留痕手印进行全面分析,判定其留痕部位,从而作出准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6.
准确地判断现场手印的新旧程度与案件的发生时间是否吻合,是确定现场手印是否作案分子所留的重要依据。在现场勘查中对遗留在光滑、不吸水客体表面上的汗液手印(如:玻璃、搪瓷、油漆、金属、陶瓷等)进行鉴别,并判断其新旧程度。鉴别方法主要有:光照检验、粉末显现观察检验、胶带复印检验。实践证明在正常的温度、湿度情况下利用这几种方法鉴别的新旧程度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7.
在犯罪现场勘查提取的手印中,排除与案件无关人员的手印,直接关系到侦察破案中的认定人身、审判中的定罪证据。如果将无关人员手印列为犯罪所留或者将犯罪所留手印排除在外,冤枉无罪的人,让真正的犯罪分子逃避惩罚。排除工作常用方法就是将与现场有接触条件的无关人员的手印进行比对逐一排除。但对于流动性较大的现场,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手印具体遗留部位结合罪犯行为动作,和手印上特殊附着物的分析方法,在实践中利用现场手印新鲜程度,对不同显现方法的不同显现时效,结合罪犯作案时间来分析推断是否罪犯所留手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市场“铜”的价格上涨,在高利润驱使下,犯罪嫌疑人将作案目标瞄上了电力变压器里的铜线,致使盗窃变压器里铜线案件呈明显高发趋势。刑事技术人员勘查该类案件现场,通常在变压器的硅钢片上发现有现场手印。如果现场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硅钢片上的手印就是犯罪嫌疑人拆卸硅钢片时所留。但不一定所有的现场手印都是犯罪嫌疑人的手印,有的可能是生产过程或修理时所留,那么生产过程或修理时遗留在硅钢片上的手印可以保留多久呢?笔者每年勘查该类案件达20余起,通过亲身实践总结出以下经验。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分离手印,系指一枚完整的手印(这里指指印或掌印)受某种因素影响分成了若干部分,在现场勘查及手印检验中,常常遇到这类分离手印。为拓宽手印的检验范围,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并在多起案件检验中成功地进行了应用,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分离手印形成原因 这里所介绍的分离手印,不是因生理或创伤形成的分离,也不是残缺手印,而是指作案人在现场上由于心理作用、用力大小和方式、承受客体的质量、形状、表面光洁度及现场客观环境等影响造成的手印分离。 (1)由于用力大小和方式不同,在一处未留下完整手印,而分成几次在不同部位遗留; (2)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心情紧张,造成手印遗留残缺不全;  相似文献   

20.
油质潜手印在刑事案件现场经常出现,尤其是在盗窃变压器及其它铜制品的案件中,由于犯罪嫌疑人作案时手上分泌油脂或粘附变压器油等,会在被盗的金属铜部件上遗留手印,此类手印通常有较强的特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