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民本思想”是经过历代思想家、政治家不断总结和深刻阐释,而逐步形成的亲民、重民思想。如果我们迈过“民本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姑且忽略其“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手段而产生”、“名为重民,实为治民”的阶级性,单就其关切民生疾苦、重视民心向背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2.
成峥 《法制与社会》2014,(1):7+9-7,9
重民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在法制中则较早见于汉代。中国古代的重民思想是古代处于主流的统治思想,以民为本、爱民存民是其核心内容。在《汉书·刑法志》中,重民思想崭露头角。汉律通过年龄限制减少了刑杀,而且其减罚慎刑,导民相爱,突破了前朝法例,重民思想展露无余。其实通过社会根源我们会发现重民思想重视于汉代自尤其历史必然性。虽然尚有局限,但不可否认其深远之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重民思想是非常突出的。可以说历代统治者都强调以民为本。早在《尚书》中就有;“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认为百姓是根本。《尚书》中有句著名的话叫做:“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强调民心与天心的相通,统治者重天.畏天,就要重民。付L记·大学》上有:“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强调民心的向背决定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君民一体,没有民也就没有君.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就要亡国。孔孟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重民思想,特别是孟子,他对老百姓重要性的认识比孔子更为深刻,表现在他的“仁政”思想里。…  相似文献   

4.
试论儒学的等级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国 《河北法学》2002,20(6):74-78
崇尚等级思想的儒家学说自汉代后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和立法原则 ,使中国古代法制表现出较为突出的重血缘、重等级的特征 ,进而直接阻碍了中国封建法向近代法的嬗变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圣人之一的柳下惠,其法律思想可以概括为:维护"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制度;严"礼"慎祀,明察秋毫,严明执法而不拘泥于法;宽仁爱人,重民施教的朴素民本主义思想。他的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重民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提出了"民贵君轻"、"暴君放伐"理论,"正经界","制民之产";"薄税敛","取于民有制";"省刑罚","罪人不孥"及"四德五伦"教化等具体的民本措施。孟子的这样一种民本思想有其进步意义也有局限性,对我们当代社会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传承了上古民本思想并提出"重民"、"德政"、"富民"、"教民"等主张,由此形成了自已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我们当今应汲取其中积极有益的思想精髓,并将其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鸣芳 《河北法学》2000,(3):157-159
本文着重阐述《皇明条法事类纂。刑部》中反映的明中期刑事制例上的法律思想和实践。重民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精华,明中期,在刑事立法中,统治者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强调除暴、安良、重民、保民,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提出了禁盗以保民,重民命以惩凶顽的思想。其重民思想没有囿于传统,而是强调在不违背封建礼教的前提下注重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天宝 《政法学刊》2007,24(1):123-126
汲黯作为西汉重臣,尽管未留著作于后世,但从他的“行”进行史料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他的“无为而治”、“重民”、“社稷为重”等法律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的主导理论,儒家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先秦时期周公旦的礼治和敬天保民的思想对孔夫子、孟轲等儒家代表人物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是儒教思想长河的源头。他们有关社会发展的理论和见解奠定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石。民主是法治的生命和灵魂,而民主之路的第一步是重民思想乃至民本思想的确立!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周公、孔子和孟子三位儒家鼻祖有关重民思想的追溯和分析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期助益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民主政治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1.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它蕴含了我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在法律文化上的最高追求,也最终成为历代统治者和儒生们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传统无讼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历代社会统治正统法律思想的一部分,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家重刑思想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家有其独特的重刑思想的逻辑。以“民性”、“民情”为法家重刑理论的归宿,基于人性发展起“以刑去刑”的理论,着眼于轻罪重刑。法家总是把“富国”放在首要地位,否定了“富民”、“足民”的意义,只是单纯使用重刑。法家讲求“胜民”、“制民”、“弱民”,高度发达了告奸理论。法家重刑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被说成是善良的,是基于“爱民”、“亲民”而达到“利民”的。法家的重刑思想到秦灭亡前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致使其二世而亡。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的主导理论,儒家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先秦时期周公旦的礼治和敬天保民的思想对孔夫子.孟轲等儒家代表人物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是儒教思想长河的源头.他们有关社会发展的理论和见解奠定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石.民主是法治的生命和灵魂,而民主之路的第一步是重民思想乃至民本思想的确立!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时周公、孔子和孟子三位儒家鼻祖有关重民思想的追溯和分析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期助益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民主政治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解放战争时期科技思想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的科技思想主要是:重自然科学;重人材;重科技与实践、与群众相结合;重教育。对这一时期党的科技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当今科技思想的理解,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学说在中国繁荣了两千多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膜拜,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究君子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以孟子为代表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在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主题,其民本思想不仅传承了古代的民本思想,又为后世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制民之产","省刑薄赋"等基本理念,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商君书》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先秦法家的重要典籍,它记载了法家革新变法、重农重战、重刑少赏等言论,它所反应的政治思想也被运用到了实践当中,且被后世所继承和发展。《商君书》篇篇谈"民","民"成为了其治国的重心,只有理解"民",才能参透它的"治民观"。  相似文献   

18.
儒家从犯罪原因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犯罪预防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从经济、教育、法律宣教以及宗族联防等方面预防犯罪。透视儒家犯罪预防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犯罪预防从民本和重民思想出发,其核心是“仁政”思想,其指导原则是礼法结合。  相似文献   

19.
董康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无论是清末修律时宪法、民法、刑法、民刑诉讼法的修订,还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两次刑法修正案,董康都参与其中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立法活动和后来对南京国民政府民刑立法的评论中,董康既注重民情又重视世界先进法理的立法思想得到了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在不断总结治国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炼与概括出丰富的管理社会、治理国家的智慧。其中以德治国、德法兼用、以德治吏和以德化民等思想,不仅揭示了儒家伦理思想与政治文明的内在联系,也展示了中国历代政治文化的精髓。“以德配天”是西周统治者逐渐摆脱神权思想控制,实施“以德治国”统治模式的重大转折。西周统治者提倡“明德慎罚”,创造了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相互结合的治国理念与治国模式,区别于东西方同期国家的宗教与法律结合的治国方式,具有原生的中国法律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