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宝民 《党课》2011,(15):108-108
一次去同学家里,同学的父亲给我讲了当年送他上学的事。“那时候他上小学二年级,从我家到学校有1.5公里路,早上6点上自习,5点半就得从家走。天还没亮,他不敢走,我就陪着他一起走,送他到学校。后来,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在座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我很高兴到重庆来。这是我第二次到重庆,第一次是1991年,在重庆只停留了四个小时,从成都坐夜火车天亮到的重庆,中午坐船到了武汉,所以在重庆只停留了4个小时,看了嘉陵江和长江交汇的地方就走了,这次有机会到重庆来我非常高兴。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康熙从乱世到盛世》,为什么想到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3.
周科际 《新湘评论》2006,(10):50-52
1934年7月23日.何继善出生于湖南浏阳县。6岁那一年,他刚读完小学二年级,便随父母亲四处流浪。在新田.一家人总算找到了落脚点.何继善也到新田的一所公立小学上了三年级,并从三年级一下跳到小学六年级。1945年,初中一年级的他又随父母到处流浪。1950年,仅仅在长沙云麓中学上了一个学期,就因家庭生活拮据而被迫中途辍学。两年后,当他从穷山僻壤走出来。到湘东钨矿从事矿砂检验工作,亲身体验到爬坑道取砂样的困苦后,就立志要寻找一条勘探地下宝藏的新途径。并因此与勘测探矿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何继善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开始学的是地球物理专业。后来一位老师得知他来自矿山,便动员他改学了金属物理。每当回想起大学生活时,何继善总是满怀深情地说:“是矿里送我上大学的.我永远忘不了矿工兄弟们。”  相似文献   

4.
在王垴村     
2007年年底,我奉命到西吉县平峰镇扶贫支教,三年很快过去了,说实在的,我真有点舍不得平峰的山山水水,特别是王垴小学112个孩子的纯真笑脸常常让我魂牵梦绕。幸福指数到王垴小学的第一年冬天,便迎来了第一场雪。学校有四个男老师,最年轻的52岁,最年长的已经57岁了。天晴时他们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学校,一遇到下雪,就只有走着去了。因为怕我一个人待在学校太孤独,每天晚上都有一个老师陪我待在学校。  相似文献   

5.
追求——融入烛光我叫姜东煜,今年22岁,是白山市前进小学的一名教师。上小学5年级时,我就加入了共青团。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向往,我在长春市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向校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毕业分配到白山市前进小学后,我又多次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的强烈愿...  相似文献   

6.
张庆敏 《共产党人》2009,(14):54-54,51
共和国刚刚诞生的1949年,我在读小学四年级。当时在我的家乡,地处淮河之源的桐柏苏区,从县城到乡下,从坊间到学校,人们到处都可以听到一种美好而又新鲜的传言:“一天不用功,跟不上毛泽东;三天不学习,撵不上刘少奇。”这里且不论领袖之间是否有这种传言,  相似文献   

7.
童年的书包     
不知什么缘故,随着年龄增长,常常想童年,想童年的趣事,儿时读书的影子时时浮现在眼前……那时候,家庭生活困难,上学连个书包都没有,故乡的学校离家近,抬腿就到,上学时胳膊弯里夹个书本和铅笔就走了。直到小学三年级时,父亲从舅舅家给我拿回一个老家人在山上放羊时背干粮的用毛线打的毛线兜当书包。从没有背过书包的人  相似文献   

8.
重庆的朋友们:大家好!确实说来得很匆忙,其实是刚刚到,而且晚上一定要离开,明天我要到香港给台湾来的非常重要的朋友颁奖,所以我不能在这儿过夜。到重庆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邀请的人比较多),就是我和我的妻子马兰都非常喜欢这个城市,前不久我们还悄悄的来过一次。完了之后,按照马兰的说法就是,到了重庆有两个发现一个发现是,原来我们好多喜欢的城市都是趴在地上的,而重庆站起来了!这主要是指山,山城第二个发现就是,现代建筑艺术学家,可以在很短的几年内,把一座疲惫的城市改造的焕然一新。大家到处都在讲重庆怎么怎么样,一定要去看一看,当大家都在讲的时间,重庆有了邀请。而且我的一个研究生一个叫丁松的叫我一定要到重庆讲一次,我也答应他了。没想到我们的市委副书记,政协副主席,宣传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9.
《北京支部生活》2011,(8):70-70
我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在参加班级组织的六一节目比赛排练中,摔倒骨折。事发后,我找到学校领导要求赔偿,但学校说他们没有责任。请问,学校是否应该赔偿我们医疗费等费用?  相似文献   

10.
林小艾 《党员文摘》2009,(11):35-36
坐落在华盛顿郊区的西德维尔友人学校.是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就读的学校。学生们从四年级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在这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去看了看他们最后一节中国历史课。这节总结汇报性质的历史课别开生面.让我忍不住对中华文化充满了自豪,也从中窥见中美小学教育的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上小学三年级的内侄吃过饭搁下碗就往学校跑,一问才知道他是个专门管教室钥匙的班长,闻听至此我不禁哑然失笑。  相似文献   

12.
统计的闹剧     
《理论与当代》2013,(6):58-59
岑嵘在第8期的《青年博览》上撰文指出:在我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展“我们跑步去北京”活动,每个班级学生每天上报晨跑距离数目,看看哪个班级先跑到伟大首都。一开始大家还守规矩,可是很快,这就成了一个闹剧。今天有人报4公里,明天就有人报8公里,后天还有人报10公里,照这个速度,不要说北京了,北非、北极也快到了。  相似文献   

13.
《思考与运用》2007,(8):49-56
非常高兴来到重庆。我来重庆这是第三次了,80年代来一次,97年直辖时是第二次,这次旧地重游,重庆变化很大,路变多了,楼变高了,还有轻轨,变化之大让我感觉很意外,我为重庆的崛起与发展感到非常的高兴。今天在这里,我讲“重庆文化与重庆美学”这个专题,有些不涉及到重庆,但通过举一反三我们可以从其他的一些城市文化建设的案例中,来思考我们重庆的城市文化建设和整个城市现象。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如果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那么我今天的讲座算是成功了。  相似文献   

14.
李想 《当代党员》2009,(10):26-27
“想起当年自己的创业经历,我真为现在的个体户感到高兴。”重庆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渝中区分会副秘书长邱守雄回忆说。经过长达两年的漫长申请,1979年就开始在新华路摆摊的邱守雄和李卡等重庆第一批个体户一起,在1982年拿到重庆首批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相似文献   

15.
严婷 《当代党员》2010,(7):34-36
从“负资产”到市值500多亿元,重庆水务走了九年。九年问,在保证重庆市民喝上干净水的同时,重庆水务也拧开了创造水务产业价值的龙头。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站在时代巅峰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时又是个性突出的普通人,他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因为一块肉就绝交——"以后再不同这个家伙见面了"1913年到1918年五年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曾对他的同学周士钊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17.
难得回一趟老家,我到曾经读过4 年书的金岔小学看望年迈的启蒙老师。 晚上与老师东拉西扯地闲聊,聊着 聊着,就随手翻看起桌上的一沓作文本 来。老师说孩子不多,整个二年级才一个 班,24个学生。 在乡下的学校,二年级的孩子刚学 习写作文。本上的作文都很短,大多干巴 巴的一页就完事。乡下孩子终究不比城 市孩子,缺乏想象力,那些苍白的文字实 在无味——我心想。但我翻着翻着,不经 意间就停下来开始仔细读一篇《我的理 想》。  相似文献   

18.
水调歌头     
十多年前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离县城八十多里外一个少数民族山区任教。报到那天,一位姓路的中年人来乡上接我。他说:全校就两个年级,分成两个班,共二十来个孩子;本来有两个老师,其中一位辞职回县城了,剩下的就是他自己,独自支撑着学校全部教学任务,还是名义上的校长。  相似文献   

19.
1949年福州解放,9月间,我在福建学院大学4年级读书.开学不久,听说当时社会上革命青年要求参加革大的很多,福州市学联筹备处派人到学校开展动员组织工作,学校有部分同学也开始报名到革大去.那时我是大学毕业班,自己思想斗争很激烈,如果去参加革大,大学就不能毕业,这对我是个考验.我父亲认为我大学只差一年就毕业,去革大是前功尽弃,不同意我去.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与修养     
柳秀 《实践》2011,(5):10-13
我这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狭义上讲,即从到学校念书的意义上讲,我读了十八年半的书(不包括短训班),即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师范学校两年,师范大学两年,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两年半(其间在中青班学习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