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反恩人民的涵义,我们发现:"革命政治"意义上的人民与民主政治意义上的人民相去甚远;"人民意志绝对正确"的观念使得我们从不承认代议机关权力的有限性;对于人民主权原则法国式的、整体化的理解,使人民在"主权"中难以发挥作用;而人民与国家之间本末倒置的关系甚至使得作为"主权者"的人民淹没在"国家至高利益"的"滔天洪水"中.事实上,"人民"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保护每一个人的自由与尊严是宪政制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其实现需要借助于宪法的组织、程序和制度来完成。“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理念,需依托于宪法所建构的制度来实现,同时,宪法的制度运行又要始终贯彻这一理念,理念与制度之间体现出一种交互影响的关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制度理念,与中国的传统以及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家建构问题密切相关,是一种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融合在一起的民主理念,是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结合中国的传统、宪法文本与政治现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是与“社会主义”观念密切相关的民主理念,体现了最广泛的人民参与,将实质民主思维贯彻其中,并将形式民主、实质民主、政治集中、价值决断整合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链条当中。由此出发,才能理解我国宪法民主制度建构的规范本质,并在制度实现中切实贯彻这一新型民主理念。  相似文献   

3.
汪慧平 《中国监察》2009,(24):40-42
职务消费是指处于特定职级上的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必须发生的由公费支出的各种费用。适当的职务消费是必需的,没有它,公务活动的操作平台就失去了经济支撑。然而,在履行公务中,不需要那么多或那么奢侈的消费,或者不是履行公务需要,而是利用职务之便或假借履行公务名义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假公济私的个人消费,我们称之为职务消费的“异化”。这种“异化”现象,必将增加人民的负担,带来财政扩张的“挤出效应”,人民群众无法接受,群众对职务消费的意见和不满近年来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成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引起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因此,其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人大职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人大代表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当好“五员”,才能无愧于“人民的使者”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务。  相似文献   

5.
<正> 国家公职人员的日常行为准则,是关系公职人员如何正确对待摆在他面前的利益,以维护政府声誉的规范。它们刻意切断公职人员任何因职务地位关系与非份利益之间的联系,对廉政制度建设有着深刻的意义。在国外,关于廉政建设的立法已不限于规定对那些公然占有公共财产和公然索要接受他人钱财的贪污贿赂行为的处罚,还包括对公职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提出明确的规范,对公职人员的不廉行为起着预防、教育作  相似文献   

6.
一、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民主是法治的前提与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与保障。在历史与现实中,没有无民主的法治,也没有无法治的民主,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理论依据。“法治”的概念包括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和公众的法制观念(或称法律意识)。首要的是立法,社会主义法制原则首先是有法可依。在人民与权力统一的原则下,一方面确认人民与政府是主人与公仆的关系,一切国家机关包括政府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另一方面,肯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必须切实保护,不容侵…  相似文献   

7.
<正> 人权、通俗来说,是指人作为“人”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根据法律学的一般解释,“权利”是指人民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利益。所以,人权也可以解释为人民享有的利益。这种利益并非仅指经济利益,而是泛指社会对人的价值的尊重程度和承认程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一个国家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程度,体现了这个国家实行民主宪政制度的真实水平。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使得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纠缠交错,利益的结构性冲突也日渐频繁。为此,当下中国的法官在处理纠纷时,就必须在理顺关系、权衡利益、评估得失、摆平事件上下工夫,进而及时地为社会提供一种既缓和并协调好了利益的紧张关系、又衡平了价值冲突的法律产品。然而,这一法律产品的生产,实质上是中国法官充分利用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之中的法律资源,又超越两种司法模式而采取的一种更为实用的司法策略;与此同时,这一司法运作模式的背后,恰恰又反映出了“调解”与“审判”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纠纷处理方式在当下中国实已无区分开来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黄闽 《中国司法》2008,(2):19-21
一、正确认识依法行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依法行政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标题,将人民民主提升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崭新的高度,再一次宣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依法行政”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开宗明义第一条就庄严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这个词来源于希腊,一般是意味着“大多数人的统治”。列宁曾经指出:“民主是一种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民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我国宪法所说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统治着国家,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也就是我国宪法第二条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法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同类人审判”的根本性质 ,马克思主义者将法院定位在“人民的法院”这一层面上。在法院的具体标准上 ,他们认为法院必须依法成立、实行独立、遵守民主原则、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在法院的性质上 ,马克思主义者将法院看做是人民的法院而非官僚的机构 ,是中立的裁判者而非当事人一方利益的偏袒者 ,是普通的法庭而非特权的机构。在法院与法治的关系上 ,马克思主义者将法院看做是法治实现的载体 ,担负着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重要角色 ,同时 ,法院可以通过对行政权、立法权的监督 ,来保证控制国家权力这一基本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机的“四位一体”。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经济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政治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文化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3.
论立法中民主原则的落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原则是立法的生命线。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但如何了解和吸收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如何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用法律的形式具体化和明确化呢?这就需要实实在在地在立法过程中贯彻民主原则。忽视立法中的民主原则,就会影响和损害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失去很重要的内容;就会使国家立法工作失去人民群众的监督,出现利用立法谋私、利用立法侵犯人民利益的恶劣倾向;就会造成法律制定得很多公众却知之甚少、法律得不到公众的尊崇信仰、法律的制定与适用严重脱节等后果。如何在立法中贯彻民主原…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周围除了一个工作圈之外,还会有一定的社交圈和生活圈。从近年来揭露出的一些案件看,不少干部犯错误,问题正是出在这两个圈子上。领导干部在社交圈上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友不慎”。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傍大款”,而一些大款为谋取非法利益,则往往用拉拢腐蚀等手段,与领导干部建立“朋友”关系。正是这种相互利用的“朋友”关系,使少数领导干部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作交易,以义气代替原则,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成为不法分子谋取非法利益的代理人。在江西被称为“三胡”(胡吃、胡…  相似文献   

15.
<正> 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是指法定范围内的国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期限和方式向有关机关申报法定范围内的财产并接受有关机关的监督检查的制度。其目的是确保国家公职人员廉洁奉公,防止非法获取财产。这项制度在国外许多国家早已建立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由于这项制度将国家公职人员的财产状况和廉洁程度暴露于大庭广众之前,所以,这种法律被誉为“阳光法”.今年,韩国与我国台湾省也先后颁布了这方面的法律,在反腐倡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经中共中央同意并转发的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已将财产收入申报法列为国家立法项目。监察部就财产收入申报法调研起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这是进一步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推进反腐败斗争继续深入、持久、更有成效地进行的重大举措,它标志着我国廉政勤政法制建设将步入新的阶段。财产收入申报法是通过公开公职人员个人财产收入,预防、处置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权钱交易的一种有力手段。此项法律被人们称为“阳光法”,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迄今,英国、美国、匈牙利、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阿根廷、智利、澳…  相似文献   

17.
读过《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政治法应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这篇文章,认为其中有些问题值得讨论。1.“民主政治在运作上是代议民主或间接民主。”我认为这种说法值得研究。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县级以上代表实行间接选举可以,说我们的民主政治是间接民主则与事实不符。因为人民当家做主,除了选举人民代表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途径。如宪法第二条中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说“人民群众不可能直接地经常地行使那属于自己的权力,直接管理国家和…  相似文献   

18.
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就明确提出,国家权力机关的公职人员应该成为人民群众的“负责的公仆”。1891年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单行本写的导言中进一步提出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问题。显然,恩格斯的预见是英明的。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及共公职人员不致由人民的公仆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巴黎公社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第一,公社对公职人员实行选举制和撤换制,规定被绝大多数群众信任者才能当选。对不称职,人民群众不满意者可以随时撤换。第二,取消高薪制,规定任何公职人员的年薪都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是民主理论、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核心论题。满足不同的民族、族裔、宗教和语言群体的愿望并确保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和法治国家下促进和保护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的规定包括禁止歧视和少数人的特别权利。这些基于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下的平等理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而在国际条约中得到了具体体现,集中体现在《在民族或族裔、宗教和语言上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宣言》。  相似文献   

20.
《财产收入申报法》已列入经中共中央转发的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这说明,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已经提上我国法制建设的日程。建立这项重要廉政制度,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建立和怎样建立这项制度。一、建立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意义财产申报是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对其拥有财产的状况,包括财产的数量、来源、增减等情况,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指定的监督机关递交书面报告,以接受审查和监督的制度。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这项制度,目的在于将公职人员拥有财产的状况置于“阳光”之下,防止某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