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冀中抗日根据地位于华北平原的腹心地带,严重威胁华北日军占据的平、津、保、石等城市及平汉、北宁、津浦、石德等交通干线,犹如插在敌人胸部的一把利剑。从1942年5月1日开始,日军在“确保华北,先保冀中”的叫嚣下,纠集5万余人,由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督战,对冀中展开了空前残酷的全面“扫荡”,妄图一举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面对强大的敌人,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使冀中根据地顽强的坚持下来。到1944年,根据地完全恢复,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最后胜利。这一胜…  相似文献   

2.
1940年,我随丈夫高存信从延安来到战火纷飞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冀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工作。 1942年5月,敌人抽调了约5万日伪军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疯狂的五一大“扫荡”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集中“扫荡”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四县,企图一举消灭我冀中军区领  相似文献   

3.
<正>1942年6月9日,冀中八路军22团两个连及地方武装一部在深泽县宋庄打了一场村落防御战,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顽强固守15个小时,歼灭了大量日伪军,最后成功突围,创造了冀中根据地反"五一大扫荡"中最典范的战例。日军对冀中发动大"扫荡"1942年,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最艰难困苦的一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1942年肃正作战计划",抽调大批兵力进一步加强了对根据地的"扫荡"。当年4月开始,陆续展开冀东"1号作战"、冀南"12号作战"、冀西肃正  相似文献   

4.
1940年,震动全国、闻名世界的百团大战开始,冀南抗日根据地按照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的战略部署,先后有10个团的兵力和25万名群众参加了这次战役,为赢得百团大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冀南,日军自1940年初起,便日益加紧交通的构筑,企图进一步封锁隔断我抗日根据地,然后进行扫荡合围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日军即把战略重点转移到“扫荡”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们采取军事进攻、政治诱降、经济封锁、文化欺骗等多方面政策,推行所谓“强化治安运动”。扩大伪军、伪组织,扩大敌占区,增添碉堡据点。对抗日根据地则大搞所谓以“铁路为柱,公…  相似文献   

5.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了变华北为其后方基地,在日军华北驻屯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下,纠集了5万多日伪军,从1942年5月1日至5月27日,对我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的大“扫荡”和连续“清剿”。5月27日,日军第五十九师团第五十三旅团少将旅团长上坂胜,亲率20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定县北瞳村,实行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制造了残杀我军民800多人的骇人听闻的大惨案。作为当年青年抗日先锋队的一名干部,我本人是这桩大  相似文献   

6.
<正>1944年6月,新四军主力"老7团"在南下归建苏中4分区途中,于如皋县西北耙齿凌一带(今属如东县),与"扫荡"追击我地方部队的日伪军500余人猝然遭遇,以白刃战将敌全歼,创造了车桥战役后苏中第二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4分区军民反"清乡"斗争必胜的信心。苏中4分区的反"清乡"1942年6月,日军鉴于对我苏中根据地进行的全面"扫荡"、分区"扫荡"、乘虚跃进、交通政策等都没有收到效果,再次变换方针,吸取华北铁壁合围和苏南"清乡"的经验,开始对我苏中地区进行"清剿"("机动清乡")。从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坂参三在河北省曲阳县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危险经历。 事情发生在1942年秋季。 “五一”大“扫荡”中,日本侵略军华北方面军集结五万重兵,以“铁壁合围”、“篦梳拉网”战术对冀中进行空前规模的毁灭性“扫荡”,致使冀中地区遭到严重破坏,抗日斗争进入空前艰难的时期。各级党组织采取一系列切合时宜的政策措施,终使形势有新的好转,秋季,敌人发现这一带的抗日活动不但  相似文献   

8.
1941年冬,日军调动了5万人马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山东我根据地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在艰难困苦的50天反“扫荡”斗争中,留田突围是最惊险的一幕。当时,八路军115师的战斗部队只有一个特务营,敌我兵力对比为300:1,但我军最终不费一枪一弹、不伤一兵一卒,从敌人眼皮底下成功突围,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这一年3月,44岁的刘少奇奉中央命令,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出发赴延安,对沿途各抗日根据地的工作进行指导。5月1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抽调日军精锐部队,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相似文献   

10.
文锋 《党史文苑》2007,(3):12-15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正1942年11月14日到12月16日,日军调集精锐部队平林第十七师团、第十三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及伪军等总兵力万余人,在骑兵、坦克、飞机配合下,分5路对淮北根据地进行"扫荡",妄图通过不断蚕食、清乡,逐步扩大伪化区,缩小我抗日根据地,消灭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及淮北党政机关。朱家岗保卫战是淮北抗日根据地33天反"扫荡"中的一次关键性战斗。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英勇顽强,在敌我数量、装备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击退了敌军疯狂进攻,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宣告了敌人大"扫荡"的失败,巩固了淮北根据地。这次战斗也因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为抗战史上的一场经典战例。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武汉、广州后,因战线拉长和敌后八路军的不断壮大,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而将其侵华的主要兵力转向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战场。1938年11月13日至1939年1月24日,日军调动近万人先后对我冀中发动两次大的围攻,我冀中军民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进攻,但敌人又制定了更大规模的围攻计划。为了“巩固冀中,巩固华北”,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命令,1938年12月22日,贺龙、关向应率一二○师主力两个团从晋西北岚县开赴冀中,与冀中军区领导的八路军第三纵队会合,到1939年4月连续粉碎日军对冀中的三次大围攻,从而巩固了冀中…  相似文献   

13.
静德 《党史文汇》2006,(3):49-52
敌进我进,生死决战困难期 1942年5月,日军利用太平洋战场初期有利形势,集中更多的兵力,纠集各地的伪军,对华北发动了夏季"扫荡"."扫荡"首先从晋察冀边区的冀中地区开始,继而在晋西北,然后到晋冀鲁豫边区的太岳、太行,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相似文献   

14.
敌军重重围困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由于百团大战的败绩被解职回国。代替他的是号称中国通的冈村宁茨。冈村宁茨深知八路军在华北如此厉害,主要是它有一个坚强的指挥机构———八路军总部。于是他对抗日根据地采取了不间断的“扫荡”,并制定了以摧毁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为目的的“C号作战计划”。1942年2月日军发动的“扫荡”被粉碎后,于5月倾巢出动,调集8万余兵力,对我抗日根据地再次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扫荡”。日军一面以声西击东的手段对太岳区进行“扫荡”,一面又以声东击西的手段开始对冀鲁豫边区和冀中平原进…  相似文献   

15.
1942年5月1日,华北日伪军在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直接指挥下,集中了三个师团的主力和五个混成旅团的大部,以及各地伪军达五万多人,配属了飞机、坦克、骑兵,开始了空前残酷的大“扫  相似文献   

16.
张安山 《党史博览》2013,(12):42-44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百团大战中受到沉重打击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频繁、残酷的“扫荡”,并且把破坏八路军后方资材作为主要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8.
1943年10月,正当日军对我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铁滚扫荡”之际,我部队在勇猛战将王近山的果断指挥下,一举歼灭了日军大本营精心组织的所谓“军官战地观战团”,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一次最出色的伏击战。此战同时受到了国共两党最高统帅的嘉奖,成为我军革命战争历史舞台上一幕光彩夺目的战斗活剧。  相似文献   

19.
1943年10月初,风云突变,日寇以其主力第三十七、六十二、六十九师团和大量伪军共两万余人,对我太岳区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扫荡”。这次“扫荡”是集“铁壁合围”、“篦梳战术”、“辗转抉剔”、“灵活进剿”等等名目繁多的新战法之大成,又加以繁衍创新于是派生出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 冈村宁次新战法的基本目标和实质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将八路军太岳军区由陈赓、薄一波指挥的第三八六旅、决一旅压缩到预定地区,用这个新的战术将其一齐消灭,以建立“山岳剿共模范区”。 其基本内容是:在四十里的纵深内,日寇部队分三线配置、三个梯队、三种战法。第一梯队为日军加特工队,在一线合围歼灭八路军主力兵团;第二梯队为日伪军混合编组,加上民夫队、搜索队、俘虏队,在二线搜捕共军党政人员,消灭后方医院,掠夺根据地的粮、棉、油、布等战略物资;第三梯队仍为日军,在三线抓  相似文献   

20.
1942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第五个年头了。侵华日军为消灭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及第129师主力,并策应对冀中区的“扫荡”,制定了C号作战计划。从5月1日开始,日军第一军主力3万余人,以长治为前线指挥所,对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太行抗日根据地北部地区进行扫荡。5月19日,日独立混成第三、四旅团主力及独立混成第一、八旅团各一部,由平汉铁路石家庄至安阳段和正太铁路沿线各据点出动。24日夜,各路敌军完成了对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驻地的合围。包括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等首长在内的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一部及部分掩护部队都被围在了这张大网之内,未来得及转移,形势万分紧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