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苏联解体过程中,民族矛盾和危机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民族矛盾的形成、发展和激化,是在苏联长达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研究苏联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矛盾的发展历史和苏联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坚持公有制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丢掉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然葬送社会主义;但决非坚持了公有制,就一定能坚持社会主义。苏联剧变前的公有制规模不可谓不大、程度不可谓不高,但由于没有努力创新公有制的多样化形式及其实现形式,特别是没有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最终导致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三个特征,深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认真总结苏联剧变的教训,对正在深化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百科要览》于1993年5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大型工具书,又是一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论著。全书465万字,分三册,共八编(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发展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处和斗争、苏联及东欧八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蒙、越、朝、老和  相似文献   

5.
苏东剧变以后,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反思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重构社会主义未来的过程中,围绕市场、计划与社会主义,平等与效率,市场经济与混合所有制,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四大方面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探究。认为市场和计划都只是一种经济运行的具体机制,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机制兼容,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效率与平等的"双赢",有助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从而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助于促进经济上与政治上更多的民主实现。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1982至1984年,是苏联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富有启迪意义的治理时期."此间,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励精图治,其主要政绩有:一、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问题上多方创新与发展;二、强化劳动纪律、整饬社会秩序与惩治腐败;三、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有效地遏制了经济的持续衰退.总之,安氏治下的苏联社会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究其原因,除了苏联国内存在驱动改革的客观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与安德罗波夫亲身历经过1956年匈牙利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7.
十几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实践者对苏东剧变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在苏东剧变中的作用作出了评价,对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的命运进行了判断。尽管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看法不尽相同,但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则都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8.
苏甦 《工会博览》2004,(3):39-41
1956年,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20大.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和后果,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同时也对各国破除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学说发展的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对于社会主义研究的影响不一定是负面的;社会科学的重大创新与发展常常发生在认识对象充满矛盾和问题的时期,较为成熟的认识则只能发生在认识对象终结其历史过程的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为社会主义同题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认识样本.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三大突破 ,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遭遇曲折又获得转机的过程中创立并实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是认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问题的基本根据 ,为我们提供了制定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的依据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使我们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使我们从根本上突破了教条主义的、与苏联模式相对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高到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已经17年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至今仍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上指出:中国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据上述两个方面,本文就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简要地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苏联后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思潮引发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直接动摇了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人道主义思潮否定道德阶级性﹑走向抽象化的极端解构了苏联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学基础,俄罗斯思想探寻传统俄罗斯精神价值从文化认同上疏离苏联核心价值观,东正教复兴在世界观和信仰上否定共产主义,新自由主义全盘否定苏联根本制度和价值观念,"非暴力伦理学"抨击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为道德极权主义和道德专制主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解构了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能与时俱进地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反而被后者解构,最终导致苏共意识形态堤坝全线崩溃,苏联解体。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思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个问题各自作了努力的探索,形成一股较为重要而富有深远影响的非苏联模式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程及全局看,制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与时俱进、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课题。从经典社会主义到传统社会主义、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演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不同于经典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是人类制度文明的重大创新,代表了当代中国制度文化现代化的科学路向。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后,随着新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和人类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受到苏联强大影响的东欧国家一方面接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着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要求。在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最早接受苏联模式,却又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最早开始了对苏联模式的改革。南斯拉夫改革开启了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令人叹服的两份答卷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中叶,整个西方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最低谷时期北美和欧洲约有5亿工人失业。而苏联却因为其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而得到幸免。这时的苏联还没有完全建立齐备的航空工业,还需要从国外引进技术。苏联积极向西方寻求帮助,而处于危机中的美国和欧洲经济界则视苏联为巨大的出口市场,并且试图将其受经济衰退影响的市场和资金转移到苏联身上。大量美国和西欧公司尝试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寻找贸易伙伴,这为苏联航空工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从1932年开始,大批的外国公司涌入苏联,他们向苏联推销各式的飞机,可是,苏联人却从来不大批订货,每种只买上几架。不久之后,这些飞机设计上的出色之处便在苏联自己研制的新飞机上出现了,有的甚至是完全的照搬。他们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6月30日,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墨西哥城市自治大学教授海因茨·迪特里希应邀出席中联部举办的"万寿论坛"第六场主题对话活动,就"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内涵及其在拉美的实践、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作主题演讲。"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及特色一、理论基础"21世纪社会主义"诞生于苏联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去世不久,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出现了一系列改革,进而汇聚成一次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斯大林时期确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有许多不适应之处,所以,当和平到来的时候,改革就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苏联的国家民族主义、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干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而苏联国内的改革也在镇压了"布拉格之春"之后逐渐终止。  相似文献   

19.
官僚特权阶层问题与社会主义的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十月革命后80多年来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关于官僚特权阶层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活动;分析了特权阶层形成的条件、特征及其与苏联剧变的关系;论述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开展反对官僚特权阶层斗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剧变只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决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还是目前正在执政的共产党,都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者还在不断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