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蒲俜 《理论视野》2004,(6):25-26
“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严重危害取得了空前共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三年来,国际反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恐怖主义势力和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与此同时,恐怖事件仍在全球范围内频频发生,死伤人数也越来越多。使用武力根除恐怖主义的做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尤其是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未能消除恐怖阴影,反而导致了恐怖活动的反弹。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恐怖主义仍将是国际社会的毒瘤,国际反恐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国家之间只有实施联合侦查,才能够及时、有效地侦破此类案件。在联合侦查过程中,合作各方应严格遵守订立的协定,在国际和国内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积极选择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密切合作,共同开展侦查行动。针对联合侦查实施中的各种阻碍因素,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应采取务实的态度,作出立法调整和司法观念的转变,建立适应国际趋势的联合侦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用机场具有人员密集、经济价值较大、影响面较广的特点,已成为恐怖袭击的重要潜在对象.立足民用机场的概念及系统组成,对当前我国民用机场面临的恐怖主义形势、反恐防范工作及存在的反恐防范技术设备配备及更新不足、基础基建设施安全防范能力不强、防范生物恐怖袭击与生物武器威胁的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行剖析.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和完善我国...  相似文献   

4.
朱雁新 《学理论》2010,(3):35-36
区分原则是国际人道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植根于人们对战争本质的理解认识,有关理论和立法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巳日臻成熟。理解区分原则的关键在于辨析“战斗员”、“非战斗员”、“平民”、“军事目标”和“民用物体”等的区别,在现代战争中,这些客体问的界限日益模糊,对区分原则的理解和适用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李伟 《党政论坛》2010,(18):49-49
恐怖势力形成四个支撑点本土恐怖威胁的国际化极大地扩展了国际恐怖威胁的范围与程度“9·11”事件后,国际恐怖势力的代表——“基地”组织老巢在南亚依然存在,庇护恐怖主义的极端势力塔利班武装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6.
李洁 《瞭望》2008,(16)
美国重视提高民众的反恐作用,在安全意识下人们对身边的异常状况非常敏感,好比是反恐部门的触角、眼睛、耳朵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对境内外的恐怖威胁不容忽视。放眼全球,自"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的反恐怖斗争在日益深入,对于恐怖主义的研究和反恐怖斗争的认识也在深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国际社会开展广泛合作,中国参与反恐国际合作能够有效维护自身安全。具体来看,我国参与反恐国际合作的范围主要包括传统的刑事司法合作、情报交流、反洗钱与反融资、警务合作、网络管理,这些合作呈现出反恐的广度;我国参与反恐国际合作的路径主要有联合国框架内的合作、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合作等,这些合作体现出反恐的多重面向。我国在反恐国际合作中发挥主动性,展现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来发生的几场世界范围内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推动下,国际人道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任何作战方在战争中所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武器等必须符合国际人道法的规定。在当今军事高技术飞速发展和国际上强权政治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国际人道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本文对我国的国际人道法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伟 《党政论坛》2009,(2):52-52
11月26日印度孟买恐怖血案再度令世界震惊。这是继“9·11”后最大规模的自杀性恐怖袭击,也让世人再次见证了恐怖主义的残忍与血腥。那么,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反恐工作来说,孟买袭击案又能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简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通常是指奉行以暴力活动制造特定的恐怖气氛达到政治目的的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理论体系、思潮和主张。而将在该理论体系、思潮和主张控制下由“次国家团体”或其他非法地下组织有预谋地实施,并以无辜的群众或非战斗人员为主要目标,试图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巨大社会影响,以达到其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统称为“恐怖活动”。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是国家、阶级、民族、宗教间各种矛盾尖锐复杂、不可调和的特殊表现,是一种特殊的、严峻的社会现象,产生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真正根源是世界的强权政治、贫富不均和社会不公正。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主要类型为:邪教或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民族或种族主义恐怖组织,政治恐怖组织和国家恐怖主义活动。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在行动上呈现以下特点:规模的相对有限性、巨大的间接破坏性、手段的血腥残忍性,以及国际化、专业化、高技术化、背景复杂化。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基本策略是:(一)建立国际反恐怖组织,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行动提供法律依据;(二)各国建立专门的反恐怖机构,实现情报资源共享,协调打击恐怖组织的统一行动;(三)加强反恐怖主义活动的基础工作;(四)用军事、经济、高新科技等手段打击恐怖组织;(五)标本兼治,铲除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11.
姜帆 《学理论》2012,(32):36-37
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之后》一书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信息内容便是其中之一。信息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着既特殊又神秘的角色,通过对国际合作中信息作用的阐释,进行信息处理模型的创建,深入说明信息对国际合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与普通商标相比,驰名商标内含产品或服务更高的信誉和更广的影响力,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其数量多寡标志着一家企业、一个国家(地区)的市场竞争实力和整体经济实力。创名牌与保名牌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贸易全球化和我国外向型经济模式的转型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驰名商标保护策略应当适应创新型国家战略与"走出去"战略的现实要求,合理利用贸易伙伴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预防与应对驰名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权保护是现今国际人权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国际人权保护同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对立起来,为其干涉别国内政制造借口。其实,国际人权保护与尊重国家主权是一致的。国家主权没有过时,国际人权保护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不能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国际干预也不能单方面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法律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从文化产业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文化产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指出法律保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国文化产业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法律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恐怖主义活动的泛滥,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暴力恐怖事件让人们感受到恐怖主义离我们不再遥远。恐怖主义是一种"恶文化"科学认识恐怖主义的本质,是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的前提。对于什么是恐怖主义?学界目前虽尚无一致意见。但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当代意义上的恐怖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指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真正让社会  相似文献   

16.
17.
杨健 《学理论》2010,(7):107-108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最终形成,使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逐步走向一体化、国际化。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与人权、环境、传统知识、网络等领域的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竞争、全球福利等方面都面临着困惑和挑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毕书勤 《学理论》2010,(21):59-6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逐步走向法律的全球化。为了对抗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保护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和民间文学艺术的主张要求,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双赢。传统知识的保护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际协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已日益凸显出来。有关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的保护,已纳入中国本次专利法的修订中。为此,今将视角切入到人权这一角度,旨在通过深入地分析,探求保护传统知识较为有效和可行的法律途径,以实现在国际层面上对传统知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朱泓宇 《学理论》2013,(15):103-105
国际条约是国际法最重要的渊源之一,大量国际条约的存在构成了国际法体系的基石。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交往日渐频繁,我国所加入的国际条约日益增多。在适用条约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条约与本国法规定相冲突的地方。因此,研究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问题,既是国际交往的需要也具有理论上的实际意义。旨在研究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法律规制以及具体案例,并对我国立法不完善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海伟 《学理论》2012,(23):106-107
众所周知,《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法律加强了对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但仅对此作了比较原则的规定,实际操作性较差,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法律制度。通过对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中小股东保护原则进行分析,可以探求一个较系统、完善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以下四原则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股东平等原则;信息披露原则;控股股东诚实信用原则;董事信义义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