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苏联部長会議主席赫魯曉夫同志,从2月10日到3月5日;应邀訪問了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亚和阿富汗四个亞洲国家。在訪問期間,赫魯晓夫先后同这四个国家的政府領导人就当前国际局势中的重大問题和相互关系中共同关心的問題进行了友好的真誠的会談,分別發表了联合声明或联合公报,并签訂了多項协定。赫魯曉夫对这四个亞洲国家的訪問是和平友好的訪問,因此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
尼泊尔王国畢·普·柯伊拉腊应我国周恩来总理的邀請,于3月10日来华进行两周的友好訪问。他带来了友好邻邦尼泊尔人民的深厚友誼,到处受到了我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柯伊拉腊首相在这次友好訪問中,受到了毛澤东主席和刘少奇主席的接見,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了会談,双方并于3月21日签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关于两国边界問題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經济援助协定。同时签字的,还有两国政府的联合公报。两国間的这些重大协議,正如周恩来总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总理于5月27日至6月1日訪问了我們的兄弟邻邦蒙古人民共和国。在訪問期間,周恩来总理和澤登巴尔主席代表中蒙两国政府签訂了中蒙友好互助条約、中蒙两国政府关于中国政府給予蒙古政府經济技术援助的协定和中蒙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并發表了中蒙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周恩来同志和澤登巴尔同志还代表两国的党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談。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总理应緬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等五国政府的邀請,在1960年4月15日至5月14日再次訪問了这五个国家。陪同訪問的有国务院付总理兼外交部長陈毅、外交部付部長章汉夫等。周总理这次訪問受到五国政府和人民的隆重接待和热情欢迎。他在出訪期間,曾与印度总理尼赫魯进行了有关中印边界問題的  相似文献   

5.
一百二十年前,美國浸礼教傅道会派遣了霍瓦特·馬尔昆(Howard Malcom)“去調查、并与傳教士們一道解决很多不容易通过信件來决定的問題,……并彙集該会还沒有掌握的各項問題的詳細情况”。他回去以后,出版了一本見聞錄“东南亞(包括印度斯组、馬來亞,暹罗、中國……和……緬甸王國)旅行記”。这就是現在我們通常称之为东南亞-从緬甸起至太平洋-这个地区最初(如果不是第一次的話)所接受的地理名称之一。但是在后來的一个世紀里,这个名称却很少被用到,流行的是另外一些名詞,如远印度(Further India)、印度支那、东印度或印度羣島(Island India),並加上有关的殖民  相似文献   

6.
1月1日越南民主共和国頒布新宪法。喀麦隆宣布独立。我国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賀。 1月2日新华社發表我外交部去年12月26日就中印边界問題复印度政府的照会,闡明边界从未划定,重申談判解决边界問題,希望两国总理会晤取得原則协議,双方边境武装部队各自后撒并首先在全部边境停止巡邏。 1月4日古巴外交部就美国提出的干涉古巴內政的照会發表公报,指出古巴决心加速土地改革,对本国人和外国人的土地实行同样的征用。 1月5日美国联合鋼鈇工人工会同十一家大纲铁公司签訂新合同,从去年7月15日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岸信介政府在日本人民愤怒的浪潮中掙扎了很長时間,終于不顧日本民族和日本人民的利益,不顧世界輿論釣譴責,于1月19日在华盛頓签訂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約,实际即日美軍事同盟条約。日本軍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相勾結已經用条約固定下来,日本已經公然参加美国的侵略性的軍事集团。这是日美准备新的侵略和战爭,威胁亞洲和世界和平的一个極其严重的步驟。这个条約是在向中国、苏联和朝鮮民  相似文献   

8.
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反动势力不顧日本人民的反对,决定在1960年1月中旬签訂新的日美軍事同盟条約。这一决定引起了日本各阶層人民的極大憤怒。反对日美軍事同盟的斗爭有了新的高漲。目前,这一斗爭的規模正在不断扩大中。日本政府的官員一再辯解說,这个条約是防御性的。但是,从条約的內容和日本政府最近一系列的活动来看,这个条約不但不是防御性的,恰恰相反,它使日本成为美国侵略亞洲的主要帮凶和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日本外务相藤山爱一郎于1959年11月10日在众議院解釋新条約所适用的地区——“远东”的  相似文献   

9.
11月7日,周恩来总理写信給尼赫魯总理,提出了解决中印两国边界問題的新建議:(一)中印两国的武装部队立即从东边的所謂麦克馬洪綫和西边的双方实际控制綫各自后撤二十公里;  相似文献   

10.
日美两国悍然締結新的軍事同盟条約 1月19日,日本首相岸信介同美国国务卿赫脫不顧日本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坚决反对,在华盛頓签訂了蓄謀巳久的新的日美“安全条約”,即“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約”。这条約从1958年10月4日起到今年1月6日止,談判一年多,最后达成协議。1月16日早晨,岸信介这个卖国首相在一片抗議和憤怒声中,在几千武装警察保护下,狼狽地由东京溜往美国去签字画押。这个新的侵略性軍事同盟条約由序言和十項条款組成,有效期限十年。附屬于新条約的还有  相似文献   

11.
1月3日中国同伊拉克共和国在巴格达签訂第一个貿易支付协定,并發表联合公报。2月6日双方在巴格达交換两国政府关于批准这項协定的文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要正确理解緬甸工人階級在早期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首先必須卽使是簡短地述及在英國殖民統治时期,这个國家經济發展的性質,闡明緬甸社会中的最先進力量得以發生和形成的基本条件。众所周知,緬甸的被强迫归併于英國在亞洲的屬地發生于19世紀,是三次英緬战爭的結果。1824-1826年战爭的結果是英國夺取了緬甸西部和东部的某些地区。在1852年第二次英緬战爭以后,英國掌握了緬甸整个的南部。1885年英國强佔了緬甸其余的部分,緬甸政府的独立存在也告結束。緬甸在18-19世紀,直到被英國征服为止,其社会結構、經济、政治制度是封建的。緬甸  相似文献   

13.
1959年12月9日,我国外交部長陈毅写信给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長苏班德里約,对印度尼西亞当局最近迫害华侨的行动以及一部分势力破坏两国友誼的活动,提出了严重抗議。为了徹底和全面地解决存在于两国之間的华侨問题,陈毅外長提出了下列三点建議:一、主張两国立即交換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約的批准書,使这个条約能  相似文献   

14.
苏联学者格·格·科托夫斯基、尤·阿·索特尼科夫等著的“东方国家的土地关系”一書,是1957年苏联科学院出版的“亞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土地改革”一書的姊妹著作。本書是个包括十一篇論文的論文集,分別論述了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叙利亞地区和埃及地区、菲律宾、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馬来亞等国的土地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到来,偉大的中苏两国的兄弟同盟进入了第二个十年。我們中国人民,正同苏联人民一起,同全世界进步人类一起,怀着无限喜悅的心情,迎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約签訂的十周年。十年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誕生不久,中苏两国就締結了偉大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約。这使中苏两国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發展起来的战斗友誼,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正如毛澤东同志所說:“我們相互間在中苏两大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充分了解与深厚友誼,是难以用言語来形容的。人民可以看得見:业已經过条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13日,日本統治集团不顧日本人民和越南人民的反对,悍然與南越吳庭艳集团签訂了賠偿协定。至此,日本对东南亞国家的战爭賠偿,除越南民主共和国外,已全部确定,賠偿总数共計十亿一  相似文献   

17.
苏联对亞洲的新外交政策,其中包含着积极进行对某些特定国家扩大經济援助,这些国家就是那些不与美国联盟的,或是在某种意义上称为“中立主义”的国家。至目前为止,苏联等国已經在南亞和东南亞承担了对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亞、東埔寨和緬甸的总值5億美元以上的援助。这些援助全部是在最近兩年来达成协議的,尤以1956年初以来占大部分。下頁表格表明这些援助的数目及其具体內容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七年一月四日,緬甸联邦共和國成立滿九年了。緬甸的擺脫殖民地枷鎖和宣告國家的独立是具有巨大歷史意义的事件。緬甸联邦的成立完成了緬甸人民反帝,爭取民族解放的長期和頑强的斗爭。緬甸走上了独立國家發展的廣闊道路。在緬甸宣告独立和成立共和國之后,國家面臨了与消滅嚴重的殖民地災难把國家經济从外國附屬中解放出來以及建立民族經济有關的巨大而複雜的任务。在殖民地的緬甸,絕大部分的工業是輾米業和礦業。一九四○年總計有1027个合財產調查的企業,九万个工人。在这些企業当中  相似文献   

19.
偉大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約”签訂十周年了。这是中苏两大国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团結得到巨大發展和巩固的十年。毛澤东同志在十年以前条約签訂时就曾指出:“这种团結,不但必然要影响中苏两大国的繁荣,而且必然要影响到人类的将来,影响到全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胜利”。历史已經而且将要繼續証明这一英明預見的正确性。 現在,中苏友好同盟正在进入第二个偉大的十年。在这个时刻,讓我們回顧一下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誼和团結的历史發展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苏联作家馬·卡皮查所著“苏中关系史”和中国作家彭明所著“中苏友誼史”两書,在这方面为我們展开了一幅光輝的历史画面:从遙远的  相似文献   

20.
緬甸于1948年獲得了政治独立后,和印度一样,走上了消滅殖民主义的苦难遺跡的道路,走上了建設新國家的道路。但是緬甸是在比印度更困难的条件下着手創建民族經济的。本來就已落后的緬甸的農業和工業,在日本佔領年代就已陷于完全的衰落狀态。为了恢復这些部門,1948年通过了实际上沒有实施的國家的二年經济發展計划。1952年8月緬甸成立了專門會議,这次会議討論了建設「新緬甸」問題,並以「皮多塔」会議的名称載入史册。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