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这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和进行的.时任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兼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的李常青是这一伟大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至此,“国家将亡”的阴影笼罩着中华大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又制造了华北事变,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准备进而吞并全中国.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继续奉行妥协退让的政策,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秦立协定”、“何…  相似文献   

2.
陈磊 《党史纵横》2009,(12):9-11
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同年12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华北无省自治”而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从此华北和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都随之走向高潮。为了开创华北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自从1935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迅速向我东三省、华北等地踏进,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之祸与日迫近。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北平的青年学生首先奋起,于1935年12月9日,冲破国民党反动军警的重重阻挠,在北平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北平学生爱国行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历史镜头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同年12月9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在中共北平临委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勇敢地走上街头,面对着国民党反动军警的刺刀、枪口和水龙,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开始了伟大的“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5.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袭击沈阳,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1935年,由于日本又在华北制造事端,而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推行  相似文献   

6.
1935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一年。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继续把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华北事变”。在华北大地岌岌可危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于是年8月1日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北平学生立即响应,爆发了划时代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同时也是我人生道路上最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作为一个刚15周岁的热血青年,出于爱国心的驱使,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历史洪流中……1920年4月,我出生在巴县磁器口(现在属重庆市沙坪…  相似文献   

7.
正背景介绍原载1935年12月1日《红色中华》第242期第1版。该版刊发了《在国民党蒋介石的无耻出卖下华北已成为满洲国第二》的报道。报道指出:"自从国民党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所提出的八个条件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的行动更加积极化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和国民党蒋介石的无耻卖国!拥护工农红军的抗日救国主张,加入红军来,一同去打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蒋介石去!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万岁!"  相似文献   

8.
1935年天津学生为支援北平学生“一二·九”“一二·一六”的学运,于12月18日也冲出校门走上社会。反对国民它“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要求国民党军枪口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但遭到了当局的破坏,强  相似文献   

9.
今年12月9日,是伟大的“一二九”抗日救国学生运动爆发60周年纪念日。让青少年了解过去,牢记历史,是我们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935年12月,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中国人民长期被压抑的爱国情绪猛烈地爆发出来。很快,华北局部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就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吹响了民族斗争的号角,揭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前事不忘,后事之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进一步图谋华北。1935年,华北危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当时中国时局的最基本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从这一实际出发,确立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策略、总方针。12月29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华北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决定派刘少  相似文献   

11.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毒品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毒品侵略孟悌清自从1840年英帝国主义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效尤,致使中国大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的同时,又利用鸦片进行经济侵...  相似文献   

12.
上篇 1935年冬,日本帝国主义指使汉奸殷汝耕等进行“华北自治运动”,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使华北实际沦于日寇的手中。具有反帝传统的北平英勇的青年男女学生,为了挽救祖国和民族的危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高举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旗帜,勇敢地走出学校,奔向街头,喊出了响彻云霄、震动大地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侵略者滚出中国去!”,反对“防共自治”,要求团结抗战,为维护中华民族独立领土完整而斗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这次运动之所以有其伟大的意义,就在于它继承和发扬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它唤起了全国的民众,包括全国各地广大的学生群众奋起抗日,帮助国内团结的建立和抗战的发动,它不仅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而且在整个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略述福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黄典文1935年5月“华北事变”风声日骤,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激化。在北方民族危亡迫在眉睫时,日本帝国主义公然提出要把福建划为“特别区”,组织汉奸摇旗呐喊,要拼凑所谓“福建自治促进会”等汉奸组织,搞所谓“华南...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于一九三五年五月又发动了“华北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国,成为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和  相似文献   

15.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继而又策动汉奸成立伪“满洲国”。之后,加紧染指华北。中华民族危急蒋介石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卖国政策。富有爱国心的续范亭将军对此深表不满,心情极度苦闷,深感民族危机的严重,1935年亲赴南京,想以一个老国民党员的身份,向国民党各方人士和国民党中央呼吁抗日,以期早日实现抗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5,(15):4-9
占领、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的战略目标之一。以1931年发动“9.18”事变为标志,日本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1931年侵占东北三省,1933年侵吞热河,进至长城一线;1935年侵吞华北;1937年蓄意制造卢沟桥事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的方针是集中兵力,向我中原地区和长汀中下游进军,摧毁中国主力军队,占领中国富庶腹地,夺取中国丰富的物资,支持其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7.
刘岳 《北京党史》2013,(3):54-56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北平、天津已经危机四伏.日本帝国主义处心积虑地搞“华北自治”,企图吞噬华北。平津地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青年学生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天津青年救亡联合会就是其中的一支。  相似文献   

18.
金宕莳 《求贤》2010,(12):26-26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实施侵华阴谋.妄图吞并华北.并不断在华北挑起事端.先后制造了察东事件和河北事件.以此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旨在控制整个华北的无理要求.国民党政府屈从于日本的军事压力.接受了日方条件。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亡国危机迫在眉睫,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日寇的步步进逼,国民党反动政府却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华北危急、平津危急。特别是1934、1935年在全国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时期,华北之大已经不能安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爱国学生再不能容忍,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下,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冲破反动军警的大刀、水龙,勇敢地走上街头。黄诚,就是当时北平爱国学生的优秀代表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进步与导师1933年3月,长城战争结束、塘沽协定签订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便开始直接攫取华北。1935年5月,中央政府派驻华代表何应钦与日本天津驻屯司令梅津订立了何梅秘密协定以后,华北的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