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满足不同档次顾客的需求,挖掘纪晓岚故居的文化内涵,弘扬晋阳饭庄以商养文、以文兴商的宗旨,本店隆重推出阅微草堂名人宴。阅微草堂名人宴每晚17时开始,每日只限一桌,每桌人数限定在12人以内,并需提前预定。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不同档次顾客的需求,挖掘纪晓岚故居的文化内涵,弘扬晋阳饭庄以商养文、以文兴商的宗旨,本店隆重推出阅微草堂名人宴。  相似文献   

3.
玩转北京     
董文森 《工会博览》2010,(14):58-58
纪晓岚的故居在今北京珠市口西大街路北,因他在此写了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又称阅微草堂。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原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有一架紫藤萝,后院有两株西府海棠。上世纪五十年代,山西晋阳饭庄迁京后,就“住”进了纪晓岚故居。  相似文献   

4.
《法制博览》2010,(19):43-43
看张国立演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几次智斗和坤真是嬉笑怒骂皆是文章,好一位风流才子,也让虎坊桥附近的纪晓岚故居名传天下。其实新疆乌鲁木齐也有个“阅微草堂”,纪晓岚曾在这里谪居了两年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5.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则官员暗访的故事。“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后来,此人升任太平府太守。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下不了决断,便采取他当县令时经常使用的“便服暗访”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过年过节,京城人能把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定在老字号已经成为一种"食尚"。在"恭喜发财""新年好"热烈的大年夜气氛中,老字号的镇店名菜,如曲园酒楼的蒸腊肉、西来顺的马连良鸭子等,几乎桌桌必点。蒸腊肉与元勋宴蒸腊肉只是一道普通的传统湘菜,怎么与开国元帅挂上钩呢。曲园酒楼的行政总厨张景严表示,蒸腊肉是"元勋宴"的一道菜之一。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将官授衔、授勋典礼隆重举行,从此,新中国确立了十大元  相似文献   

7.
罗慰年 《南风窗》2012,(16):90-91
这算不上大卫·林奇式的鬼怪悬疑电影,却是一部政治隐喻片。美国林肯变成了打鬼的"钟馗"。这种似真似幻的切换,源于对人民权利最深刻的关怀。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钟馗打鬼的故事。这是一个中国人都很熟悉的豪杰人物跟魑魅魍魉斗争的经典故事。鬼怪,在中国文学中,是重要的元素。《聊斋志异》就是一本专门谈论鬼怪与人互动的书。《阅微草堂笔记》也谈论了不少鬼怪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相信鬼怪,并且  相似文献   

8.
正天津有个著名的鲁菜饭庄登瀛楼,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一席"帅府宴",每席八冷八热十六道菜,餐后点心、水果,开价1000元。这在当年绝对属于高水平消费,一般工薪族望而生畏。"帅府宴"推出后接待的第一桌顾客,是一位个体户请客,7个人吃了580元,人均83元,相当于每人一次吃掉了当时科级干部的月工资!一时引起许多人的注目。"帅府宴"顾名思义出自帅府,这里指哪家帅府呢?指当年东北军大帅张作霖。那么,天津的鲁菜饭庄登瀛楼怎么经营起东北的"帅  相似文献   

9.
历史老人象是打了一个盹,一睁开眼,竟惊诧莫名地发现:在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死亡”现象。一座座豪华的“冥府”吞噬着秀丽的绿水青山。一支支披麻戴孝的队伍拥着棺材扬幡招魂;一桌桌丰盛的“死人宴”洗劫了许多活人的钱囊。更有那摇唇鼓舌的巫婆、呼风唤雨的神汉、煞有介事的风水先生……难怪有识之士忧上心头连声疾呼: 我们面临的不仅是经济、科技的挑战,也面临着死者的挑战,一场不可等闲视之的“死亡之战”! 葬礼变奏曲——迷信专业户——“冥国粮食局” 24辆摩托车一字形地蠕动在西安市郊的一条新街  相似文献   

10.
名人的无稽之谈是“名言”,凡人的肺腑之言叫“废话”;名人蓬头垢面叫“艺术气质”,凡人不讲卫生叫“邋遢”;名人稍上年纪叫“某老”,凡人年纪再大也叫“老某”: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凡人用过的东西叫“废物”……世俗历来如此,敬重名人而轻视凡人。其实这是对历史的大大不公。  相似文献   

11.
名人凡人     
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凡人用过的东西是废物。名人酗酒称豪饮;凡人喜饮叫贪杯。名人略有年纪称“×老;凡人上了年纪叫“老×”。名人的信手涂鸦称“墨宝”;凡人的精工字画充手纸。名人哈哈大笑叫开怀;凡人笑呵呵叫傻乐。  相似文献   

12.
“名人”会带来效应,这是众所认同的。在市场经济不太发达的年代,名人在人们心目中当然是属于出类拔萃一族,大多是在长时间自然形成的。然而在人才辈出、名人升值的今天,我  相似文献   

13.
话题的由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规定:党员干部和名人、富人凡违法生育的,一律依法严惩。1月27日,广东专家建议使用刑罚处理名人、富人超生问题成为辽宁省决定取消违法超生的名人、富人的社会名誉等举措之后的又一重大新闻,足见名人、富人的"特权超生"问题,这已成为一个不得不受到重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能够成为名人的确是一件幸福快乐、值得炫耀的事。一旦成了名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社会的关注,这原本也无可非议,毕竟对那些名人来说,倘若公众有朝一目不去关注他(她)了,恐怕他(她)的人气也就尽了。然而,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是,从媒体与公众的角度来说,我们到底应该关注名人的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春节自然免不了亲朋聚会,可聚会地点多年不变,难免略显平淡,于是京郊度假成为不少城里人的时尚选择。到京郊过大年图的就是个热闹,体验的就是农家那股子热乎乎的年味儿。传统"二八席"、百年"敛巧饭",唱大戏、赶农村大集,什么菊花宴、豆腐宴,好吃的应有尽有。有地方聊天又能住得舒服,家人与朋友间联系紧密却又互不干扰,无须动手就能吃到山野美味,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6.
工厂层层“组阁”,剩下四名大学生无人肯要……在考进资料室的六人中, “草堂生”与“科班生”平起平坐……一个新的信息在表明:  相似文献   

17.
高处不胜寒。都说名人多为不幸,那么,由于舞尸带来过欢乐的著名粤剧当,都说名人的家庭生活上的精湛表演而给千家万员文觉非又如何?  相似文献   

18.
“泡沫名人”是喜欢“乱世”的,因为“乱世出英雄”。美国小说《飘》里的主人公说“天下大乱时,是发财的好机会”,香港一位经济学家说“市场经济的精神就是以乱对乱”,这些话都是“泡沫名人”们所喜欢的。要是谁能论证出“市场经济就是泡沫经济、投机经济”的话,“泡沫名人”真恨不得立即为他申请诺贝尔经济学奖。“泡沫名人”是标榜自己很有钱其实却欠了银行很多钱的人。他喜欢说自己有多少亿资产,哪怕早已债主盈门资不抵债了,他仍然可以做到大言不惭,心跳而面不改色。“泡沫名人”是保证只要你把钱交给他就可以高枕无忧获得暴利的人。但实际上,他手里可能连一个像样的项目也没有。“泡沫名人”也钻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出名”,因为出了名就能  相似文献   

19.
名人误国     
林希 《法制博览》2010,(18):68-69
绝不是老朽我故作惊人之语,明眼人不妨算一笔账,这许多年来中国人总共在名人身上花了多少钱?又在名人身上浪费了多少时间?而声名显赫的名人们,又为发展经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做出了哪些贡献?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老朽我提出一个“名人误国论”,该也是一大贡献了。  相似文献   

20.
一位深圳人问一位上海人:“你知道深圳有哪几位上海名人吗?”上海人脱口而出:“名人啊,一个叫祝希娟,一个叫邹德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