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米粒 《新青年》2006,(7):44-45
我们家爱丢手机的不是我,是我弟弟.小时候做的游戏叫丢手绢,"丢啊丢啊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不要不要告诉他,不要不要告诉他……"他平均以每年丢3个手机的速度进行更换手机的运动,丢手绢改成丢手机了.  相似文献   

2.
远山 《新青年》2004,(11):36
那时候家里还不能上网! 有时就会去网吧打发 长夜的无聊* 有一天!在网吧泡了半个晚上!与一个不知躲身在世界哪个微茫角落的家伙闲聊了数小时!说不上很投机!但至少排遣了一个夜晚的寂寞!凭这一点我真的应该感谢他* 谁知出得门来!自行车却不见了*唉!这样的事儿!终于又发生了*不骗你!我当时心里竟一点儿都不急不恼!甚至都没有好好去寻找!就迈开大步走回家去了*并且一宿安睡无梦*你感到很奇怪是不是.丢了一辆自行车就像丢了一毛钱那么满不在乎!这份潇洒又是从何而来. 有人嘲笑我说! 用 "## 多元的车去换一场藏头缩脸的瞎聊! 是不是代价太大了…  相似文献   

3.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生在农村的女孩,今年24岁。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我们三姐妹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由于他们重男轻女,我从小就有一种莫名的自卑。后来我们搬到了城里居住,我也在一个很好的单位求得一份工作。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单位,我只是一个中专生,内心又有一种自卑感,因此,我很容易脸红,如同事问我毕业于何校,我会脸红,问我何时毕业,我也会脸红。一次,一位同事无意间和我说她丢了东西还没找到,我顿时莫名其妙地满脸通红。还有一次,在一个公共场合,我身边的一个妇女突然大声说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我的脸又顿时通红起来。那妇女看我的脸突然…  相似文献   

4.
马德 《新青年》2006,(11):33
认识他,是在两年前的冬天. 那是个周末,我和同事到一家叫"浴泰"的澡堂子去洗澡."浴泰"是一家小澡堂子,洗澡5元,搓澡5元,10块钱就可以洗一个熨帖的澡,我们经常去.那天,一个身量稍微瘦削的人,在雾气迷朦中探头进来,问,哪位大哥要搓澡?我在澡盆中一举手,高声应了一声,"我".  相似文献   

5.
男人本性是向往艳遇的,但是可遇不可求.有个童话故事说,一只鸟嘴里叼着一块肉,在树上准备美美地咽下去;这时,树下来了只狐狸,它动了邪念:想吃那块肉.于是,它就表扬那鸟怎么帅怎么像歌星,"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见你歌唱啊!"那鸟被它这么一鼓动,就鬼迷心窍地开口唱了起来,结果肉掉了下去,正中狐狸下怀.讲这个有些改编的童话给儿子听的时候,他很认真地问我:"老爸,那只鸟是叔叔,那狐狸是阿姨!"我笑了,难道这也是一出童话版本的艳遇,想想,好像也是,而且非常传神.  相似文献   

6.
爱,所以离开     
五先一喊假期我,逛简商直场认,不偶出遇来高了中。同学美美,如果不是她3年前我们见过一次,她丰腴漂亮艳光四射,一如当年上学时那样令人目眩。短短几年,她却满脸沧桑形容憔悴,与昔日判若两人。就在服装区的休息椅上,美美向我讲述了她的遭遇。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青春不在的时候相遇并相爱。最初,他们彼此约定,只享受爱情的甘霖,不给对方制造任何麻烦。可是,谁说过的:一种职业,如果喜欢,便不能甘心仅是业余;一个人,如果真爱,就不能忍受只当情人。正是这样,渐渐其中的一个要出局,希望两人可以长相厮守光明正大地牵手于晨…  相似文献   

7.
洗澡     
有部国产电影名字就叫《洗澡》,一直想看,但至今也未看过,借这个题目写个段子吧。小时候,我特烦洗澡,常为这事儿让我妈满大街地追,被逮着以后,屁股上挨上一顿板子,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坐澡盆里把澡洗完。完了以后,再看那一盆水,跟一锅熬了一个礼拜的排骨汤似的,一层汗泥沫儿浮在水面,那个脏。用我妈的话说就是:“你浑身上下都起蛆了。”太恶心了,不说了。直到我离家出门去上大学,我妈还为我这事儿操心,反复叮嘱:“别太懒,多换衣服,勤洗澡,集体生活更要注意卫生。”学校离家并不远,坐火车4个小时就能到,每到月末我都将一个月洗澡换下的衣服…  相似文献   

8.
刷4次卡洗澡     
文星 《新青年》2005,(8):39
去学校的澡堂仿佛我的天堂,虽向往之却又怕得要命。我和张信哲一个类型,把洗澡看成脱皮,所以澡堂一直少有我这个顾客。直到某个星期天晚上,我的肉体难受得实在要命,于是违心的打点好小包,进了澡堂。也许该和同学一起来,我虽像是进了大观园澡堂的刘姥姥,至少身边还有个洗澡顾问可以咨询。现在孑然一身孤家寡人,只好硬着头皮往里冲。刚一进去就觉得头皮发软,怎么硬也硬不起来——我没带拖鞋。原来拖鞋需要自备的,怪不得好几次在傍晚时候撞见光着脚拖拉着拖鞋的帅哥,当时还以为是狂热哈日族模仿穿“木屐”呢。没办法只能“光着那脚丫踩在那地板…  相似文献   

9.
王相民 《新青年》2004,(9):40-40
台为我服役了20年的大永久,就那么不经意地丢掉了,几个月过去了,至今想起还不免怅然。我对它太轻视了,以为这样的老旧的自行车谁都不要的,那天晚上便随便地放在了没人看管的大院中,结果第二天早上要骑的时候,它竟不翼而飞了。刚发现丢的时候,没有感到怎么太大的惊讶,也没有怎么  相似文献   

10.
吉安 《新青年》2006,(10):26-27
弄堂里遇到爱哭的你 为了省钱,我没给朋友说,就自己搬到了一个破旧又杂乱的弄堂阁楼里去住. 走进弄堂口的时候,就有些后悔.不知是谁的吊带,在一阵风里,从头顶的竹竿上飘落下来,正落在我的脖子上,湿漉漉的,像上海近几日的天气,让人憋着一股子气,找不到发泄的出口.抬头正要吼叫,却看到左侧的阁楼上,一个化着精致妆容的女孩子,拿着个竹竿,正看着我脖子里彩棉的小吊带,兀自发愣.我有些气,拿着小吊带"噔噔噔"地上了楼.站到自己阁楼窗口的时候,我才恨恨地朝对面的女孩子喊:"嗨,对面阁楼里的,衣服你还要不要,不要我就扔掉了!"  相似文献   

11.
也许是口味不对,我并不喜欢咖啡,那泥一样的颜色,焦糊的味道,与所谓的"浓香"难以联系.所以,姐送我一盒咖啡的时候,我的眉头就发皱.  相似文献   

12.
"大大仙"居然忘了我的预约.她问道:"你是什么时候预约的?"我诚惶诚恐地回答道:"就在昨天,我是同您亲自电话预约的."她皱了皱眉头,"我想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玮东 《新青年》2006,(1):38-39
M:你好! 写信就像播种,接到回信就是收获.我愿意这样想. 我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信的,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表姐去上海工作,来信问我们想要什么礼物,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上海的产品就是世界名牌.什么样的礼物我忘记了,只记得我把"啰嗦"写成了"哆嗦",让大人们取笑了好一阵子.  相似文献   

14.
我读"高四"     
落榜生赵志对我吐露了这样一段苦衷-- 6月,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我没能够上本科分数线.学校"一模"(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二模"的时候,我还是老师的品牌,父母的光荣.这场12年寒窗的决赛,我深知它的重要.我不仅为自己在考,也为父母为老师为学校在考.一个月前,亲友的祝愿和嘱咐就八方飞来.  相似文献   

15.
    
布什·凯特新发行的CD里面有一首新歌,名字就叫<鸟瞰>.那是春天的一个下午,休坐下来听这盘CD.在城里的时候,我总是不断地提醒他调小音量."想着点邻居!"我会这样说.但是,在诺曼底这个地方,我得承认是我忍受不了这样的CD.音乐还马马虎虎,让我心烦的是那些歌词,尤其是当我坐在桌子前,想要找-个分散注意力的理由时,这些歌词就更让我无法接受.如果一句歌词是以"陌生人"结尾,那么我就试着猜想第二句合辙押韵的词是什么,可能是"危险",嗯,不对,这是一首圣诞歌,那一定就是"马厩"了,果然,第二句歌词就是以"马厩"结尾.  相似文献   

16.
青春那么暖     
安安 《新青年》2006,(9):4-5
12岁那年读初一,我开始习惯妈妈频频地坐火车去"监视"爸爸.她一走就是一个月,有时候甚至更长,长得我几乎想不起来她是什么模样.回来的时候如果有爸爸,她会笑成一朵花;否则就与刚去的时候一样,铁青着脸,有点儿像萝卜皮,辛辣又冷硬,剥到最内里也是一样的味道.不过对于我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7.
五花八门     
《新青年》2007,(8)
一句话噎死人啊! 1.和同学走在街上,发现地上不知谁掉了一毛钱硬币,同学把它拾起来,我笑他说:"丢不丢人?一毛钱你也捡。"同学回了一句:"这一毛钱要是买‘毒鼠强’,够毒翻你好几回的!"2.一次跟单位的一个老大哥聊天,谈到歌星,我问他:"周杰伦你应该知道吧?",老大哥摇了摇头说:"不太熟,没跟他喝过酒。"我无语。  相似文献   

18.
罗西 《新青年》2004,(7):42-43
我喜欢直着身子走路,拐着弯说话,比如巧克力叫"朱古力",当然也叫"猪喊加油",即"猪鼓励"!我节约用水,所以尽量和女友翠花一起洗澡.这是一个无厘即有理避孕即避邪的年代,有些不同,没有关系,出位万岁! 翠花所在宾馆有个著名口号:"满足顾客任何需求."一天来了个大型旅游团,一个急性子的人用拳头"砰砰"地捶着柜台要求道:"我要一间窗口朝大海的房间."我女友很友好地回答:"行啊,先生,大西洋还是太平洋?"逗你笑,是最好的说服.  相似文献   

19.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我干嘛?我选择一本书.理由呢?没有理由.有的时候,我用我的名字来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如果它能诱我的肚子"咕噜"叫出声,那它就值得.后来我从卡波蒂的文字中,为这种判断找到一份更文明的形容:如果一本书能唤起我那种"怀旧式的饥饿感",那它就是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20.
欧阳风之死     
大学3年,有一件事的阴影陪我一直到现在。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困惑、迷惘、茫然、不知所措,常常让我对生命、朋友、感情、乃至自己产生怀疑。我们寝室里哥们8个,欧阳风是老五。长得中等身材,浓眉大眼的,回忆起来好像从没听他说过老家是哪里的,因为他的名字,我们送他绰号——“老毒五”。其实欧阳风所“毒”之处就是他做事老忘。比如他洗了衣服到楼下晾了就会忘记了脸盆在哪儿,甚至忘了晾衣服这回事,衣服也好多天晾在那儿忘了收。晾丢了脸盆,他不会买新的,就暂时使用别人的,我们的脸盆就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