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正确认识、主动适应与积极引领。推进供给侧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抉择,也是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与必然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绕不过的关口,是推动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历史性任务。要在全面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的放矢、精准推进、重点突破,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安徽要解决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须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安徽应深刻认识在执行中央"三去一降一补"方针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面对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改革方向是产能过剩产业要去产能、房地产要去库存、企业杠杆率和成本要降低、软硬短板要补齐。最后从要素层面、产业层面和制度层面,探索安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理论导报》2016,(1):56-5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伊犁州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构建外向型经济体系,增强企业"走出去"能力,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伊犁州直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供需结构不平衡矛盾、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有效举措。目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一些问题与风险,对此必须采取有效之策来化解与应对。  相似文献   

6.
李佐军 《前线》2016,(10):43-4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丰富的经济学理论依据,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精准改革",意义重大。为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七个方面同时发力:培育新主体、增加有效供给、推进制度变革、推进结构优化、推进要素升级、调整存量和培育增量。  相似文献   

7.
正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给干部培训班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主线,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加深学习理解,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改革"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短期驱动力逐渐减弱的背景下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保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供需结构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当前应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着力降低企业成本,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大的动力空间;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一种经纬方略,是方法论与实践论的有机统一,是中央针对经济新常态开出的"中国疗法",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一、运用辩证思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改革有力有效推进。重点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  相似文献   

10.
娄成武  董鹏 《探索》2016,(4):104-110
着眼于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作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组织方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这要求政府进行简政放权改革。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在宏观层面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致,在微观层面则包括企业融资成本高、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动力不足、行政办事成本高、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模糊等。深化简政放权面临着权力思维、既得利益者阻碍、管理方式和手段滞后、央地和地区间财政资源差异等制约因素,需要坚持适度供给原则,从制度、政策、资源、环境供给以及管理方式和手段更新等方面推进简政放权改革,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6,(5)
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我们要充分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任务,坚决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满足广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6,(3)
正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举措,是我国经济宏观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为我省在"十三五"期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了思路。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好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解决经济发展供需不匹配问题,着力  相似文献   

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结合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五大政策和五大任务,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对推进"供给侧改革"做出了明确部署,并将2016年确立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有条不紊加以强力推进。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学术界热衷于用各种经济学流派的观点加以解说,其所形成的滔滔之势反而混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实目标、内在逻辑和理论机理。澄清认识误区,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改革举措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和首要任务,在新时代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居于统领性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与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经济发展与调控理论的同时,针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的重大变化,提升了宏观经济治理的科学性,形成了符合中国经济运行实际的新供给经济学。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优化现有举措与创新政策体系结合基础上,拓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与协同性。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我国经济工作思路和宏观调控指导思想上的新思维。它不是搞所谓新计划经济,而是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总体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之下,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来对冲下行因素,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们急需在改革中间解除供给抑制,削减供给约束,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已成为我国政府制定政策的指导,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亟须认识和理解的理论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扩大有效供给,而扩大有效供给的关键是优化供给结构。同时,处理好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的关系也是必要的。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选择上还要审慎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彬斌  李雪松 《求实》2017,(5):44-54
当前世界经济缺乏增长新动能,整体上仍然处于最低迷的时期,国家之间增长态势分化,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适应并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性产能过剩、技术进步受挫、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系统高杠杆、实体产业空心化等,部分发达国家财政政策效果不明朗、金融创新过度、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发展中国家抗外部冲击能力不强、贫困和收入分配问题严峻等矛盾,阻碍了各主要经济体完善宏观调控和结构性改革的进程。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为中国深化改革提供教科书,唯有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1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深刻认识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特征、理论依据,需进一步从哲学上加以阐释。那就是:唯物辩证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新常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基础,新理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20.
杨振 《理论学刊》2020,(2):83-9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世界经济结构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其历史逻辑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需求侧为着力点的宏观调控面临新挑战,制约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向供给侧,实际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生历史性变化,宏观调控因而需以供给侧为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学理逻辑是:立足需求侧的总量平衡政策难以有效解决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准确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是实现结构平衡的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的做法与供给学派存在本质区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逻辑在于: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办法打通制度梗阻,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供准确制度激励,同时以完善和保护产权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