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胜蓉 《桂海论丛》2007,23(6):94-95
当今社会的网络低俗文化不仅会淡化社会教育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还会使青少年已初步形成的良好品德、兴趣与需要结构发生变异,价值取向出现错位。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泛滥的原因,探讨了抵制网络低俗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人格和行为方式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日益普及,青少年已成为网络最为活跃的使用者.在低俗有害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中,无序、无界、匿名传播的网络状态,对青少年人格缺失甚至形成犯罪型人格起着诱发乃至推进的作用,给个人成长、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对于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需要采取严厉的打击取缔措施,要完善网络立法,并从互联网技术上对低俗信息予以过滤堵截,从而使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侵害降到最低,同时,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各个方面也应自觉承担起责任,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空间互动频繁,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有巨大的影响。语言腐败既有政治语言范畴义也有语言文字范畴义,网络虚拟空间生成的低俗网络用语蔓延到日常生活空间离不开互联网商业意识运行模式的推波助澜。防止语言腐败需要多方合作,加强网络跟踪、监管,规范网络语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4.
《政协天地》2010,(9):41-4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协调局局长彭波表示,抵制网络庸俗、低俗、媚俗之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一起努力。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是“草根性”;多元化、多样化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特点,也是发展趋势。我们提倡多元多样的网络文化,鼓励网民创造富有网络特色、个性鲜明的网络文化产品,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网络文化,都不能挑战社会公共道德的底线,不能破坏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矛盾的一面镜子。要降低青少年犯罪,需要多方参与做好青少年成长氛围的改善与维护工作,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网络环境净化等方面着手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摆正青少年成长心态,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教育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对应的,区别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促进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把社会教育概念运用于青少年需要进行概念的转化。青少年社会教育更关注青少年在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性经验,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理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国家认同是一国公民对国家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其中制度认同是国家认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疫情时期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认同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文章对25省(自治区、直辖市)1234名青少年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时期青少年在理论角度、现实角度、国际比较和未来预期"四个方面"呈现出对我国国家制度的高度认同感;家庭教育、朋辈影响、学校教育、团学活动、社会民生、网络媒体和制度对比等"七大因素"显著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认同感。但同时也发现,青少年国家制度认同中存在着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历史国情教育存在短板、中小学思政课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提出应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加强网络思想引领、优化实践育人机制、加强历史国情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等"六大路径"增强青少年国家制度认同。  相似文献   

8.
王琪 《青年论坛》2009,(3):27-30
青少年人格养成受到社会、家庭、学校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发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中美两国在对青少年人格养成中双方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人格养成教育上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并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以庸俗、谩骂为特征的网络文化现象,"祖安文化"的流行对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网民的语言文化、思想道德、价值判断等方面都将产生不良影响,也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风尚培养带来隐患。整治包括"祖安文化"在内的网络低俗文化,需要网络产业、监管部门、教育部门等联合行动,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安全上网、健康用网。  相似文献   

10.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网络体系工程,就是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基础上,充分挖掘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和资源,变教育的单一渠道为多种渠道,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在共同的教育目标指引下,相互参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构建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共同推动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同培育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自身内部及外部原因。自身内部原因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外部原因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应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应从青少年本身和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去进行分析,解决方法须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引导,在家庭教育、学校教学及教育活动中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赵红 《青年论坛》2010,(5):37-3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价值多元化态势的日益显现,青少年越轨行为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和青少年身心快速发育、价值观扭曲、情感意志薄弱等因素有关,也和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错位等外界因素有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越轨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光辉 《理论月刊》2007,(2):116-118
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具有暴力性和贪利性、模仿性和多变性、突发性和盲目性、纠合性和群体性等鲜明特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滋生既和青少年身心快速发育、感情意志薄弱、情绪波动大等主观因素有关,也和新时期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学校教育严重错位及社会大环境不良因素有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越轨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暴力化、恶性化、团伙化、低龄化、成人化和智能化的特点。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不良影响和矫正制度的不健全,因此,需要重视早期教育,优化家庭教育,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防线;重视和改善学校教育,巩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学校防线;官方和社区共同营造社会防线;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行为指导的重要基础 ,也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的行为影响青少年行为的形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配合 ,就无法取得学校教育的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16.
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是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的现实要求.实践证明,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在制度依据、理论积淀、实践探索等方面具有可行性,但需要对其进行顶层设计、合理规划,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死亡哲学的指导思想,又遵循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则,还要加强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大宣传力度,实现死亡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最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死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坚决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把互联网站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全国主流网络媒体联合发起倡议:共同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创建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为广大网民和青少年提供一个绿色、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现提出倡议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章从青少年的认识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情义需求、欲望、生理需要等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并从青少年的个性结构特征、环境影响、网络影响、学校教育、家庭因素以及个体主观方面等讨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最后就如何从社会、网络、学校、家庭、心理学等方面构建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预防体系,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前途和社会的稳定,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重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作机制,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20.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