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多,社会上屡屡出现盗窃车牌勒索钱财的行为,每到夜幕降临,居民小区、管理不太严格的商家、酒店门前等处停放的汽车便成了小偷眼中的目标,这些小偷的目的不是盗窃汽车和盗取车内物品,而是直奔车号牌而来,其作案手段极为原始、简单,却十分有效:一把大号螺丝刀,弹指间一副车牌便搞定了,然后随意将事先写好的纸条往倒车镜、车门缝儿一塞或车玻璃上一贴便完成了整个作案过程。有的居民小区一夜竞能连失十几副车牌,可气的是小偷根本不将到手的车牌带走而是就近藏匿。这不仅给车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必需加以严惩。  相似文献   

2.
得不偿失     
正乔尔·亚当斯悲叹道:"两年前我们外出度假,家中无人,小偷撬门进来偷走了250美元。去年我学聪明了,我把家里所有的电灯、收音机和电视机都打开。这样小偷是不敢来了,家中一分钱都没有被偷走,但电力公司向我们要去了523美元!"  相似文献   

3.
小偷训练营揭秘 据报载,一支近百人的小偷天天在重庆市菜园坝火车站以 偷盗为生,他们每天必练钩锁、摸包、翻墙、爬火车等偷窃技术, 其作案手段和超强度训练方法让人目瞪口呆…… 重庆市菜园坝火车站附近,活跃着一支专门以偷盗为生的 小偷群,他们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各自"头目"的带领 下拿着工具训练钩锁舌、摸包、翻墙入室、攀爬火车等盗窃技术。 为达到训练要求,在超强度训练中部分成员膝盖被蹭破皮,伸进 滚烫沸水的双手烫起了泡……  相似文献   

4.
小故事:一名学生在德国留学期间,在一家图书馆,钱包被扒手窃走,其钱包里有20欧元.该留学生不准备报警,但图书馆的保安已经报了警.5分钟后,一位女警察赶到现场,请他做笔录.女警察说:“图书馆的自动安全系统已经录下了小偷的样貌,警察局今天就可以将小偷的照片张贴到全区各个警察局.如果找不到小偷,我们会把录像带送到电视台反复播放,直到破案为止.”  相似文献   

5.
对于张贴小偷的头像和犯罪记录,大多被偷过的民众举手称赞,认为可以让民众有所戒备,财物就不会轻易被盗。甚至有民众希望这种方式能够使惯偷们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从民众的反应来看,大家对盗贼有着强  相似文献   

6.
国际社会关于"人权"的定义和内涵有着诸多争议。古典自然法学就认为"人权"就是人的自然权利,来自于自然法的规定,是"天赋人权"观念的直观体现,但自然法是什么?又规定了哪些具体的权利?这些都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有学者将"人权"定义为"人作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但这一释义也有其模糊之处,"人权"这一概念究竟是人作为人的外表和属性才享有的权利,还是一种人区别于其他动物而享有的权利?基于此背景,本文将以人权在我国宪法中的具体适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人权保障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宪法关于人权的基本条款及其适用现状,并提出了相应改善建议,以期为我国法制化建设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成 《检察风云》2012,(19):68-69
"因抓小偷太多,他常遭暗中报复,有家难回。他在全国各地抓贼逾千人,已记不清自己被小偷打伤砍伤多少次,但他没有畏惧,只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把‘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社会风气带起来。"苑国栋确实可以算是一朵民间反扒的奇葩,他自2004年开始高调反扒到现在自称抓获的小偷已超过2000个。"大侠"曾经被人偷从苑国栋的名片上,也能看出这个北方汉子的与众不同,上面没有单位和地址,除了电话号码外,只有几行字。名片正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苑国栋,全国反扒大王";背面更有意思"哪儿贼多,请和我  相似文献   

8.
很久以前,有个山羌族的小偷混进王宫,把国王的衣服偷了出来,然后携赃物潜逃。国王震怒,派人四处追查,很快将小偷缉拿归案,带到国王面前。人赃俱获,小偷仍百般抵赖,不承认偷了衣服。国王问道:“你说没偷东西,这包衣服是哪里来的?”小偷说:“是我的祖先留下来的。”国王说:“既然是你家的旧衣物,那你现在穿在身上,让我看看。”小偷从没穿过那些衣服,根本不知,  相似文献   

9.
一名"小偷"与把他抓获归案的警察再次"见面"了.这次见面机会,是由微信小程序创造的. 这次堪称特殊的"见面"场景,出现在一个法庭上. 2017年10月17日下午,一起盗窃案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简单到可用一句话描述,两名年轻人偷了别人一部苹果手机.作案时间是今年4月30日下午,地点是广州市一座公交车站.当时,一名廖姓男青年和同伴蒋某"拿走"了一名乘客原本装在裤袋里的iPhone6s Plus.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一位便衣警察将他们人赃俱获.  相似文献   

10.
几个小学文化程度的小偷夜以继日干起"白天祝贺新婚,晚上盗窃礼金"的勾当,虽然手段并不高明,但却疯狂作案20起,盗窃金额累计近20万元;而让人不解的是,礼金被盗走后,受害人大多数不报案,小偷们"聪明"地利用了受害人的心理,肆无忌惮地穿堂入室。  相似文献   

11.
钟芳 《政府法制》2012,(17):49-49
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夜晚散步返回住处时,在皎洁的月光下,他发现有小偷光顾他的茅屋。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对小偷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完,他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不禁感叹道:“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禅师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自己的屋门口,他非常高兴,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行为人误以为存在,并对之实行了“防卫”,但即使不法侵害是客观存在的,也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例如,被告李某深夜起床解手,发现有人正在翻越自己家的院墙,以为是小偷要入室行窃,便顺手操起一根木棒、对准“小偷”头部猛击一棒,“小偷”当即倒地。尔后找来手电筒查看,发现是邻居家来借宿的中学生王某,便立即送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死亡。在此之中,本来不存在小偷入室行窃这种不法侵害行为,但行为人误以为存在,即使真是小偷入室行窃,而用木棒对准其头部猛击并致其死亡,这也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对于这种情形,在德日刑法理论上称为“误想过剩防卫”,是与狭义的误想防卫相并列的一种单独的防卫错误(属于广义的误想防卫的范畴)。在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称  相似文献   

13.
汤捷 《法律与生活》2010,(22):55-55
在300年前,英国有几百种死刑,小偷也会被判处死刑。那时的英国有这么一个理论:如果每次绞死小偷都让大家来看,就会把大家都吓唬住,以后就没有人敢当小偷了。  相似文献   

14.
艾米和她的父亲、母亲明天就要离开白宫了.母亲走进艾米的房间帮她清理物品,艾米正坐在地毯上把玩一只金手镯,眼前还摆着一尊耶稣头像. "妈妈,"艾米看着母亲,"我要把它们带走." "艾米,这办不到.因为这些东西不是送给你的……"母亲罗莎琳话音未落,艾米抢着嚷道:"谁说不是给我的?这只手镯上面刻着我的名字,在意大利时,佩尔蒂尼先生说这是他专门请人为我做的.你看,它很小,只有我能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全国各地的盗窃案件日 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盗窃犯罪的花样不断翻新;已经从昔日的小偷大盗 演变成目前的团伙作案和特殊群体作案,前者如各种"小偷公司"的悄然出 现,后者如聋哑人作案,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作案等等,真叫人无可奈何、 防不胜防。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如果不加以遏制,必 然会仿效者众,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江苏省昆山市居民小王在自己家里抓住了一个小偷曾某。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偷竟然已经在他家的阁楼上住了3个月。此事爆料后,这个小偷被网友戏称"最牛小偷"。原来,这段时间,小王总是感觉家里的钱财不断丢失,但每次检查下来,家里的门窗都是完好无损的,家里其他人也没动过丢失的那些财物。2014年5月29日凌晨,小王回家开门时,发现门被  相似文献   

17.
小非 《法庭内外》2009,(3):24-26
深夜,河南开封一男子发现有小偷撬开窗户入室,报警之后挥刀相向,导致撬窗者重伤。2008年12月,这名男子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赔偿伤者损失费5万余元。该男子及其家人不服,目前已提出上诉。面对小偷入室,究竟该如何防卫,怎样把握"尺寸"?如果有朝一日,小偷爬上你家窗户,可否将他推下搂去?专家称,如果将其推下楼则可能属防卫过当。那么,现行法律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是不是需要修改……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专家?大众的理解是"在某方面有专门技能或者精通某一学科或技艺的人"。法律就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刑事辩护就是一种专门的技能。掌握并精通刑事辩护这种技能的人,可称为"刑辩专家"。从事一门学科和精通一门技艺是两回事,就像很多人天天都要在家做饭,已经做了二三十年,但我们不会称这些人为厨师一样。从事法律学科,你就要在这个学科树立一种追求精神;进入刑辩领域,你就要争当"刑辩专家"。有了精神引领,我们还要常常问问自己,自己的技能配得上"刑辩专家"这个职业称谓吗?  相似文献   

19.
病毒护身符     
当小偷在被抓捕时突然大喊"我是艾滋病人",民警们真的是束 手无策,以致扒手们相互交流"经验":一旦被警察抓住,就谎称自己是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很显然,当全社会谈"艾"色变时,扒手们却把 它当作"护身符",利用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肆无忌惮地作案, 从容坦率地面对警察与法律了。  相似文献   

20.
从刑嫌档案入手查找系列犯罪嫌疑人。这种方法实质上就是从人到案的侦察方法,只是在方式上较过去有了改变,在资料室中排查就可以了。将刑嫌分子资料档案仔细地、逐一研究,把刑嫌依据等一切信息都作为一个条件与系列案件挂钩,当成一个"是"的因素去统盘分析,然后再一个个地去排除。通过对全案和个案的分析查找系列犯罪嫌疑人。即所谓的从案到人的侦察方法。系列犯罪案件中的个案所体现出的可用信息可能要少一些,甚至接近于零,但系列案件中可用条件出现的概率就相对多一些。将这些案件进行横向和纵向综合分析,从作案目的、动机、手段、特点等诸多环节去考虑,归纳出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